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物三宝助长寿

2022-05-30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2年9期
关键词:竹沥竹茹姜汁

受访专家

于国泳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城院区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肾脏病的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周三、 周四、周六上午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经典意象。竹椅、竹筐、竹篮,竹子同时也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工具。竹简竹书,竹子更是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信息载体。岁寒三友之一是竹,岁寒四君子之一也是竹,竹子不仅是是中国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被作为良好的品格和高尚精神的象征。古人以“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来形容竹。

竹子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本土植物,它属于禾本科,在分类学上与小麦、水稻、玉米、粟等是亲戚。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晚在中新世(距今约2330万年至今约530万年,)就已经大量存在,而后一直演化至今。至于竹子究竟是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至今仍有较大争议。中华文明对竹子的利用开始较早,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此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将竹子作为工具。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说明我国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册”字的字形即为数个竹简被横向捆绑的形象,这反映了当时已有竹简的应用。目前最古老的实物竹简出土自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

古代医家也很早就注意到了竹子的医学妙用。中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竹叶的药用记载:“(竹叶)味苦平。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也记载了竹根、竹子果实的妙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任于国泳告诉我们,竹子在中医学中有着“一物三宝”的美誉,竹叶、竹沥、竹茹是竹子主要的药用部位。

竹沥——畅通呼吸道

竹沥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化痰药物,它是淡竹等竹子的茎经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它性味苦寒,主要功效为清热降火、滑痰利窍。因其绝佳的清热化痰之效,《本草衍义》称其为“痰家之圣剂”:“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脏腑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癫痫狂乱,风热发痉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省,为痰家之圣剂也。”

在中医看来,痰既是一种水液代谢紊乱后的病理产物,也是会进一步导致多种病证的致病因素。痰的发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痰湿由代谢异常而停聚的水湿而形成,而这正与人体的脾胃相关。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由饮食而入的水谷精微物质经由脾胃的运化,才能形成营养物质,然后脾胃气机升降的过程中运动、输布全身。可以说,脾胃既是人体水液的来源,也是水液代谢运动的“发动机”。水液异常堆积、停聚背后都有脾胃气机运动异常的身影,所以中医认为“脾胃乃生痰之源”。

肺则是人体五脏中最高的脏腑,中医形象地将其称为“华盖”,同时肺也是人的水之上源,水液输送至肺后,在肺“主宣发肃降”的过程中,宣发可将水液布散于肌肤、皮毛,肃降可使水道通调,使上源之水下行。如果肺失宣降,水液不能通降与布散,停聚于肺内,就会化为痰饮。

另外,肾则是整个人体水液代谢的管理者,痰的形成与肾有着密切的关系。肾气对整个人体的水液代谢有着主管以及调节作用,水液在肾气的“开阖”作用中,水液的潴留、分布和排泄也在动态地发生变化。老年人往往肾气会生理性地虚衰,所以会出现水液代谢异常,导致排尿等功能受到影响,也容易发生水湿内停进而生痰。

三杯竹沥水,祛痰各有所长

针对痰多的问题,专家告诉我们可以用鲜竹沥来排痰,如果经常咳黄痰,可以喝竹沥水缓解。对此,专家推荐了竹沥的3种不同用法。

1.鲜竹沥

鲜竹沥既可以作为饮品,也可以入药。《肘后备急方》中曾记载,将竹沥水兑水喝,可以治消渴。但竹沥水偏寒,脾胃虚寒者不适合饮用。

2.鲜竹沥+姜汁

竹沥与姜汁的搭配可谓绝妙,姜汁温热,可中和鲜竹沥的寒凉,姜汁亦擅于化寒痰,正好补充竹沥化热痰的功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在其所著《丹溪心法》中记载:竹沥滑痰,非姜汁不能行經络。姜汁与竹沥的搭配既增强了化痰的效力,又避免了单用竹沥或姜汁所带来的药物偏性。

3.复方鲜竹沥

这是一种中成药,在药店和医院都能买到,有不同的配方,大多为口服液的剂型。这些药物中除了竹沥,还添加了鱼腥草、薄荷、姜、桔梗、半夏、枇杷叶等药材,加强了清热祛痰的效果。但须注意,中成药也是药物,使用谨遵医嘱。

