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其昌复古思想探析

2022-05-30冯建鹏

东方收藏 2022年8期
关键词:董其昌

摘要:董其昌作为晚明时期具有独创意识的书画家之一,他所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其书风形成起着极为关键作用的是他的复古思想,本文以董其昌晚年作品《论书并书杜甫诗》卷为例,来对董其昌的复古思想进行阐释。

关键词:董其昌;复古思想;论书并书杜甫诗

董其昌所处的时代,正是个性解放思潮快速发展的时期,此时呈现出一种诸家争鸣的态势。明代书坛逐渐摆脱前期的拟古风,书法的发展步入正轨,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程朱理学等封建思想遭到批判,体现在文化艺术上便是一批具有独创意识的艺术家的出现。董其昌身处这样的时代之中,自然会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思想。与一众浪漫主义书家所不同的是,董其昌选择的是古典主义流派,这也就形成了浪漫主义、古典主义与折衷型书家流派并存的局面。

一、从古中来

董其昌,字玄宰,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著名书画家。他出身贫寒,自35岁考取进士后,一直官运亨通,虽历经风险,但都化险为夷。从他一生82年的光景来看,出仕于朝廷不过15年。其一生花费了大量时间来研习书画艺术,自述“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先是,吾家仲子伯长名传绪,与余同试于郡。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董其昌学书之初便上追古人,这对于其书风的形成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画禅室随笔》中记述其“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锺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董其昌学书从颜入手,后直入晋,并将追求魏晋风韵作为自己学书的最高境界来对待。对于宗法,董其昌提出“书楷当以《黄庭》、怀素为宗,不可得则宗《女史箴》。行书以米元章、颜鲁公为宗。草以《十七帖》为宗。”其学习古人,视野开阔,在其艺术生涯中,临习和探究过的古代著名书帖众多,凡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名家,董其昌都认真取长补短,从而自出新意,形成其萧散纵逸的书法风格。

学书之道,在得其形、通其神,最后才能达到“率意”而为,董其昌十分强调作品精神的作用。他曾自述:“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没,所谓神品,以吾神著故也”“要知二王之书世间罕有,吾辈但向《暮田》《丙舍》《官奴》《玉润》《禊帖》想其风韵神情,不落唐人蹊径,自成一家”“文待诏学智永《千文》,尽能极妍则有之,得神得髓概乎其未有闻也”。我们可以将其看为董其昌古典主义的新特点,便是临古时精神所体现的作用。他的复古并非拟古,而是在凝结晋唐宋诸家艺术精华的基础之上,又摆脱了前人作品中的束缚,从而形成一种拥有个人风情的艺术风格,这使其内在精神与作品的意蕴相互贯通,达到“吾神”的状态。

二、《論书并书杜甫诗》卷

董其昌一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艺术创作活动,且留存作品很多,这为研究其书法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史料。现在被鉴定为真迹的作品,大都收藏在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内。这里笔者所要讨论的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论书并书杜甫诗》卷,此卷为纸本,行楷书,纵10.3、横119.5厘米。此卷上有鉴藏印三方,分别是“乾隆御览之宝”“几暇鉴赏之玺”和“养心殿鉴藏宝”。

根据落款“丙子首夏之望”可以推断,此卷应是明崇祯九年(1636)所作,董其昌时年已82岁,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展示董其昌的书法成就。这幅书法作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笔法进行了相关论述,简短分析与比较晋唐与宋人笔法(图1);第二部分则是书写杜甫的七绝诗一首(图2)。从全卷来看,论书部分与书写杜甫诗部分略有不同,最明显的是字的大小变化,前半段用笔秀润,落款处墨色较淡;后半段相较于前段,用笔苍劲方硬,墨色的变化更为明显。这幅作品应是董其昌随手所书,但是其中精神与风雅意蕴跃然纸上,尽显从容。此卷是董其昌集古人书法的大成之作,从作品中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董其昌的“师古”取法,例如用笔中所体现的颜真卿书法的天真烂漫,整体的体势上所呈现出的米芾书法的欹侧态势,布局简远疏朗又有着杨凝式的意蕴,同时我们也能看出赵孟頫书法的风韵,作品整体集众家之长,浑然一体、风华自足。董其昌对于自己的小楷书可谓相当得意,其自述“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都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这件作品楷中带行,别有韵味,风格古朴又不乏天真、生动而无造作之意。在这里,我们着重关注一下笔势的问题,作品中最明显的一点,便是董其昌对于米芾书法欹侧态势的表现,在传统书论中有许多关于“势”的讨论,如蔡邕所称的“九势”中提出“势来不可挡,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这里是强调了用笔与“势”之间的关系,用笔无力则会怪,唯有将用笔与势结合才能出“奇”;唐代书法家徐浩对此也有过相关论述:“用笔之势,特需藏锋。”董其昌继承了古代书论中有关于势的重要思想,在创作中注重用笔与势的结合,他曾自述“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然须结字得势”。 董其昌认为米芾书法在创作时能兼顾结构与势态,并且生动有韵味(图3),因此对于米芾是十分推崇的。从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董其昌的书学思想与实践的结合。

