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校园背景下新课程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2022-05-30黄幼岩张展敏文尚平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新课程

黄幼岩 张展敏 文尚平

【摘要】本文以南宁二中为例,针对智慧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论述智慧校园背景下新课程的实施要通过智慧赋能应对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形成课程支持的智慧校园建设教学生态系统和信息化的魅力校本课程支持体系,以构建智慧校园的新样态。

【关键词】智慧校园 新课程 南宁二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3-0034-05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融合创新、智能引领是其主要特征。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的、引领的作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以及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由此拉开了传统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的序幕。科学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必将导致学校学习空间的重构、教师能力的重构以及课程教学一体化变革。结合目前各学校建设的成效来看,智慧校园建设虽然已在物理层面初具规模,但在最为核心的个性化课程资源建设以及课程教学一体化变革等方面,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对南宁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南宁二中)智慧校园建设新样态的探讨,进一步思考新课程的实施,增进对智慧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深刻认识,从而把握好普通高中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智慧赋能是新课程改革面临一系列挑战的应然举措

智慧赋能即通过在智能化上下功夫,大力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创造一个有利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智慧教育新模式。智慧校园建设是促进教学方式和技术装备深度融合、推进学校课程特色化发展的应然举措。

(一)开足开齐开好课程,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困难。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开足开齐包括“艺体”在内的国家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基本保障。但在有限师资、场地、时空的前提下,如何有效整合、调配资源?如何做到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如果沿用传统的路径将举步维艰,我们应当借助信息技术力量合力解决。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基于学生多元需求,普通高中应按需开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魅力学生。那么,如何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传统的做法是根据师资条件开课,但这已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新课程新教材改革背景下的做法是根据学生需求整合校内外资源开课,但由于学生需求多、开课多,从调研摸底、整合资源设置课程、学生选课到安排上课,过程繁杂,还应当借助信息技术破解。最后,信息技术可以突破选课走班系统性的难题。基于新高考选科需求,一般开放12种选科选考组合,以满足学生任选、优选任一组合的需求。但现实中面临的问题是,为满足学生12种选课组合的需求,学校需收集大量的摸底调查数据,筛选比对选考组合优势,如果不借助信息技术也无法破解。

(二)实施课程组织管理,确保选课走班有序推进

选课走班与原来行政班的教学管理方式截然不同,新课程改革需要采取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运作的模式。那么,哪一个选科组合需要走班,需要分层?如何走班,如何分层?如何安排好分层走班的课表(一班一课表/一人一课表)?如何对走班学生进行考勤管理?如何做好走班学生作业的收发和辅导工作?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决策者才能做好决策和管理,而这一系列变化大大超过了传统管理所能驾驭的范围,应当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才可能破解。

(三)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确保核心素养落地落实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有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模式和信息物化系统支持;实施情景化、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信息统摄技术的支撑;收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情信息,离不开大数据精准分析与支持;推行课堂有效衔接的学科实践,更需要跨部门合作、跨学科应用、多技术融合、多渠道联动,实施精准教学。因此,如果离开了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做支撑,普通高中将很难优化课堂教学改革。

(四)组织实施教育评价,确保全面育人导向有效

打破唯分数、唯结果论的单一评价,面向学生实施德智体美劳综合性评价,不仅涉及教师、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和学校等多主体评价,还涉及笔试、口试、表演、报告、作品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由此,学校组织、实施教育评价,如果光靠人力,相关责任人不仅工作量大、负担重,而且评价结果不一定准确客观,而要推行和完善多元评价机制,同样需要依靠信息技术做支撑。

(五)有效进行成果辐射,确保帮扶示范带动到位

随着网络空间全覆盖的实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网络虚拟空间与物理实体空间相融合的发展阶段。示范校要想发挥帮扶和示范作用,仅靠传统的线下活动交流推广,效果相对有限;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情况下,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才能够立体化地推广帮扶示范成果。

二、课程支持是智慧校园建设实施一体化改革的必然逻辑

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实践的中枢,是连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实体空间教学与虚拟空间教学的核心。南宁二中以智慧校園建设为契机,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校园背景下的“慧教、慧学、慧评、慧研、慧管”的教学生态系统,形成了教师“慧教”、学生“慧学”、教学“慧评”、科研“慧研”、行政“慧管”的状态,开发了集共同性、选择性、探究性为一体的信息化魅力校本课程支持体系。

(一)智慧校园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可靠的物理环境、可进阶的一体化平台

1.强组织抓统筹,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2021年,南宁二中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信息发展中心、拔尖人才培养中心“五大中心”,并主要由课程发展中心、信息发展中心协同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课程发展中心、信息发展中心通过任务分解、创建机制、打造信息化教研科研团队,在纵向融合与横向扩展中推动学校教研、科研信息化的综合发展。

