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传统与当代审美在粤剧经典剧目中的兼容

2022-05-30叶玉萍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8期

叶玉萍

关键词:《搜书院》 艺术经典 当代审美

经典名剧《搜书院》被称为粤剧“戏宝”。该剧于1954 年由杨子静、莫汝城、林仙根根据琼剧同名剧目改编而成,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海南琼台书院的爱情故事。1956 年马师曾、红线女主演《搜书院》(以下简称“马、红版《搜书院》”)时,对剧本做了一次较大的加工修改,使其成为马派和红派的代表剧目。2020 年第八届羊城粤剧节上演出的《搜书院》,由李满、练行村根据马、红版本进行剧本整理,由童薇薇任导演,欧凯明、黎骏声、红春梅领衔主演。该剧赢得了观众的普遍好评,京剧麟派艺术传人周公瑾曾评价此版本不失传统,既保留了马、红艺术特色,又有新的突破。a 广东粤剧院的新版《搜书院》(以下简称“新版《搜书院》”),既让观众体会到了粤剧经典剧目的传统韵味,又感受到了经典作品与当代审美多元融合带来的活力,为经典剧目的当代改编提供了不少启示。

一、虚实结合的舞台空间

戏剧是一种时空交融的艺术,舞台空间是讨论戏剧艺术必不可少的部分。“戏剧空间的构成,首先是情景因素。设计者必须从剧作中寻求情景表现所需要的形象、色彩和光影,组织成有某种阐述力的造型语言,参与对戏剧艺术的创造。”b 无论是西方戏剧还是中国传统戏曲,这种造型语言都需要通过舞台空间来表达。对中国传统戏曲而言,戏曲的程式化贯穿于舞台布景中,简练的“一桌二椅”在戏曲舞台上便是大千世界的象征,依靠演员的表演展现虚拟的空间和时间。作为广东最大的剧种,粤剧的“变革性”和“包容性”促使其不断适应发展的时代环境,与时俱进,不变不活。c在新版《搜书院》中,每一场都采用了简洁大气的舞台背景设计,简洁的舞台设计遵循了传统戏曲虚拟化的风格,也加入现代多媒体技术,融合了当下的戏剧审美。新版《搜书院》舞台上的道具、摆设不多,布景画面极其简单,却彰显出传统戏曲特有的写意之美。比如第一场在镇台府花园放风筝的场景,台上仅有一物——假石,幕布呈现出渐变的绿色,投影出亭台楼阁、围栏拱门和一棵椰树的剪影,春意盎然。简洁的舞台布景加上现代投影的技术,展现了剧中特定的情境之美,与传统艺术的写意美不谋而合,营造出诗意空间,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觉感受。此外,如此简练的舞台设计,给演员的身段做功腾出了充分的表演空间,也使观众的目光集中在演员的身上,可以充分体会粤剧身段表演的魅力。

在追求传统戏曲的舞台虚拟化的基础上,新版《搜书院》运用了写实化的舞台空间,写实的舞台布景与剧情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利于观众入景入情。新版《搜书院》是发生在海南的故事,因此多个场景中都有一棵椰树出现,直接明了地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地点,将观众拉入富有海南风情的氛围中。又如“步月黄泥之坂”这一经典唱段,布景仅几棵椰树与一轮半边明月,谢宝在夜里抬头看到牙月发出感叹:“好月色啊!一轮明月照海南。”旁边的林伯听后很困惑,谢宝为此解释:“你看见是半边明月,我看见也是半边明月。合起来,岂不是一轮明月了么?”简单有趣的对话与舞台上悬吊的牙月映衬,活画了谢宝幽默风趣的形象,并将观众带入谢宝赏月的闲情雅致之中。

另外,写实的舞台布景与人物的情境、心境相得益彰。在第三场中,翠莲在镇台府二堂被镇台夫人严刑审问,舞台上摆放着一桌二椅,背景是庞大的窗棂、牌匾,人物在其中显得格外的弱小。宏伟的舞台设计既展现了镇台与镇台夫人的位高权重,手握着翠莲的命运,也营造出镇台府对于翠莲而言牢笼一般的压迫感。

新版《搜书院》虚实结合的舞台空间设计,一方面保留了古代戏曲的虛拟化、程式化的特征,与写景化的舞台布景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利用现代舞台技术将传统戏曲的虚拟美和诗意美展现到极致,促成粤剧艺术的传统特色和当代审美表达的融汇。

