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党史融入中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机制研究

2022-05-30范晨晨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8期
关键词:党史语文课堂课文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历史永远是人类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展望未来的最好的教科书。全面展开党史教育,能更好地了解历史、面向未来,对青少年开展的党史教育更是关切到年轻一代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培育。中学语文课堂作为青少年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塑造完整人格的重要来源,同党史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有交叉重合之处,因此研究百年党史融入中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机制,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立德树人的效果,赓续红色根脉。

一、党史融入课堂的现状与问题调研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党史教育始终占据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高位。总体而言,在和平年代,青少年党史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开展。但是,在党史教育进课堂的过程中,会由于诸多现实问题而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形式流于表面等现实问题,从而使得党史这一极佳的,生动的精神教育资源未发挥出理想作用。党史融入课堂的相关情况与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党史教育体系待完善,部分教育内容缺位

根据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对党史相关的课文篇目进行归类,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当前党史教育体系存在的缺漏。就党史的发展不同阶段来看,这类课文可以分为新中国成立前(1921-1949年)的党史教育内容(如《老山界》《土地的誓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9年)的党史教育内容(如《邓稼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改革开放之后(1979-2017年)的党史教育内容(如《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太空一日》);以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后(2017年至今)的党史教育内容(尚无)。在根据历史时期划分党史教育内容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反映改革开放之后的党史发展的课文相对较少,大部分与党史有关的内容集中于中国的革命史及新中国初期的建设史之中。这一现状反映出语文课文内容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感的弊病,需进一步完善语文教材的选材和编排,从而在内容层面构建起有利于融入党史教育的教材体系。

(二)语文教学应试程度高,学校教师重视度低

在以往的革命历史教育中,党史教育一般同思想政治教育同步进行。但是由于中学生承受着升学、成绩等多方面的压力,所以学校的党史教育一般都流于形式。并且,当语文课堂作为党史教育拓宽授课空间的一大选择之时,也仍然无法受到学校及教师的关注,而这与语文教育应试程度高的教学现状存在关联。从学校层面而言,课堂教学的导向仍然是为提升成绩和提高升学率而服务,甚少涉及到明确具体的思政教育要求;从教师层面而言,当前的语文教材同党史的联系不够直接、中学语文授课时间紧张与任务繁多、未树立与思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观等因素都导致了其对党史教育重视度低下的问题。因而,大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少主动承担与党史相关的教育任务,导致了课堂中的党史教育难以真正开展。

(三)党史教育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索然

现阶段,党史教育在中学中开展时一般采用第二课堂、社团活动、观看影像资料等形式。但就学生而言,中学的课程配备繁复,学校中的学科教育已占据了学习的主要时间,很少能够将精力再次分配至党史教育之中。同时由于课外党史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和模式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索然,进一步削弱了党史教育的成效。并且,在如今仍然以成绩为考核标准的情况下,学生忽视了党史学习的重要性,搁浅了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中国社会長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风气已成积弊,导致大部分家长并不能及时意识到党史教育等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对党史教育进课堂产生了一定阻碍。

二、党史融入课堂的理论研究

党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位和错位,使得党史未能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的思想教育作用。但若将党史教育与语文课堂相融合的模式作为党史教育的创新性拓展,则会使其具备诸多思政课堂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方式更为灵活,化为无声教材

在以往的思政课堂的教学中,党史教育通常是单独作为一个板块进行授课和教学,并采用有形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的党史教育则采用了相对而言更为灵活的方式进行授课,将党史教育有机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化为了无声的教材。例如,在教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一课时,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采用观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带领学生朗读《吊古战场文》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感受历史、学习人物精神。此时,关于“两弹一星”研究的党史内容便可作为《邓稼先》一课的助读系统组成要素而对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帮助。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对该段党史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在无形中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与热爱。

(二)内容更为贴切,思想导向明显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这决定了语文课程不仅需要使学生习得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更需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党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载体,具有可被语文课程阐发的空间与可能性,因而在内容上更加贴切中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并且为中学语文课堂带来了更加鲜明的思想导向。例如,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均为家国情怀题材的课文,那么教师应以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之中,同时也应辅之以党史的学习,在相关的党史内容中进一步挖掘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意识形态性质的思想教育作用。

