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城文化的跨界融合推进策略探索

2022-05-30王俊

炎黄地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卫城灵山跨界

王俊

在理清青岛卫城文化跨界融合发展的相关概念之后,梳理了卫城文化传承与其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青岛卫城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模式的推进策略,即卫城文化+文化创意,通过科学定位促进发展;卫城文化+生态发展,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卫城文化+乡村旅游,营造活态文化氛围;卫城文化+互联网新媒体,重视宣传网络,不断开拓市场。

青岛市乡村新生活、新风尚的塑造,城市公共文化阵地的打造,和青岛市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播,都被视为青岛市“乡村文化兴盛攻坚战”的重点攻坚工作。在文化产业的大整合背景下文化将产生高穿透、多关联的作用,更加活跃,铸造出“文化+”這个崭新的发展形态,这意味着文化产业迈向了“升级版”的融合发展新时期。在传统乡村复兴战略下,探寻青岛卫城文化实现跨界整合发展,建立以卫城文化创新产品为基础的城市文化产业新格局以及卫城文化发展的新方式。理清青岛卫城文化跨界融合发展的相关概念,梳理出卫城文化传承与其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挖掘卫城文化资源及其价值,同时结合青岛卫城文化跨界融合发展的具体情况,梳理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青岛卫城文化跨界融合发展相关概念

青岛卫城文化

在我国明朝卫所制度下,出现了天津卫、威海卫、灵山卫、安东卫四大名卫。其中灵山卫位于青岛市黄岛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属于鲁东南重要的沿海军事阵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可以在抵御外族入侵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明初1364年,此处开始设立卫所,洪武五年(1372),朱兴建造土城抵御倭寇;明永乐二年(1404),郭崇对围城进行二次重修;弘治元年(1488),又再次重修;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裁撤灵山卫,但卫城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防御地位。

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地位的名城,灵山卫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卫城有城隍庙文化,“城”原是指挖土建筑的高墙,“隍”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被视为地方守护神,至今仍有人祭拜。兵家文化也是卫城的特色文化,“卫所制”是明朝主要的军事制度,齐鲁兵家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和平倾向、人本中心、多元性、务实性和辩证思维。另外,因灵山卫街道地处黄岛区东部,南边靠近黄海,渔村风景别致,孕育了渔家文化,包括海洋渔文化、海草房文化和妈祖文化等。

卫城拥有大量的自然地理资源和建筑文化资源,自然地理资源比如小珠山、灵山岛和月亮湾;建筑文化资源比如清朝康熙年间进士王请试的进士府以及城隍庙、烽火台、宋金陈家岛海战遗址、三官庙、朝阳寺(天齐庙)等,其中灵山卫城隍庙是青岛胶南经历了600多年风雨后唯一留存下来的城隍庙。卫城当地的民间生活艺术、地域民俗、历史人文故事等,都属于青岛灵山卫文化内核的组成部分,共享着灵山卫的文化基因。总之,青岛卫城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形成了其具有品牌竞争力的文化优势。

文化产业跨界融合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是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中提取出来的,后来逐渐去除其政治色彩,成为经济领域用来形容一种新兴业态的专用名词。文化产业指的是通过市场化手段,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相关服务的一种经济活动,包括与此种经济活动相关的活动内容。

近年来,因为文化创意的驱动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文化与经济的交流、融合日益深入,文化产业已不再是孤立发展的状态,而是与旅游业、制造业、建筑业、体育业、信息业、餐饮业等行业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根本是传统文化产业价值链条的提升,在新时代下加入新的文化元素,做到重新塑造、协同发展,在传统文化产业中使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产业模式和新的内容要素,来推动文化产业链条的扩展延伸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空间的再开拓。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形态主要包含:跨门类、跨文化、跨要素、跨地域和跨行业这几种。