二、多元融合的表现手法

粤剧发展的过程,也是与时代文化融合的过程。“从演奏形式的‘加花到角色行当的简化,从唱腔板式的创造到舞台范式的扩充,粤剧在广泛吸收民歌、说唱、舞蹈、武术、杂技等艺术手段的过程中,于形式上完成了对唱念做打的综合,成为与时俱进、焕发内力的地方剧种。”d 粤剧一直在保留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从符合当代审美的层面不断革新,比如表演的舞蹈化,音乐的交响化,服装道具的人物化、精细化,等等。现代粤剧《刑场上的婚礼》将现代歌舞剧场面引入粤剧,《刺客》在戏曲舞台上展现了相对真实的武打场面,《决战天策府》则将武打真实化推到新的高峰。粤剧在固守传统戏曲本体之外,广泛吸收各艺术手段,实现多元融合,在外在形态和表现形式上不断与当代大众审美对话。

新版《搜书院》在保留传统戏曲假定性与粤剧声腔、身段特色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舞台艺术的元素,呈现出古典戏曲与当代审美的碰撞和融合。苏春梅饰演的翠莲一角,由青衣行当变为小旦和小生行当。第一场中放风筝的身段做功便十分吸睛,将翠莲活泼俏皮的青春少女形象勾勒出来。第五场中翠莲女扮男装,深夜出逃,苏春梅以小生行当做功,加入了水袖功、圆台功、跪步等功法,在一群男性扮演的追兵中,愈发显得矫捷。欧凯明对“马调”的演绎,三个“如何”用了三种不同的腔调,最后一个“如何”还用了滑稽的变调。在表演思索对策时,欧凯明运用了关目、踱步和摩挲衣袍等动作,尤其是在眼珠由慢到快、左右转动的同时,身体的其他部位都纹丝不动,继承和发扬了“马调”的特长。

新版《搜书院》既保留了传神的“红腔马调”,又不拘泥于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表达剧中的事物、情景,而是在演出中加入了三处群舞的表现形式,使表演更富现代气息。第一处是开场的放风筝场面,一群活泼灵巧的少女随着音乐翩然起舞,呈现了欢快有趣的花园乐景。第二处是翠莲出逃、兵丁追捕的场面,由十二人组成的兵丁打着灯笼、弓腰屈膝,不断变换着队列追捕、围困逃奔的翠莲。兵丁追捕的表现形式借鉴了民间表演艺术“舞龙”,营造出紧张急迫的“追与逃”气氛,也将新版《搜书院》的“搜”凸显出来。第三处是一群清雅俊秀的书生在琼台书院读书的场景,将书生念简的动作舞蹈化,具有古典舞《书简》的影子,把谢宝唱词中“一片读书声,满园桃李好”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独具诗意,并与第一场少女群舞相呼应。这些舞蹈化的场面与戏曲的程式化表演相辅相成,在互动中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剧中配乐和服饰的设计也不乏新意。全剧将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完美结合,既有高胡、扬琴、琵琶、笛子、掌板、唢呐和锣鼓等传统乐器,又加入了萨克斯、电贝斯、大提琴等西方乐器,水乳交融,恢宏的交响乐交织着梆黄曲调,完成了配乐在演出中情节调动、过渡、抒情、场景气氛烘托的任务。粤剧服饰是按照人物形象进行提炼加工的,生旦净末丑服饰样式各异,规范也不尽相同,粤剧表演行话“宁穿破,不穿错”便指明了粤剧服饰个性化的特征。粤剧在吸收多元的舞台表现形式的同时,也要坚守传统戏曲的审美理念。新版《搜书院》的服装设计,在传统戏曲服饰的基础上增强了色彩的明艳度,更符合当代审美,也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尤其是剧中女性的服饰鲜明华丽,与背景色彩相互映衬,赏心悦目。不妥之处在于,翠莲和秋香作为丫环,在一开场身着鲜艳的紫粉色和绿色的服装,犹如富家小姐一般,模糊了人物的身份。

作为一部粤剧的经典剧目,新版《搜书院》在遵循古典戏曲写意性、虚拟性和程式化的美学原则基础上,借鉴其他舞台表现艺术,对符合当代审美的表现手法进行提炼、转化,丰富了粤剧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这也是粤剧经典剧目在当今文化语境中展现出的积极的话语姿态。