2.强架构推建设,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可靠的物理环境

目前,南宁二中完成了智慧校园一期工程建设,包括升级了原来的网络宽带,改造了视频监控、门禁、24小时智慧书屋等硬件设施。智慧校园呈现出的校园环境,皆由大数据物联网等载体作为核心,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为便利和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和管理服务。为实现“培育魅力师生,建设现代学校”的办学目标,南宁二中依托南宁市智慧校园项目,打造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智慧校园”,实现城域网宽带到学校达千兆,无线网络全覆盖,优质资源广泛共享、网络和信息安全有保障的可持续发展的物理环境,并借助这一强大的物理环境中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和云平台,探索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由此,南宁二中基本做到了优化教学内容呈现、便于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具有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的智慧校园新样态。

3.强融合助拓展,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一体化软件平台

南宁二中建设了涵盖精准教学管理系统在内的“七大模块”的开放型智慧数字校园平台,成功对接了OA系统、工资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系统、预约系统、审批系统、食堂消费系统等原有应用,打通原有系统软件的数据沉淀问题;增加电子班牌、教室无感考勤、生涯規划、学科潜能、选科服务、选课走班、智能排课、精准教学管理、个性化成绩分析、学生综合评价、教室物联综控等11个与新高考密切相关的软件平台,开放性的底层架构、良好的接入能力和丰富的扩展性能,为建设智慧化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可进阶的一体化信息平台。

(二)智慧校园建设为课程教学改革一体化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系统的课程支持

1.构建服务学生自我发展需求导向的魅力课程体系

(1)构建基于南宁二中校标演变而来的魅力课程图谱

在全面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南宁二中始终坚持深耕课程,在课程开发与创新中融合智慧校园建设。基于美国数学家马丁·伽德纳(Martin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依据孔子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主张,以及借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南宁二中始终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潜能开发,彰显学生个性气质,构建了具有二中特色的“魅力课程”图谱(如图1所示)。

(2)形成服务学生自我发展需求为导向的魅力课程体系

课程支持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课程教学的一体化变革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根本目标。南宁二中开发了涵盖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学术拓展类课程、体艺特长类课程、科技创新类课程等8个模块的国家必修、选修课程,以及涵盖大学先修课程、公民素养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国际视野类课程、艺术、体育与健康等6个模块的校本选修必修课程,共涉及150多门课程。

(3)打造满足学生任选12种选考科目组合的软件支持系统群

在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系列工作中,智慧校园建设为南宁二中推进选课走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慧赋能。此外,南宁二中还建成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先天禀赋、发展潜能、兴趣爱好等生涯教育平台,以及学科潜能、职业倾向、对应高校专业等选科组合软件一体化平台。

2.实施双轨管理,有序推进分层走班教学

一方面,南宁二中根据学校场地空间、师资条件、分班分层、走班设定等因素,通过排课软件系统辅助设置一班一课表、一生一课表,实现了行政班、教学班双轨管理,有序推进分层走班教学;另一方面,通过无感考勤系统和电子班牌等一体化联动,南宁二中妥善解决了走班学生考勤、监控等有序流动管理。

3.推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

智慧课堂是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体系的实践载体,通过智能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教育的基本精神追求。其基本特征是:学习资源智能化、学习主体主动化、学习方式信息化、学习评价立体化。南宁二中在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构建了尊重生命、以生为本、有趣生动、注重生成和联系实际生活,即生命、生本、生动、生成、生活的“五生”魅力课堂教学理念,开发了基于移动终端的一对一互动教学模式。

一是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南宁二中积极创设智慧教学模式,借助智能设备在市级层面进行课例展示示范,打造了一批精品课例,培养了一批有想法、可作为的骨干教师;二是探索学科之间核心素养偶联叠加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得教学目标可视化、教学效果可测化、教学手段可控化,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三是从打造智慧教师(慧师)、实施智慧教学(慧教)、培养智慧学生(慧学)和构建智慧平台(慧研)四个方面,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模型(如图2所示)。

(1)打造“智慧教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无论是课程的开发还是教学的实施,主体都在教师。智慧教师是能灵活使用智慧设备、智慧平台和开发智慧资源的教师。无论智慧课堂的软硬件设计多么强大,智慧教师作为指导角色的才是智慧课堂的“大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除了受个人的专业自觉影响,学校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在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教学空间的重构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南宁二中自2021年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以来,组建了以教研组长为主导的学科教研团队,以备课组组长为引领的学科实践团队,并通过提供统筹规划、技术服务的信息支持团队,逐步形成“二中自主→教研引领→技术支撑”的团队协作模式。这期间,南宁二中涌现了一批智慧教师。如语文组彭俊姣老师,其“真写作、真树人”的写作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以自然真实的情感去观察真实的世界,用真实的语言去记录、描写真实的世界,感悟真知、弘扬文化、启迪思维、洗涤灵魂、升华人格,使自己成为厚植家国情怀的一个大写的人;再如,数学组徐华老师,他追求自然生成的课堂教学改革,站在学生的立场,顺应学生的认识起点、观察视角和思维惯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然而然地观察真实的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真实的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真实的世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的能力、锤炼学生的品行。