青岛卫城文化的跨界融合意味着青岛乡村文化产业不再孤立地发展,而是跟青岛乡村传统产业融合,其他传统行业在与文化艺术的交融中改造升级,从而生发出更多包含青岛卫城文化的内容,提高其文化价值,做到卫城产业文化和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以卫城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产业新格局和卫城文化传承的新模式。文化创意产业依靠乡土特有的人文自然环境及不同的地域民俗文化,通过科学的技术支持和农业观光项目的发展等途径,有效地与卫城当地乡土民俗文化内涵结合,将青岛乡村产业文化和创意产业相融合,形成以青岛卫城景区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产业新格局和青岛卫城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的新模式,增加青岛卫城乡村文化的魅力和趣味,提升青岛卫城乡村文化项目的吸引力。

青岛卫城文化融合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意义

青岛卫城文化融合经济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起点。文化艺术是文化产业的内核,传统的文化产业主要是提供和文化艺术娱乐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以此获得经济效益,可以说从文化产业诞生之日起,其文化艺术元素就与经济效益挂钩,在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文化产业较为单一,其产业阵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在新的发展业态当中,文化产业能够与其他产业,诸如旅游业、信息业和制造业等进行跨界融合发展,拓展了文化产业的空间范围,使其他产业在与文化产业的交融之中获得了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新文化产业也因此实现了其价值链的升级。

青岛卫城作为有着丰富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古镇名城,其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不断挖掘青岛卫城独特的文化艺术资源,将其通过文化产业转化为经济效益,并通过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途,使得青岛卫城文化在融合经济发展时既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提高青岛卫城乡村人民地生活水平,又有利于青岛卫城乡村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助力青岛乡村文化振兴。

青岛卫城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模式的推进策略

卫城文化+文化创意:科学定位促进发展

推进青岛卫城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模式,必须找准发展方向,卫城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是卫城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模式的首要发展方向。把青岛灵山卫与有着相似处境的城镇进行对比研究,对他们进行科学定位,找出其他城镇乡村振兴文化艺术发展的可借鉴经验,探寻发掘卫城自身的文化艺术特殊性,做好青岛卫城传统文化建筑的保护,在实地踏勘和项目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青岛灵山卫进行产业规划和发展定位。

卫城原有的特色资源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灵山卫历史悠久、地势险要、四通八达,在2011年海湾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开通之后,灵山卫与青岛其他地方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灵山卫有“山、海、河、城”特色资源组合,其人文和自然、历史和现代的文化组合在不断地开发利用中达到了高度融合,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青岛卫城应该重视创新拓展、科学规划与管理,以科学定位作为前进的基点,推动卫城乡村文化艺术的发展,在保持自身文化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促进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卫城文化+生态发展:开发与保护需并重

在应用跨界融合理念进行乡村振兴文化艺术实践时,要努力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充分挖掘卫城文化资源价值。一方面,应加大对青岛卫城文化资源的整理,挖掘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青岛卫城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搜集整理当地的历史故事、人文艺术、生活习俗、乡风民俗等,并从中提炼出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有影响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独特卫城文化元素。

另一方面,也要在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正确处理好卫城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动态化的保护性开发中传承弘扬青岛卫城乡村文化,寻求灵山卫文化产业发展在区域竞争和文化旅游开发市场中的优势。在结合地域文化的活动空间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对新生特质进行转化和创造,还要对地域文化原有的生态特质进行保护。青岛卫城乡村地域文化藝术的深层结构,保留了卫城的行为文化并延续了其精神文化。对青岛卫城乡村行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首先应当以当地居民的适应性需求为出发点,尽可能地保留当地居民最真实、原本的生活方式。在青岛卫城乡村精神文化方面,当地用于祭拜、供奉等的构筑物有着特殊的文化性质,具有极强的文化象征性,是当地族群文明的载体,青岛卫城乡村文化艺术发展要延续原有的构筑物以及场所的文化特点,并进行适应性更新。

卫城文化+乡村旅游:营造活态化文化氛围

青岛是一个热门的旅游城市,近年来乡村旅游不断升温,大量海内外游客为灵山卫带来不小的客流量。青岛有较好的文化产业基础,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潜力很大,灵山卫可以把握西海岸发展的机遇,把明朝的卫所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具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将卫城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结合起来,开发利用历史文化建筑,比如衙署、观音堂、进士府、三司庙和城隍庙,并且设置新的民俗文化建筑,比如文物古玩展览馆、民居文化馆、民俗博物馆、卫所文化馆等。同时结合不同旅客需求,在乡村中建设青年旅舍、戏楼会馆、老百货、民俗餐饮、手工作坊等。

