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托物言志散文教学策略

2022-05-30常芳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藤萝托物紫藤萝

常芳平

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的一种写作方法。《紫藤萝瀑布》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一篇托物言志类的散文。在《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去把握“紫藤萝瀑布”与所言的“志”(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之间的联系。为了构建这一联系不妨设计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感受所托之物的形象

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赏析描写紫藤萝的语句,来分析紫藤萝的形象。我们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图片让学生一谈直观感受,然后再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佐证,加深对紫藤萝的形象认识。例如,在课文的第二段,作者将一片盛开的紫藤萝比喻成是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学生能从中感受到紫藤萝生命的繁盛;从“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中感受到紫藤萝花鲜活的生命和孩童般活泼调皮的情态。还有第三段中“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中“挨着”“推着”“挤着”这样的字眼也很容易让人感受到紫藤萝花竞相开放的勃勃生机,热闹非凡。四、五两段“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更是以拟人化的方式、孩童般热烈的口吻来宣告紫藤萝花盛开时生命的喜悦与自豪。类似的描写有很多,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很快就能从中分析出紫藤萝的形象,并概括出紫藤萝所具有的特征:繁盛、美丽、生机盎然、热闹活泼……

但不能止步于此,我们还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除了表现眼前这树紫藤萝开得旺盛,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繁盛之外,还有什么用意。我们不妨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要将一片盛开的紫藤萝比喻成是瀑布?仅仅是形似吗?为什么不能比喻成是一幅画或一幅挂毯?还有第六段中,作者将每一朵盛开的花比成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这个比喻又该如何理解?一朵盛开的紫藤萝花,从外形上来看,若是将它比喻成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不论是从外形表意还是意境上来看似乎也挺恰当,那作者为什么却偏偏选用了帆和船舱这个比喻,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寓意?还有像“流动”“迸溅”这样的词语似乎也很少用来描写花,作者为什么偏偏选用了它们?总之,在这个环节里面,我们不能只是着眼于紫藤萝的形象,只是着眼于作者写好这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所用的描写方法的分析,或是对语言的赏析与审美,更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紫藤萝瀑布这个意象背后的含意以及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这个问题学生一时不能解决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先存疑。

二、探究所托之物的精神内涵

这一树盛开的紫藤萝固然是美丽的、繁盛的、生机盎然的,但倘若这还不足以让人震撼,就需要我们再次引导学生关注紫藤萝的精神内涵。文中除了写了眼前这一树盛开的紫藤萝之外,还写了十多年前的一株藤萝。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它的命运,并关注作者写作的意图。花和人都会遇到不幸,但十多年过去了,“紫藤萝又开花了, 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让学生感受到紫藤萝花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品质。但要让学生辨析明白,如今再开的这一树藤萝,尽管是“又开花了”,但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一株了,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株藤萝被毁了,自然界的藤萝依旧会绽放,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去引导,学生便很容易理解生命的生生不息。

通过两个环节的品析,学生对于紫藤萝的形象基本上可以明确了:生命的繁盛与美丽,这是其外在形象,而生命的顽强与生生不息才是其精神内核。

三、找寻物与人之间的联系

那么,这样一树被作者赋予了生命的繁盛与美丽、有着顽强不屈与生生不息精神内核的紫藤萝,是要写给谁的呢?以这样一个疑问,引导学生去思考”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作者自己”,因为在第七段中明确写道“在我心上,有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而面对这“死又生”且盛开的藤萝,“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可以追问一下学生对“生死的疑惑和疾病的痛楚”該如何理解?然后适当补充一些背景介绍,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去理解作者所经历的不幸。但这种不幸,又不仅仅是作者一个人,也不只是哭他小弟一人,而是那迟开而又早谢的一代人。那是写给所有的不幸者(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这时,学生对于“不幸者”的理解很容易因为背景的原因而指向那个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群体。这时,我们教师便应该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各个时代,人都有各自的不幸,生死疑惑、疾病痛楚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这样一来,学生在“人”和“物”之间建立起了某种契合点:都会遭遇不幸,都有生死疾病的困扰。那一株遭遇不幸的藤萝十多年后又能开花。我们人呢,遭遇不幸之后又当如何?通过类比,文章的主旨便呼之欲出了。

四、在托物与言志之间搭座桥

那么,经历了生死困惑、疾病痛楚的作者面对紫藤萝这样顽强不屈的生命又有着怎样的感悟呢? 有了前面的分析作铺垫,学生很容易便能找到了文章的主旨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很多教师教学至此便“大功告成”,然后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这就是托物言志。其实此时结束全文是欠火候的。我们还需要有一个反刍的过程,来强化学生对于“物”和“志”之间的联系认知。花和人遇到的不幸,我们在第三个环节当中已经明确知道了,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感悟又是从何而来的?以这样一个疑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由“生命”关注到“生命的长河”, 由个体的生命转向对于群体生命的关注,并与前文的描写对应起来。此时,我们再来回顾在第一个环节当中存疑的问题,让学生将对“物”的描写与所言的“志”联系起来,那些存疑问题便迎刃而解,思维也豁然开朗了,便能体会作者描写时的良苦用心:每一处都是为言志埋下伏笔。那么构建了生命长河与前文描写的联系之后,我们再次引导学生去关注:“无止境”体现在哪些地方?通过前后文的联系,学生便能明白“生命长河无止境”不仅仅是指生命的传承与延续,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延续。所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便意味着作者已经走出了伤痛,走向了希望与新生。

通过两次的往返构建,我们在“物”与“志”之间建立起了联系。“托物言志”四个字才落到实处,学生也才有了最真切的理解。所以,这一树紫藤萝不只是一朵花,更是一条生命的长河,它也不只是献给一个人,而是献给普天下所有历经风雨的人们,它是一曲生命的咏唱,也是一支点燃希望的心灵烛火。它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其实生命就是一场无惧风雨的远航,生死别离、风霜刀剑都是生命的酒酿。

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主旨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教师文本解读的艺术。而在托物与言志之间,为学生搭建起一座自行往来的桥梁,无疑是最便捷和有效的方式之一。它不仅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内在深层次的精神美与哲思美。

猜你喜欢

藤萝托物紫藤萝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藤萝之歌
美丽的紫藤萝
藤萝架下的童年
一不留意(二)
美丽的紫藤萝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公家之藤萝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紫藤萝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