三、精神内涵的拓展与深化

经典粤剧剧目要在当今多样化的文化视野下站住脚,不能只靠舞台空间与戏剧表现形式的发展、革新,而对作品思想性的追求也是重中之重。“对于二十一世纪的粤剧来说,既有着自身的传统形式与习俗情感,也有着来自社会历史发展的自发情感与形式创新的需求。”e 无论是经典剧目的复排、新编戏曲,抑或是现代戏,在聚焦挖掘题材、形式、表演时,更应注重对具有时代性的美学内涵的挖掘,反映当下人的精神追求,使得经典剧目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

新版《搜书院》在剧情脉络上延续了经典,但塑造了与马、红版不同的“翠莲”形象。马、红版“翠莲”内向、沉静,在行动上更为被动,而新版“翠莲”更加活泼、大胆,变被动为主动,更积极地追寻自由,更主动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导演童薇薇曾表示在展示马、红流派艺术风格的同时,也加强了翠莲的人物塑造,令其人物形象更为生动丰满,塑造出更符合当代人视角的翠莲形象,让经典剧目富有时代意义。

为达到这一效果,新版《搜书院》分别在情节的删减、增加和调整这三个方面下功夫。全剧剔除了对剧情发展并无太大作用的情节,更新了部分情节的叙事方式,一方面让叙事更加紧凑,矛盾冲突更加明显,故事发展更具有逻辑性;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在马、红版《搜书院》中,谢宝的形象比翠莲的形象更为出彩,甚至会掩盖翠莲的形象。因此,新版《搜书院》删减了“步黄泥坂赏月”这一经典桥段中谢福、谢禄抬轿的情节,一方面突显了“步月抒怀”的闲情雅致,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谢宝的戏份,以更好地突出翠莲的形象。

除此之外,新版《搜书院》删减了谢宝收留翠莲的情节,将其调整为翠莲主动前往琼台书院寻求张逸民的帮助,突出翠莲聪敏机灵、敢于冲破牢笼、追求自由的形象,并增加了翠莲深夜逃亡的情节,详细描绘翠莲与兵丁你追我逃的场面,强化了翠莲作为弱势个体对镇台强权的反抗、斗爭。马、红版中翠莲进入书院后经林伯“引荐”而再遇张逸民,在被林伯发现二人情事之后,张逸民独自一人应对林伯;新版《搜书院》则调整为翠莲主动面见张逸民,后来二人被林伯发现真相,一起面对林伯的发问。促使马、红版翠莲反抗的因素大多是他人相助,如困于柴房时,秋香的一再相劝她才出逃;逃亡路上经由谢宝相助才得以与张逸民相认。而新版翠莲在被镇台夫人审讯时,便表现出不怕欺压的特点,在出逃后更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与张逸民相见。

总体来看,在马、红版本中,翠莲的反抗、斗争是具有软弱性、被动性的。而新版《搜书院》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一系列调整、设置,是为了重构翠莲积极主动、为自身争自由和谋幸福的女性形象,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

马、红版《搜书院》在1956 年展演,当时正处于“戏改”大背景下,固然作品本身会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f 而新版《搜书院》将焦点聚集在人物的美好品质上。张逸民和翠莲的反抗压迫、追求自由,谢宝不畏权贵、助人行善以及全剧传达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新版《搜书院》在保留该剧目原有内涵的基础上,赋予剧中人物符合当下审美的品质,使戏曲人物由扁平化、程式化的生存走向真实化的生存,表达了更具时代性的精神内涵。

四、结语

新版《搜书院》在艺术传统和当代审美的兼容上达到了理想的统一。在舞台空间的设计上,利用传统戏曲的虚拟性和程式化与现代舞台技术,营造了写意和写实之美的舞台空间。在戏剧表现手法上,保留演员声腔、身段表演的同时,融入多元化的现代舞台艺术,呈现出具有层次感的视觉享受。在精神内涵方面,塑造出具有时代质感的角色人物,凸显作品中具有当代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的人物品格,使得作品的思想性更有时代意义。粤剧艺术两百多年的传承发展过程,也是在不断创新求变中衍生、成型和发展的过程。经典剧目的重排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搜书院》在老戏迷的心中是极具代表性的粤剧经典剧目,相比于当今先锋探索的现代粤剧、新编粤剧而言,观众对其革新的接受是有一定限度的。准确地把握这个限度,认识到粤剧自身独特的表演方式和审美规律,兼顾艺术传统与当代审美,让粤剧在不失经典魅力的前提下,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是经典剧目的整理改编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新版《搜书院》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