竹叶——畅通心血管

竹子另一个重要的药用部位便是竹叶。竹叶在中医中常常被称为淡竹叶,这是因为多以淡竹(木本竹的一个品种)的叶子入药。竹叶入心、肺、胃经,性味甘、淡、寒,常以鲜品采摘洗净后直接入药。竹叶的主要功效为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尤其擅于清火热之邪,在多种热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于主任告诉我们,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疾病原因,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在中医看来,动脉粥样硬化的背后重要的病机便是火热之邪,痰湿郁而化热、瘀热互结、热毒蕴结、阴虚致热等热邪致病的过程在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经常出现心烦失眠、胸闷心悸、口苦口干等症状,提示血脉中有火热之邪,需要引起重视。

于主任带来了一个由竹叶、薄荷、荷叶三味药组成的茶饮方,可以清除血脉中的火热之邪,尤其适宜“三高”人群使用。但由于所用药材性质寒凉,脾胃虚寒、大便不成形、腹泻的人不适合饮用。

● 调和三叶饮

【材料】竹叶3克、荷叶3克、薄荷3克。

【功效】竹叶能够清热除烦、生津利尿;荷叶有着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之效,亦能够降血脂;薄荷擅于疏散风热。三者共用可以起到清热散邪的功效。适合心烦失眠、小便短赤、口干口苦者,以及“三高”人群饮用。

【做法】上述药材洗净,冲泡或煮成代茶饮即可。如果选择煮制,竹叶、荷叶加水煮沸5分钟即可,关火后放入薄荷。

竹茹——畅通消化道

竹茹则是竹子在中药中的第三张“面孔”。竹茹是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后就得到了可以入药的成品竹茹。 竹茹性味甘寒,寒凉之性弱于竹沥、竹叶,入脾、胃、肝胆经,主要功效为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主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等。

由于竹茹入脾经、胃经,所以竹茹有清脾胃、胃肠热邪、痰邪的功效。古人说“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长寿离不开消化道畅通。如果经常出现打嗝、泛酸、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很可能说明你的胃已经被堵塞了,而元凶就是无形之痰。

中医认为痰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無形之痰可以出现在全身各个地方,如果它出现在胃里并停留了下来,那么时间久了就会化热,痰热郁胃以后我们的胃就不通畅了。胃是人体重要的六腑之一,有着“传化物而不藏”的特性,让“化物”顺畅地通行是其重要的生理功能。胃气主降,饮食水谷在胃气的作用下下行至脾,由脾胃共同运化,进而传导至肠腑。如果痰热在胃肠中堆积,就会影响胃向下传导、协助脾运化的生理功能,打嗝、泛酸、烧心、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的症状就会出现。如果不清除郁积的痰热,单纯消食、行气效果不佳。

针对痰热郁胃的问题,专家推荐用竹茹来解决。专家向我们推荐了竹茹通胃汤,也是临床针对痰热郁胃患者的常用方,化裁加减自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橘皮竹茹汤”。

● 竹茹通胃汤

【药材】橘皮15克、竹茹15克、大枣5枚、生姜9克、甘草6克、人参3克。

【功效】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方义】胃虚宜补,有热宜清,气逆宜降,痰热郁胃当以清补降逆之法治疗。方中橘皮辛温,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皆重用为君药。人参甘温,益气补虚,与橘皮合用,行中有补;生姜辛温,和胃止呕,与竹茹合用,清中有温,共为臣药。甘草、大枣助人参益气补中以治胃虚,并调药性,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且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对于胃虚有热之呃逆、干呕,最为适宜。

如果经常出现打嗝、泛酸、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或是被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等病,辨证确属痰热郁胃的,可以使用竹茹通胃汤来缓解。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子为专业中药方剂,需由专业中医在辨证、加减药物后指导使用。想在家里简单调理,可以取其中的橘皮、竹茹、生姜、大枣,分别减量便成了一道美味的代茶饮。既可以煎煮后代茶饮用,也可以在煲汤时加入。但需注意,口臭、腹胀、痞满的人不适合使用这个方子。

● 竹茹橘皮代茶饮

【材料】橘皮8克、竹茹8克、生姜3片、大枣2枚。

【功效】清胃热、解痰郁。

【做法】煲汤煮水时放入上述材料或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亦可。

(编辑    车    翀)

猜你喜欢

竹沥竹茹姜汁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以《中国药典》为引考证竹茹止血功能
你要的稿子正在努力生成中
今天我被嫌弃了
姜汁撞奶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临证指南医案》中生姜汁应用试析
竹沥的研究现状与思考Δ
清热化痰的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