(三)影响更为深远,潜植中达就目的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的党史教育,通常能够采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能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党史教育的目标,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使其不流于形式。相较于填鸭式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党史的潜植式教育形式,并更能牢记相应的教学内容,理解更为深刻。例如,统编版九年级下册《梅岭三章》一课的写作背景为1934-1936年的红军长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长征相关的故事(例如陈树湘“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红军战士的“半截皮带”等)作为教学的助读内容,以强化学生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增强对革命精神的自觉认同。

三、党史融入课堂的实践路径与机制

在现阶段党史融入中学语文课堂的实践中,党史教学可能仍旧存在诸多弊端。根据中学语文教学与党史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大致可从教学内容、教学载体与教学形式这三方面着手解决现实问题,展开党史融入课堂的实践路径与机制研究。

(一)深挖党史资源,完善助读系统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总结了十条目标,其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有“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在语文课程中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党史教育等思政类型的教育内容是构建语文素养、培育思想道德品质的题中之义。目前所通行的统编版语文教材遵循着“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总体特色”,基本上“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典型历史成就,并与每一次伟大胜利所反映出的党的精神深度契合”。对于初中学段来说,目前已有较多关于党史等思政教育的文本内容,同时也注重多主题多板块的交互融合,但是对于其侧重的方面来说,党史内容大多集中于中国的革命史及建设史之中,改革开放至今的党史内容涉及较少。同时,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之中多数局限于教学文本之中,而甚少进行拓展延伸,这也导致了现阶段党史教育的零散性、片面化。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增补教学内容,深挖语文教材中的党史资源,并及时完善助读系统,从而在内容层面构建起完整的党史教育体系,以最终实现语文教学和党史教育的相融并进。

(二)形成融合教学,发挥媒介功用

作为党史教学内容的承载体,语文课堂起到了传播媒介的功用,能在无形之中为学生带来潜植式的精神影响,从而完善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实现党史教育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相互融合,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价值。在进行融合教学时,对于需要进行党史教育的特定課程而言,语文教师应该由浅入深地将党史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选择诸如综合性学习探究、整本书阅读、朗诵表演、知识延伸、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党史的教育。教师在进行党史教育的过程中需“探寻课堂需求和供给的接口,统筹和优化各种资源,把党史的丰富资源创造性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能”,同时也应恪守语文课堂的媒介功能,不脱离语文教育的本质教学任务,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育语文核心素养之上。

(三)革新教育形式,优化育人路径

党史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环节,具有常规的知识教育所不具备的隐形教育特征以及价值导向作用,同时其内容是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与变化的,因此在进行党史教育的教学实践时,应结合时代特征,及时革新教育形式,优化育人路径,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中学语文课堂的外在形式同党史教育的内核相结合,可以从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口语交际教学等多个维度展开。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相关课文,在课内外开展有关革命历史专题的整本书阅读,例如在教授《老山界》这一课文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介绍关于红军长征的党史内容;在教授《太空一日》这一课文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赵雁的《第四级火箭》,感受中国航天事业崛起的艰辛;在教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课文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充实教学方法,引介新型的阅读方法辅助学生的课外阅读,例如SQ4R阅读法、归纳演绎阅读法等等,从而实现党史教育形式的革新。

总而言之,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栉风沐雨、朝乾夕惕的奋斗征程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党史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更是起着铸魂育人、塑造人格的重要作用。在中学语文课程中有效融入党史教育内容,从深挖党史资源、完善助读系统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树立融合教学的教育意识,再到革新教育形式,并逐步优化育人路径。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党史教育模式的新探索,能够将党史这一优秀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最大的育人价值,能够使党史教育在课堂中焕发出全新的生命活力,并以全新的姿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党史观与人生观,以崭新的形式面对新时代对培育人才所提出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

[4]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

[5]张钧,高琦.跟着课本学党史——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党史内容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03).

[6]林炜.党史教育进课堂的驱动、困境与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9).

[基金项目:本文为杭州师范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资助“百年党史融入中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X2021128)的成果。]

范晨晨,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党史语文课堂课文
第一次学党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背课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