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县“致富果”的背后

2022-05-30孔爱群

共产党员·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王宏报恩寺义县

孔爱群

锦州义县,六山一水三分田,适合发展果树产业。

但在十几年前,义县果树种植水平要比辽南地区至少落后二三十年,当地果农守着传统“老把式”,辛苦一年只能赚几百元。

今天的义县,已成为辽宁省寒富苹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早金酥梨生产示范县,名优果品在全国评比中屡获大奖,果农年收入跃升至几万元。“致富果”的背后,靠的是什么?——从2008年起,义县果树科技特派团先后为当地引进“岳阳红”“岳华”“早金酥”“南红梨”等优质果树新品种,并通过推广省力化果树栽培技术,提升当地果品竞争力。

14年来,科技特派团累计下派科技人员超2600人次,技术指导超千场,足迹踏遍全县16个乡镇。这些由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果树专家组成的科技队伍,无论酷暑寒冬,风雨无阻,不间断地将新品种、新技术播撒到义县大地,让当地的果树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眼下,义县果树种植面积已发展至36万亩,一些村子的果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地。科技的种子,在辽西大地上结下了致富的累累硕果。

最难——转观念

“让果农接受新技术、新品种,靠一张嘴是萬万行不通的。”义县果树科技特派团第一任团长、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苹果研究室主任王宏深有感触地说。

2007年,王宏被省农科院果树所派到义县从事科技扶贫工作,并担任科技副县长。到当地后,他用三天时间把义县境内农村转了个遍,选中义县东部山区一个叫报恩寺的果树村作为试点。“当时村里的果园还种着玉米,果树的管理方式非常粗放。”当他提出果园不能种高秆作物时,园主人根本不当回事,更别提推广新的修剪技术了。

磨破嘴,不如跑断腿。王宏先后多次带村里的果农到辽南大石桥市参观果树示范园,让他们看到差距,然后再进行技术培训。

第一次果树修剪技术培训就在报恩寺村展开。王宏现场剪完一棵果树后,有果农认为这树剪得太狠了,肯定活不成。于是,王宏当场放话:打擂台!跟村里公认的技术能手比,如果自己输了,不仅拜他为师,还十倍赔付减产减收的损失。

王宏记得,那天他剪的树被果农笑称为“光腚树”。等到秋天,那排“光腚树”不仅产量高,品质更好。这下,果农服了。那年冬天,全村果农排着队请王宏修剪自家的果树。

取得果农信任后,王宏趁热打铁,带领特派团推广苹果套袋、大苗假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每一项技术的推广都是一波三折,但坚持下来,成效显著,仅套袋一项技术,就为当地果业每年新增效益上亿元。

最苦——推技术

种果树,一年四季都得忙活,特派团成员也是如此。尤其是冬剪和夏剪,果树多栽种在山坡上,冬天寒冷、夏天酷热,更加辛苦。

因长年在冬季里教果农剪枝,一站就是几小时,王宏的腿已经冻成了寒腿。每到冬天,无论穿多厚的棉裤都觉得冷。但除了环境的苦,特派团成员还要忍受不被信任的“涩”。

“你看这两片果树,下面是儿子、儿媳管理的,新枝多,挂果多;上面是公公老巩管的,全是大枝,明显结果少。”

7月5日,王宏与果树科技特派团团长王颖达、苹果栽培首席专家于年文等人在义县各乡村查看果树长势情况。来到报恩寺村的老巩家,王宏介绍说,这家三代人种果树,但技术都过时了,果子结得少,质量也不好。3年前,特派团专家给他家剪树,老巩见把大枝都给剪掉了,气得饭都没吃,随后就出门打工去了。儿媳虽不懂果树,但勤奋好学,在特派团专家指导下,这两年果树经过改造修剪,好果数量明显增多,果的颜色也越来越好看,效益大大提高。

“两片果树的不同就是两代人观念的差距。”王宏感慨。

就拿苹果套袋来说,刚开始,为了让果农先期不投入就能有收益,特派团特意找了3万个套袋,免费发给果农,还交代了套袋时期和方法。但有的果农觉得费工费力,竟然把套袋扔进灶膛烧了。

直到亲眼见着套袋的好处,果农才相信专家的话。现在,报恩寺村每年套袋超过5000万个,增收1500万元到2000万元。有了报恩寺村作示范,苹果套袋技术得以在义县迅速推广。

最喜——育人才

发展果树产业,最缺的就是技术人才。为了给乡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特派团一直注重培养乡土人才。

报恩寺村有个叫闫广岐的果农,是个有心人。每次特派团下来指导,他就在旁边暗暗地学。当义县的果树越种越多时,特派团准备在报恩寺村组建一个修剪专业队,闫广岐第一个报了名。

对于这个虚心好学的中年人,王宏有意考察一下,找了两棵果树让他修剪。结果,闫广岐一出手,就显示出不一般的技术功底。当问他在哪儿学的技术时,他笑着坦白说:“就是跟你们学的。”

打那以后,特派团开始重点培养闫广岐。不出一年,闫广岐已挑起了技术大梁,自己组建了一支修剪专业队。现在,一到果树修剪季,十里八村的果农第一个就会想到他。2020年,闫广岐被评为锦州市劳动模范。

在义县,像闫广岐这样的修剪能手,特派团先后培养出100多名。特派团还培养了300多名果树技术骨干人才,选送500多名果农到涉农院校和研究所学习深造。技术不断成熟的果农和技术队伍,成为当地果树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韩平是张家堡镇兴隆台村的低保户,靠自己一人养活两位生病的老人和一双儿女。自打结识了特派团专家后,他愣是跟着撵着学会了果树管理技术,不仅让自家的1000棵苹果树实现了增产增收,还能在剪枝的时候帮别人家修剪。今年春天,他出去剪枝就赚了3000元。

从山坡上望下去,报恩寺村的村貌尽收眼底。插上科技的翅膀后,这个村声名远扬。“家家户户都养得起小汽车,果子以前论斤卖,现在论个卖。”言语间,为之奋斗了十多年的王宏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

猜你喜欢

王宏报恩寺义县
巧用拟人手法 突破“传送带”中的摩擦力问题
王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锦州义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莫日格勒河
报恩寺是度我今生的莲
报恩寺是度我今生的莲
明代报恩寺琉璃宝塔探析
蜘蛛
义县节水增粮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义县万佛堂石窟飞天造型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