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

2022-05-30丁军鹏

天津教育·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丁军鹏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渐实施,学校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始成为当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问题。语文阅读是当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式,通过略读课文,能够引导学生快速地掌握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大概意思,由此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眼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培养小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课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满足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一、 略读的概念界定

略读从简单来看,就是浏览或者跳读,这是一个具备极高实用性的阅读技能,能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大意。略读可跳过某种细节,有选择地读,只需要阅读者把握住文章的大概内容即可。这种阅读方式的出現,能够提高人们阅读的整体速度。阅读是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的技能,当人们具备阅读能力后,能够帮助人们接收更多重要的信息,比如通过读书看报等方式,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也能帮助人们在工作、学习当中接收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提高工作与学习的效率。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略读能力,可以在考试当中更好地把握题目的关键信息,节约理解题目的时间,快速地解决难题。略读实际上就是不要求人们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层次、全方位地理解,而是快速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略读时理解整个内容50%~60%就可以了。略读具备下述几个特点:一是较快地阅读文章,寻找主要信息和重要的阐述内容;二是跳过一些不重要的部分,稍微降低理解水平;三是根据文章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对阅读速度进行灵活调整。阅读课文主要是在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并且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在学生升至五年级以后,略读课文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当中的重点。略读往往被学生认定成赏析一些不重要的课文或段落,小学阶段教师在开展略读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逐渐从精读课文掌握阅读技能,将其运用在其他的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进而将精读过渡到略读中,尝试略读一些趣味性浓、故事性强的课文,培养略读技巧。

二、略读课文的相关特点

略读课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要低于精读课程,只需要在阅读当中快速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此时学生就能够基本理解文章当中所提到的重点内容,而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解析。教师在开展略读教学时,应当对于一些重点精读课文讲授,选择放手性的教学方式。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关于阅读教学,人们往往众说纷纭。有人将其分成两步进行教学,分别是独立思考、交流讨论;也有人将其分成四个步骤,分别是对目标进行简化、采用粗放的结构、做好活化教学、拓展教学目标。从这些方面出发,教师能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简化目标环节当中主要是采用一对一的方式简化目标,需要从文章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单元的具体要求出发,针对一些粗化结构环节,根据略读教学的精髓,重新整理教学的组织框架,明白且清楚地提出文章当中的内容及使个人获得独特感受之处。活化教学的出现,是当前阅读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略读课文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阅读的机会,选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在拓展阶段尤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与结合能力,让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查阅资料、图文结合等一系列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略读课文教学归属阅读教学,应当采用一般阅读原则,但在教学功能和教学定义方面,略读教学存在特殊性。教师需要从略读课文的特色出发,遵循下述几方面的原则:

其一,应当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开设略读课程时,教师应当明确了解略读与精读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阅读方式对学生而言缺一不可。学生在阅读时需经历多个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从精读逐渐转变到略读的过程,就如同孩子学步一般,小孩子最开始需要由大人扶助,随后大人尝试慢慢放开自己的手,只是在旁稍微进行保护,避免其不慎摔倒。无论是手把手小心呵护,还是在旁默默保护,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小孩子能够快速地走路,且做到步履纯熟。精读教学当中,教师主要为学生起到的是扶助目的,而略读教学则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走路。不论是精读教学,还是略读教学,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日后具备更好的阅读能力。在学习活动当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此作为略读课文教学当中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略读课文教学需要学生自主投入,主动参加,教师应当注重引导,使学生转变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略读学习当中,掌握良好的略读能力。

其二,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重点。阅读方式的不同,能够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在当前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作为考核的一个要点,往往与分数相挂钩,这就会导致任何阅读行为都朝着功利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被削弱。众所周知,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西方国家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会为学生留出大量的自主阅读时间,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由地出入阅读教室,选择感兴趣的读物进行阅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略读,教师会选择将更好的阅读方法与技能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捕捉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其三,将尊重文本内在关联作为重点。一本教材就好比一个完善的系统,是由多个部分所整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包括了各个年龄段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任何学科知识都有自身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语文学科作为学生接触与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其展开学习是确保各个学科顺利进行的基本动力。在当前制定的新课标当中,存在统一规划和具体目标,目标可以细化到一本教材,一个单元,甚至一篇文章里。略读课文的出现,就是通过补充拓展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开拓学生的阅读技巧。略读课文并不是去呈现某个知识点,而是切合主题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料,启发学生拓宽阅读视野,进而开展阅读活动的实践。在这时教师需要做好单元教学阅读工作,充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四、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实践方式

