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奋进勇担当铿锵前行惠民生

2022-05-30张爱华任琴琴张倩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8期
关键词:靖边县建军高素质

张爱华 任琴琴 张倩

在靖边县田间地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位汉子,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手里拿着笔记本,仔细地记录着,顶着烈日察看庄稼的生长态势。他不种庄稼,却是庄稼的守护神,他不是农民,却是农民的贴心人。他就是靖边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杜建军。

扎根农广挑重担   辛勤耕耘惠民生

2000年,杜建军被任命为靖边县农广校校长,他深知责任重大,面临的任务繁重。当面对办公场所严重不足、条件简陋等诸多困难,他依靠丰富的学识,求创新谋发展,组织了中职、高职畜牧兽医、农业经营管理等主题培训班,培养中专学员468人,大专学员453人,有效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综合素质和經营管理能力提升,其中参与培训的学员有53人创办了家庭农场,36人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8人创办了农业企业,探索出靖边县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新路径。在杜建军的带领下,靖边县农广校得到省、市、县的认可和支持,办公场所、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胆探索求转变   勇于尝试开新局

农村务农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不愿意回农村务农。“谁来种地”的难题怎样破解?现代农业靠谁来建设?面对这个日益凸显的问题,杜建军带领专兼职教师,进村入户,先后走访了214个村、100名学员以及专业大户,搞摸底,定思路,确定把培育重点瞄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即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办者,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骨干;尝试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注重实训,在实践中学理念、学技术、学管理,在全产业链中提素质、提水平、提能力;探索出“在经营主体中培育、在产业链中成长、在服务体系中成熟、在政策扶持中壮大”的培育路径;建立了“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制度保障、产业带动”的培育机制;摸索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路子。截至2020年底,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250名,人均经济收入是当地农户5倍以上,引导帮助高素质农民成立7个产业协会,产业特色突出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0余个,有效助推了蔬菜、马铃薯、玉米等主导产业和当地经济发展。在杜建军的带领下,靖边县农广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引路人。

在发挥专职培训机构职能上,实现了创新突破。突出实用实效建立了“田间课堂”,解决了农民学员边生产边学习的常态化需求。区别不同时段不同地点建立了“空中课堂”,解决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根据经营思路建立了“外地课堂”,开阔了眼界转变了理念。针对理论基础薄弱建立了“演示课堂”,实现了普惠式学习。培训中采取“配备教师帮助学、设置作业引导学、课题体会思考学、微信平台交流学、实地考察观摩学”的“五学”方式,确保每位学员得到全方位、系统化的培训,经营能力实现持续提升,形成了校企共育、帮扶引领、传媒教育的高效培育模式。

发挥优势强帮扶   扶贫攻坚显担当

高素质农民不但自己能致富,而且还能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杜建军依据靖边县发展产业的现状,组织200余名优秀高素质农民,发挥新技术新品种、经营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与贫困户结对发展产业,取得了效益共赢,实现了增收脱贫。如陕西省十佳职业农民刘向军,利用自己大漠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优势,将1000余户产业贫困户镶嵌在全产业链中,实现了生产技术更新、产品品质提升、经营效益递增的良性循环,产业贫困户户均收入翻了一番。优秀高素质农民高改平,发挥智慧农业、绿色农产品的经营管理优势,示范带动40余户产业贫困户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效益同比增长30%,稳步实现了增收脱贫。

多年来,杜建军情系农广事业,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杜建军用忠诚担当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先后被靖边县委、靖边县人民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工作帮扶先进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年度综合考核优秀,榆林市“农林水牧行业示范人物”,陕西省优秀基层农广校校长。★

(作者单位:1.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

2.靖边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靖边县建军高素质
庆祝建军95周年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 formation of a gas–liquid interfacial AC current argon discharge plasma with a deionized water electrode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无论等多久
靖边县武术协会到登封开展武术游学活动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我县马铃薯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县马铃薯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靖边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发展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