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无言”花开“有声”

2022-05-30罗益萍

校园英语·上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摘 要:课程思政是当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依据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特征及师生教学情况,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探寻把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与实践路径,是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并可为地方高校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地方优秀文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是各高校各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各高校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不断进行改革。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已不能仅仅以简单地传授英语学科相关知识为目标,而是在向学生传授英语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将思政教育贯彻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出创新复合型人才。而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是地方高校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育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中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并贯穿于高等教育阶段;《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方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取向,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在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血脉的同时,也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新方向。

二、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校普遍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学生数量较多、所授知识面积较广这一特征。英语课程具有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英语素养,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英语课程体现了中外文化差异,因此它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任务。作为地方高校,怎样借助英语课堂这一载体有效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应是大学英语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

此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还面临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对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了解不透彻,整理挖掘不够,上课虽偶有涉及地方某种特色文化,理论讲解占比较大,但实践性内容缺乏;二是教学中对地方优秀文化的讲解单调、枯燥、缺乏创新;三是由于成长、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往往对地方优秀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甚至有的学生质疑学习地方优秀文化的必要性,认为英语课程学习与地方优秀文化关联不大。

鉴于以上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地方优秀文化,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认同、加深理解地方优秀文化,使课程思政能更有效地发挥协同效应,这既是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认同的重要使命,也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范例和参照。故笔者试图探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与地方优秀文化相融合的路径,以期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路径

地方优秀文化是课程思政重要载体和资源,要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首先需要挖掘地方优秀文化中的特色资源与思政元素,并且将其有机地贯穿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多见者博,多闻者智

教师如果没有将地方优秀文化纳入课程教学的意识,即使地方优秀文化中思政元素再丰富都无济于事。如果教师不了解地方优秀文化,就谈不上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课堂组织不到位,就不可能达到预设的课堂效果,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地方优秀文化的了解。

其次,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具备课程思政的意识,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也有所欠缺,将思政元素与地方优秀文化相结合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加强学科融合不失为一种方式,教师应积极主动交流与学习,共同梳理各类课程内在的文化联系与精神内涵等,加深对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课程思政实则难在融合,专业课+思政课并不等同于课程思政。教师要有整合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专业内容的能力,注意取长补短,注重與他人沟通和交流。

(二)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课程涉及范围广泛,内容涉及各类题材,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具备探索各类题材特征的意识,而后构建有章可循的框架。再者,“教科一体”,秉持教研联动的理念,这是作为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结合教学内容与环境确定系统的研究主题并科学地展开研究。还可以问题为导向,以提高课程思政成效为切入口。课程思政话语能力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教师话语能力是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话语控制讲授内容与课程进程并有效组织学生的能力,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教师话语能力有了新的意义与内涵。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主要载体,教师话话在英语教学课堂管理、教学内容、评价制度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离不开教师的话语,因此教师应提升自身课程思政话语能力。

(三)营造环境,文化浸润

高校应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根据地域优势,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挖掘地方优秀文化的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以实现英语课程育人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思政落实得怎么样,教师起关键作用。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还要熟悉所用的教材,恰当补充思政元素,并主动积极地对课程思政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开展研究,以期更好地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不仅注意学生的知识积累,还需关注地方优秀文化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开展思政教育,促使学生将优秀文化内化为个人意识和品行,从而更好地体现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教学创新实践

地方優秀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最终需要落实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建构一套可操作的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现将该模式的必要环节归纳如下:

1.筛选有意义的主题。在学生投票和教师推荐基础上,从当地的民俗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红色文化等地方文化内容中选定恰当的教学主题。

2.情境设置。教师负责设计与怀化地域文化相关的具有潜在价值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例如,以导游的身份为外来游客介绍怀化的一处景点,以美食博主的身份介绍怀化最有特色的小吃,以海外孔子学院老师的身份用英语向你的外国学生介绍怀化的历史文化以中外合拍纪录片策划人的身份用英语向纪录片拍摄团队成员介绍怀化的民俗文化等。

3.课堂成果汇报。课堂上学生以PPT 、视频展播、主题演讲等形式进行小组成果汇报,并有效针对同学及教师的提问进行英文答辩。每组汇报规定时长,汇报过程中要注意师生问答互动,并按标准计入平时成绩。

除了这种依据地方优秀文化进行英语专题式教学的方式之外,更多的是将地方优秀文化的思政元素与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建构起融入地方优秀文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此外还需积极开拓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英语课程思政的第二课堂,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与地方优秀文化相关的专业赛事活动,以及地方的对外宣传译介活动。这会在无形中加深学生对地方优秀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结语

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强化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和地域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思政意识,通过自身对地方优秀文化的深刻认知,有效提取地方优秀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创建有趣的学习情境,并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优化学习评价等,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使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能真正落地,让地方优秀文化对学生产生实实在在的熏陶和教育作用,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白欲晓.“地域文化”内涵及划分标准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1(1):76-80.

[2]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M].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马冬.英语实践与地域文化体验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38-140.

[4]车欣.“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区域文化传播路径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20.

作者简介:罗益萍(1970.07-),女,湖南沅陵人,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乡村教师继续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时代乡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优化研究”(课题编号:ND22757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