三、取法与求变

“取法”与“求变”是董其昌书法的一个重要书学思想,这便是上帖中为何能呈现诸家技法之融合的关键,可以说“法”在董其昌的书法风格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在《评法书》中说:“赵吴兴大近唐人,苏长公天骨俊逸,是晋宋间规格也。学书者能辨此,方可执笔临摹。”执笔临摹,首先应遵从法度,赵吴兴近唐法,苏东坡尚意,二者代表了时代的书风,也包括各个时代书家通过自身的艺术实践所形成的个人艺术风格,而这些法度则成为董其昌师古取法的渊源,如董氏所说的“右军法”“柳法”等。学习古人法度是极其重要的,任何艺术家都跳脱不出前人既有艺术成果的影响,师古取法便成为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要求,这些是前人长期艺术实践所留下的艺术瑰宝,在掌握这些技法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摆脱固有束缚、寻求突破,为“求变”打好基础。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就这样论述:“晋宋人书,但以风流胜,不为无法,而妙处不在法。至唐人始专以法为蹊径,而尽态极妍矣。”

探讨董其昌的取法,不得不提的一位书法家便是柳公权,董其昌很推崇柳公权的书法,他认为“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董其昌很看重柳公权的书法,认为学习柳公权,才悟得用笔古淡。除了学习古人法度之外,董其昌更加注重的是“变法”,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艺术上与古人平分秋色,因此董其昌对于历史上寻求变革的书法家尤为赞赏,这些书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董其昌师古取法的对象,如不拘泥于古人而积极变革的米芾,董其昌评“米书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东坡之上。”可见其对米芾的推崇,我们从上帖中可以看出其取自于米书中的态势。对于颜真卿,董其昌更是高度赞扬,他晚年书作多取自颜鲁公的书法风格,从上帖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颜真卿书法的韵味,在其书论中也提到“盖宋人书多以平原为宗”“以平原《争坐位帖》求苏、米,方知其变。宋人无不写《争坐位帖》也”“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一是认为颜真卿对于宋代书家影响颇深,如苏、米二人皆取法自颜真卿,而有所变化;二是认为颜鲁公书法险绝(图4),因此将颜真卿作为取法的对象。董其昌对于以上书家的赞赏正是出于自身对“求变”的渴望,他认为“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董其昌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来追求自己的艺术风格,从而自出新意,成为一位具有独创意识的书家。

四、“用笔观”对其影响

董其昌用笔,首重精神,“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笔画中须直,不得轻易偏软”,字须立得起,精神的作用一以贯之,精神与用笔相结合,才能使作品具有神韵(图5)。对于用笔与字形,董其昌提出“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此皆言布置不当平匀,当长短错综、疏密相间也”“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古人神气淋漓翰墨间,妙处在随意所如,自成体势,故為作者”“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董其昌认为字贵在出奇,字形的变化与个人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这些论述与苏轼所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天真烂漫是吾师”有相似之处,可见董其昌的论述是在前人书论基础上的进一步阐释与发展。 由此回归帖中,“皆”字上方“比”向右上倾斜,“白”复归平正(图6);“清”字“氵”向左倾斜,“青”复归平正(图7),两字一密一疏,笔画长短错综,可谓布置得当;对于“習”字,采用“羽”左放右收的体势,兼以笔画的粗细变化(图8);“庆”字采用上下松中间紧,又掺有墨色的浓淡变化(图9)。一字之间放纵攒捉,字的位置与分间布白,正是追求“奇”的表现方法。

对于用墨,董其昌也有其独到观点,“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语及此窍也”“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秾肥,肥则大恶道矣”。这里提到用笔与用墨的关系问题,我们从董其昌的墨迹中,可以看出古雅与秀润之气,这是通过墨色的变化所表现出的。用墨中出现“秾肥”的现象,是失去精神控制所导致的,因此董其昌尤为强调“提得笔起”才能使字得其精神。他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其“淡”与“秀”的书风,这正是他的淡墨观点。另外,对于书写的状态,董其昌也提到:“捉笔时须定宗旨,若泛泛涂抹,书道不成形象”“作书最要泯没棱痕,不使笔笔在纸素,成刻板样”。

董其昌的书法理论,是由其长期的艺术实践所得来的,我们可以看到,其一生作品不计其数,这些便是他的思想源泉。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些书法家所留下的书法理论对董其昌的影响,如王羲之所说的“意在笔前,然后作字”、王僧虔所说的“手以心麾,毫以手从”。可以说,董其昌的思想正是从以上论述中吸收总结而来,从古中求变化正是董其昌复古思想的内核。

五、结语

“复古”是中国书法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许多书家都是在“复古”中走向创新的,他们以古代书帖为范本,继承古人思想与技法,但并非一味否定或全盘接受,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继承与创新。董其昌的“复古”思想便是如此,他宗法晋韵,在继承古人法度之上,能对古人思想有所变化,这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上,在绘画中更加明显和具有颠覆性,这便形成其个人风格。董其昌的复古为我们学习书法提供一个新的范式,是值得我们借鉴与研究的。

参考文献:

[1]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2][明]董其昌,叶子卿点校.画禅室随笔[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

[3]樊波.董其昌[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12.

[4]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4.

[5]皇琳. 赵孟頫与董其昌书法复古思想比较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13.

[6]严文儒.董其昌全集·古缘萃录卷五[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239.

作者简介:

冯建鹏(1997.4—),男,汉族,山东聊城人。宁夏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书法

猜你喜欢

董其昌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董其昌山水画特展
穿越300年的对话——董其昌五题《鹊华秋色图》
洪厚甜
董其昌作品欣赏
董其昌的面具
董其昌行书《宋人词册》空灵疏淡之美
董其昌数字人文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ALTERNATIVE DREAMS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台北故宫猴年大展:董其昌书画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