(2)实施“智慧教学”

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南宁二中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智慧教学的基本思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将资源、平台、工具与学校课程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有机融合,让教育资源既服务于教师的“教”,又服务于学生的“学”,让静态的内容性资源与条件性支持资源相融通;与此同时,实现对资源建设、教与学全过程的管理与数据采集,从而全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一体化构建。智慧教学环境集成解决方案着重强调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突出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作用,体现并适应教学个性化的需求,力求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新教学观念,致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最终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全面推进智慧教学的建构与实施。

(3)培养“智慧学生”

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正在被以学生、场景、资源为中心的教学供给方式所取代,同时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南宁二中坚持探索项目教学实践,借助智慧教室、智能学习体验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基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教育模式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智慧学生”。

(4)构建“智慧平台”

智慧平臺应该具备教学呈现方式建议、教学状态实时预报、智能调整课堂环境的能力。南宁二中构建了个性指导、决策研判、协同备考、教学研讨、智慧课堂、教学检验、数据分析、个性指导的“七步精准教学”闭环管理体系。一是借助精准教学管理系统,把每一名学生课前导学信息、课中师生教学互动生成数据和课后作业反馈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为下一节课或者下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提供完整的学情信息;二是借助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全面掌握学校、年级、班级、学科组、教师、学生六个层面的精准数据分析,通过发挥数据分析优势,实现学生个性化学情“画像”和学习方案“私人定制”,逐步改变靠经验教学为有据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精准教学。

4.全力推进学生评价体系改革

立体化学习评价的数据性、过程性、动态性、即时性,是智慧课堂中学习评价的新特性。为了改变传统课程评价过分强调分数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注重评价指标多元化(用多把尺子量学生)、评价方式灵活化(考试、活动,表演、辩论、作品等)和评价组织形式多样化(自评、他评、互评、师评等),强化育人增值评价,南宁二中探索通过智慧校园数据中枢,打通学业、活动等成长记录和学生评价的通道,在学业、健体、艺术、劳动、品德等多方面,不断累积学生的成长数据,勾勒学生“个人数字画像”,最终形成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报告,以增值评价强化育人功能,用数据为学生成长赋能。

5.助力教育扶智行动,形成广泛辐射带动作用

借助智慧课堂系统,南宁二中探索常态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精准扶智模式,通过云课堂、云交流、云培训,让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实现远程管理协同、教研协同、课堂协同、资源协同、服务协同,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在魅力课程体系引领下,南宁二中基于智能化教育场景的智慧课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课程应用优势,营造学生—教师—课程—环境多维交互场景,打造“互联网+”时代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新样态,重构学生学习空间结构,诠释了智慧校园建设的示范意义。

三、智慧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虽然我国基础教育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在不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在物理层面已初具规模,但不少学校仍然存在对智慧校园建设内涵认识不到位、项目建设缺乏统筹与规划、平台应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一)部分智慧校园建设的现实状态

一是很多学校既缺乏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信息化建设;部分学校虽然有理念、有思路,但没有相应的财力支持信息化建设。这需要政府职能部门重视并加大投入。二是部分学校有相应的软硬件支持,能解决局部问题,但缺乏顶层设计,造成信息孤岛、数据管理混乱,无法充分整合应用,导致数据和资源浪费,这需要对学校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三是学校有科学的顶层设计,有标准化的数据存取规范,但要有意识地打破信息孤岛、有阶段性地升级改造、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互联网+教育”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教学,这也是智慧校园建设共同的愿景。

(二)标准统一、产权清晰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使命

数据标准化是交换和共享数据的基础。如何做好学校公益和企业盈利之间的平衡,有力有效地制定基于国家标准、工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统一的数据标准,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另外,数据产权归属是否清晰、数据隐私保护是否到位、数据安全权限划定是否合理等,是智慧校园建设数据共建、共享、共赢的关键。

(三)丰富内涵、深化应用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应然要求

一方面,部分学校仍存在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体现在智慧校园建设理念滞后、混淆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概念、没有把握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另一方面,出现新技术快速发展与教师应用水平不高的矛盾。只有持续推进信息素养提升的全员培训,使人人会用、处处可用、时时能用,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智慧化教学环境的综合效应。

总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需要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智慧校园建设是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综合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普通高中学校应将智慧教育理念延展到每一个教育环节,逐渐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预测的智慧教育新样态,为新课程新高考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智慧校园背景推动下,只有坚持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及特色发展的原则,坚持以智慧校园信息化环境为基础,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支撑,以智慧校园平台应用为重点,才能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改革的作用,从而推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综合改革。

参考文献

[1]丁书林.学习环境重构视域下的课程教学一体化变革:智慧校园建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5).

[2]赵晓天.基于“慧教育”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思路的转向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

[3]邓立言.从新课程教与学角度出发:谈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六个具体问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2).

[4]李志厚.教学创新:从教育现代化的回归到智慧课堂的超越[J].课程教学研究,2020(4).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研究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