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改革

2022-05-30张冬玲

师道·教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思维能力人文

张冬玲

当前,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进行改革?围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我在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语文知识积累的同时,在语文课堂上更花时间和精力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并取得良好效果。

一、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由“唯分数”论变为注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生年龄小,思维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究,让他们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中,教师结合我们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过新年时,我们可以做什么?能收到什么?学生都会说过新年时可以穿新衣、吃美食、看《春晚》节目、还可以收到压岁钱。大家过新年是最幸福快乐的。接着老师话锋一转: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有一位美丽可爱但又可怜的小女孩却在大年夜冻死街头,这是为什么呢?大年夜,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还要去卖火柴?“她擦燃了一根火柴”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她在擦燃火柴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幻像?这样通过问题的导向,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又如在讲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进行思考质疑:课文题目为什么不用《草船骗箭》《草船取箭》《草船收箭》呢?学生在质疑中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辩论,从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审美能力比较薄弱,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当前,美学教育也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语文这门人文性的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资源,这就要求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结合教材书本不断对学生进行美学渗透。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名文时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富饶的西沙群岛》文中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从而对祖国产生热爱和自豪的感情。又如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求坐姿正確、书写认真、字体规范、笔画端正、求善求美,让学生追求书写美。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先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然后听名家朗诵的录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作品气势和情韵,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三、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作为语文老师要把人文素养的培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比如在语文课堂中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在教学《穷人》时,通过对课文学习,体会渔夫和桑娜不约而同收养邻居西蒙的孩子,虽然他们自己五个孩子已经够受的了,但善良的本性使他们还是把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孩子抱回自己家抚养。教师引导学生:课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为什么?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后,理解了文中的“穷人”并不“穷”,是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富有的,他们的穷是表面的,但他们的内在心灵却是高贵的、高尚的。渔夫和桑娜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学生们心中默默种上了长大后做一个善良的人的种子。又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积累古诗词等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一块园地,有着浓郁的人文氛围,能充分凸显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学生在诗中游历祖国壮丽名川,体验思家忧国情怀。在《静夜思》中体会李白的思家爱国之情;《咏柳》中体会贺知章对春天的热爱;《赠汪伦》中体会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情;《枫桥夜泊》中体会张继的乡愁;《悯农》中体会粮食来之不易;《忆江南》中感受祖国山河之美;《江上渔者》中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和伟大;《示儿》中体会陆游渴望国家统一;《竹中》中体会到要做一个坚毅刚强、顶天立地的人……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素核心素养下对课堂改革进行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效果,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今后,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减负提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笔者将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思维能力人文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