打开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够发现,从三年级开始,每组课文当中都加入了略读课文,并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增加略读课文的篇数。因此,略读技能的提升不可忽视。笔者认为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几种误区:一是将略读看作自读,因此忽视了略读课文教学;二是认为略读就是指导学生感知整体内容、粗略了解课文大意,导致学生无法系统掌握略读技巧;三是与精读课文教学看作同一种阅读教学,使学生分不清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阅读方式上的区别。为了改变上述几点情况,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意识到精读和略读有不同的作用与目的,精读是培养阅读的基础,而略读是对精读的一种补充,两者具备同等的重要性。在信息时代,略读与精读相比,略读能对关键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提高阅读效率。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面。为了更好地实现建议,那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略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一)略读课文建设框架

在当前阅读教学过程中,略读课文是中介,更是纽带,是桥梁。从当前学习内容角度看,略读课本往往被安排在精读课文之后,与精读课文共同构成了阅读的整体,因此两者对学生阅读方式的培养都是必要的。略读小学语文课文建设框架可以结合章节中的段落连接语,教师引导学生将总结词之后的语言串联起来,对文章进行缩减凝练,让学生掌握这种较为有效的课文略读手段。教师不仅需要教授精读课文,还需要结合单元主题对课外阅读进行拓展与延伸,为习作练习和口语交际打下扎实的基础。精略结合的阅读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教师对可以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合适的裁剪和取舍,聚焦略读重点,教会学生在遇见大篇幅文章的时候可以先整体把握故事梗概,然后再深入细致地研读其中的细节内容。有层次、有目标地阅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定位关键性文本信息,再对精彩的地方细细品读,做到略中有精,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

例如,在《我不能失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程:亲爱的同学们,在这一组课文当中,我们接触到了尊重少年儿童、爱护小动物的列宁;关心以及爱护下一代的高尔基;执着追求、勤于思考的李四光……我们今天将认识宋庆龄,了解她是什么样的人物。这样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将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融合,提高学生对略读课文的注意,把学生带入到学习当中。

(二)选择大胆放手,做好自读工作

略读课文往往有更加广泛的选材范围,内容通常具备较强的故事性,文字浅显易懂,趣味性更加浓厚,往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师在开展略读课文教学时应当做到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逐渐从课内阅读朝着课外自读方向转变,让学生自己了解课文,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在自主阅读实践当中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放手”教育机制体现的是“学生主体性”发展原则,尤其在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自主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学习意识。但是在放手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指导,也就是有监督有引导,落实学生的语文略读学习工作。

例如,在讲授《妈妈的账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如此设计:同学们,你们在看完小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之后发现了什么呢?从两份账单里,你们了解到什么信息呢?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朗读,获得新知识以及新体验。

(三)引导学生略读课文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态度与教学方式,利用可靠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通过略读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及深层含义。引导式教学立足的关键点是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巧妙设计,在文章关键处抛出疑问式问题。如将课文表达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情感凝练成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随后组织学生在班级内部或者组内完成讨论。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多是以问句作为开端或者是结尾的文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类句式引导学生略读课文,在文章情节空白处激发和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将问句与实际生活情景进行延伸。比对分析不同文章之间的联系,由点及面的总结语文教材文章,根据文本的体裁抓取课文内部的共通之处。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在略读时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学生投入阅读。

例如,在讲授《妈妈的账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问:“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妈妈吗?‘妈妈和彼得对于账单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我们是彼得,我们应当怎么去做?”由此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进行略读,当学生粗略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之后,可以感悟到彼得对亲情以及友情的态度是珍视的,而这种提前自主理解文本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独特的角度切入,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略读结束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交流以及讨论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可以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做好积累、运用、总结,延伸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对内容进行拓展。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水平,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文化品位。此时教师应当主动承担起引导学生领略经典魅力、享受名著之旅的责任,采用随机和定时指导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其二,拓展实践。阅读教学需要从学生的情况出发,为学生留足大量的自我拓展空间。例如,在讲授《名扬中外的画》时为学生介绍一幅文章中没有提到的名画;在讲解《香港,璀璨的明珠》时介绍地方特色,让阅读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拓展延伸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其三,做好内容积累工作。教師应当在课堂当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大量地积累精彩句段、优美语句,做好笔记工作,为厚积薄发打下基础。

例如,在讲解《香港,璀璨的明珠》时可以提问:同学们还知道什么地方很有名呢?这些地方存在什么样的特点呢?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搜索更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谚语或是名言,并在交流与互动中加入个人看法,开阔学生的眼界和增加对知识的积累。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略读技巧,并与其他阅读方法的教学区分开来,让学生对略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结合多种阅读方式进行信息提取与处理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学生培育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邱瑞玲)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