营造活态化文化传承氛围是在青岛卫城文化跨界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一个地区的地域性文化应该具有生机和活力,而只有真正植根于当地生活的文化才能具有生命力,同时这种勃勃生机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很多文化产业在跨界融合发展过程中,忽视了活态文化氛围的重要性,将生动的文化做成了僵化的文化符号,失去了其根基和活力,也就不再具有独特性和直击人心的力量。青岛卫城文化传承活态化的实质即再现青岛卫城乡村地域文化,基于卫城自身所具有的动态化属性对文化进行“有意”的保护和发展,保护过去的传统文化,解决当下的文化发展问题,同时也考虑未来卫城公共空间发展的可能性,通过作用于地域文化表层结构的物质文化来实现卫城文化的长远发展。

卫城文化+互联网新媒体:宣传网络开拓市场

卫城文旅产业发展不仅是本地化的市场行为,还需要不断扩大客源市场,这就要依靠宣传网络的开拓。着力打造卫城乡村文旅品牌,卫城文旅产品不仅仅是本地化的产品行为,还必须不断扩大客户需求,拓展营销网络。首先重点建设卫城的乡土文化艺术旅游产品,卫城的文化振兴可根据“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进行卫城文旅产品建设,进一步发掘青岛卫城乡土文化的艺术内核,通过能够体现地方乡土特色、地方特点、情感结合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项目,形成卫城特色的文化艺术产业链。同时重视产品创新发展思路,以青岛市卫城的文化艺术资源为基础,以产品创新为翅膀,结合信息网络、新兴传媒、高新技术等方式,实现卫城乡村文化产业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现代、高科技、多元的转型升级,拓宽卫城文化产业的覆盖面,丰富其文化艺术内涵,增加产业附加值,做到青岛卫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催生卫城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突显青岛卫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和特色,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在产业开拓创新的同时,要继续拓展宣传空间,推广网络要做到遍布线上和线下,线下的艺术推广可以做得真实有效,带动当地百姓也积极参与进来。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形成线上和线下交叉融合的艺术传播系统,在线下开展相应的文化艺术推广项目,在线上拓展艺术传播领域,利用年轻观众最喜闻可见的新兴媒介渠道: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微信、微博等,重新编排青岛卫城自媒体宣传矩阵,同时通过线上的“种草”将数字娱乐技术和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结合发展,促进传统文化和非遗艺术的数字化展示与呈现,并利用动漫游戏、AR等数字创意艺术方式,传播卫城的文化故事。

总而言之,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背景下,青岛卫城文化跨界融合发展不仅在政策理论上具有研究价值,而且在助力青岛卫城乡村文化振兴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结合现实发展情况,在推进青岛卫城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跨界融合理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重视创新拓展方向,通过科学定位来促进长远发展,营造活态化文化传承氛围,同时注意情感关怀,打造独特的青岛卫城文旅品牌,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网络,进一步开拓市场。最终通过青岛卫城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来塑造卫城人民的文化自信,进一步促进青岛卫城乡村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黄岚.5G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跨界发展[J].出版广角,2020(17): 40-42.

[2]张奎,张春河.“文化+互联网”语境下我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出版广角,2019(10):13-16.

[3]蔡新良,虞洪.乡村振兴视角下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旅游创新转化研究[J].农村经济,2019(05):137-144.

[4]李凤亮,宗祖盼.跨界融合: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J].天津社会科学,2015(03):49-53.

[5]叶小瑜.“体旅文商农”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价值与推进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0(04):79-84.

猜你喜欢

卫城灵山跨界
跨界
跨界
灵山胜景
雅典卫城:希腊文明的象征
庚子战疫歌
叫响灵山湾
灵山道中即景(外四首)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卫城之光
卫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