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是中国古代好爸爸?

2022-05-30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2年8期
关键词:左思苏东坡苏轼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严父慈母。“父”这个字,最初见于甲骨文,像右手持棒之形。东汉的字书《说文》云:“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又”,本义是右手。“父”,代表规矩,是带领、教育子女的一家之主,意味着秩序、权威和力量。古人恪守“父为子纲”,以现代好爸爸的标准来看待古人的一些教育子女的事迹,则不免会觉得有点陈腐或过于严苛了。

尽管如此,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究竟还是可以寻出一些较为符合现代人眼光的好父亲事例的。比如曾子杀猪的故事,对小小孩童也能做到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就不失为一位现代意义上的好爸爸。

西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左思,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儿奴”爸爸。现在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的父亲,当然很多,但在“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傅玄《豫章行苦相篇》)的古代社会,女子一出生就受到家里的漠视,“女儿奴”爸爸就较为稀罕了。

左思为自己的两名爱女写下了一首长诗,名为《娇女诗》。一开头就用骄傲的口吻写道,“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称赞女儿的美貌。据史书记载,左思虽才华出众(“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因他而来的),却是相貌丑陋(“貌寝”),嘴又笨(“口讷”),偏偏不幸生在注重容貌和口才的魏晋时期,可想而知有多郁闷。据《世说新语》这本魏晋八卦周刊的毒舌报道,左思“绝丑”,见大帅哥潘安每次出行都有一大群女“粉丝”围着他转,心里羡慕得很,也学着到处逛,结果这位男版东施只招来一群老太太朝他吐口水,“委顿而返”。如今他有了两个玉雪可爱、口齿伶俐(“口齿自清历”)的女儿,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雪前耻了。

夸了几句女儿如何漂亮之后,他笔锋一转,写起了她们的顽皮:小女儿纨素,小小年纪,一大早就去学大人化妆,眉毛画得好像扫把扫过一样(“黛眉类扫迹”),口红也涂得乱七八糟(“浓朱衍丹唇”)。大女儿惠芳长得眉目如画,因为大了几岁,化妆技术已经相当不错了,不至于像妹妹那样弄得一塌糊涂,但总归还是个小孩子,化得还不够完美,在眉间颊上改来改去。左思评价说,看起来比织布干活还要辛苦得多。

两个女儿一起捣乱的时候更是不得了。她们在园子里飞快地跑来跑去,果子还没熟就摘下来,扔来扔去打“果”仗。有时候她们也会安静下来,装模作样去帮大人做饭,实际上呢,只是为了找个借口好离笔墨远远的。一听到大街上有什么动静,立刻跑出去看热闹,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好。烹茶的时候,手按在地上,对着鼎吹火,白衣服都被弄脏了。她们平时任性惯了,大人还一句都说不得。结尾尤其可爱,见大人说要打了,马上一起转过去对着墙擦起了眼泪(“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天真可爱的小女儿情态跃然纸上。偷搽妈妈的口红、千方百计拖延功课、爱看热闹,与现在小女孩的调皮娇憨行径并无二致,仿佛可以看见一千多年前的阳光下,没穿好鞋的小女孩咯咯笑着追逐嬉戏,雪白的衣袖在花树下轻盈地飘过。

从左思宠溺而又无可奈何的口吻来看,他是个对女儿既不舍得骂、更不舍得打的慈父。从诗中细节可以看出,他对女儿的日常生活观察得非常仔细,显然常常陪伴女儿,不像有些文学家爸爸,写思念家乡子女的诗句的时候才会拉儿女出来做工具人,平常连人影都看不见。

古代许多父亲为了行使严父的职责,常常对子女过于严厉,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不过, 苏轼却不是这样的人,相反,他可能是最会花式夸儿子的名人了。

苏轼共有四子,长子苏迈是“小轩窗,正梳妆”的王弗所生,次子苏迨、三子苏过是续弦王闰之所生,最小的儿子苏遁是朝云所生,不幸夭折。苏轼曾在王闰之夫人生日的时候作《蝶恋花》一阕为她祝寿,写道:“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三个明珠”,即指迈、迨、过三子。“膝上王文度”则是一个溺爱儿子的典故,将儿子比作明珠,可见苏轼对三个儿子的喜爱。

苏轼公事繁忙,朋友众多,兴趣又广泛,但对儿子的学业还是很留心。他有时和长子苏迈联句,称许道:“传家诗律细,已自过宗武。”宗武是杜甫次子,杜甫很得意于这个儿子,多次写诗夸赞,苏东坡却老实不客气地说,我的儿子比宗武强。次子苏迨自幼体弱多病,但很有才华,16 岁的时候作了一首诗,苏轼读后非常高兴,特意步韵和作一诗:“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有儿真骥子,一喷群马倒。”我写的诗好像病马,我儿子的诗才是真骏马,一喷其他马就纷纷倒地了。又说:“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你看看,已经超过孟郊和贾岛了!――让人不禁绝倒,这样盲目夸儿子,真的好吗?这还没完,他还写信给朋友,貌似矜持实则得意地提起次子“颇知作诗,今日忽吟《淮口遇风》一篇,粗可观,为和之,并以奉呈”,简直就是强行要人点赞。

三个长大成人的儿子中,以小儿子苏过的性情才华最像父亲,后来被称为“小坡”。苏过常常陪伴父亲左右,互相作诗唱和。苏轼高兴地写诗说:“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辄酬。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不?”过儿的诗很像我这个老父亲的,我写诗他就唱和,不知道陶渊明能有这样的快乐吗?——陶渊明的内心 OS:勿cue,谢谢,我的五个儿子都不喜欢读书(《责子》:“虽有五男兒,总不好纸笔。”)

苏过学着作赋,苏轼又夸他:“近者戏作凌云赋,笔势仿佛离骚经。”小儿子真棒,作的赋简直像《离骚》。苏东坡给朋友写信,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夸儿子兼自夸起来:“某既缘此绝弃世故,身心俱安,而小儿亦遂超然物外,非此父不生此子也。呵呵!”不是我这样淡定的老爸,也生不出这样淡定的儿子!——注意,这里出现了苏东坡著名的“呵呵”,现在互联网上的“呵呵”,差不多等于友尽,苏东坡多次用过“呵呵”,却着实可爱。

苏过也是唯一遗传到苏轼书画才能的儿子。苏轼题苏过的画云:“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竹传神。”老可,指文与可,即文同,著名画家,善画竹,也是苏轼的从表兄,苏轼对其极为敬重。作诗超过孟郊和贾岛,作赋像《离骚》,作画可与文同并提,若苏轼有微信朋友圈,估计天天全方位花式晒娃。儿子们也很爱这位老父亲,虽然苏东坡一生坎坷,屡次被贬,儿子们始终陪伴在侧,不离不弃,给了他莫大的安慰。

世人评说好父母,常以成败论英雄,所谓贤母,无一不是杰出名人之母。在古代,要五子登科,在现代,要培养出奥运冠军、哈佛耶鲁斯坦福,似乎才有资格被称为好父母。从世俗的角度看,苏轼的三个儿子可能都不算很成功,功名不显,仕途也是平平,但谁能说,苏东坡不是一个好父亲呢?

(来源:《少年新知》 小谢/文)

猜你喜欢

左思苏东坡苏轼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从善如流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献蚝帖》
洛阳纸贵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苏东坡与佛印
苏东坡学无止境
左思与《三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