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农民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05-30徐胜祥阚言华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广校安徽省办学

徐胜祥 阚言华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农业大而不强,加大乡土人才的培养是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安徽省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始终坚持以培育农民学员为中心,厚植农广校体系办学优势,通过“弹性学制、半农半读、农学结合、送教下乡”办学模式,努力提高办学水平,着力推进农民中职教育工作。

一、争取支持   办好农民中职教育

(一)谋发展,提升体系站位

安徽省农广校在《安徽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安徽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方案》等有关政策的修改完善和制定过程中,提出农广体系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以及在培育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中发挥的主力军作用,要将农民职业教育经费和体系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健全体系提高站位。

(二)稳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体系通过“弹性学制、半农半读、农学结合、送教下乡”办学模式,从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退伍军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村两委干部中遴选优秀人才开展农民学历提升计划。2021年度秋季注册录取新生699人,毕业1585人,目前有在校生1900人。自1981年建校以来累计培养用得上、留得住、能致富的农广校中职生15万人以上;通过联合办学模式,依托省内有关院校的雄厚办学资源在“十三五”期间培养本专科学生近4500人。一大批学员已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农业科技示范户、种养加能手、农村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农村基层干部和乡村农技推广服务人员,一些优秀学员当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少优秀学员获得

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杰出青年农民、種粮大户、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荣誉称号。

二、多渠道推动农民中职教育工作

(一)完成新增试点专业审核备案,填补全省农民中职教育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空白

中职教育是农广校立校之本,根据中央农广校的部署安排,安徽省确定界首市(马铃薯产业)、太和县(中药材产业)、南陵县(水稻产业)、利辛县(山羊产业)、五河县(螃蟹产业)、肥东县(蔬菜产业)、明光市(艾草产业)等7个县(市),开展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新增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中职专业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备案工作,填补了安徽省农民中职教育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空白。

(二)研究探索形成农民中职教育条件能力建设和毕业生待遇等相关制度体系

推动农民中职教育办学经费保障,以及在籍在校生免学费、助学金等国家职业教育支持扶持政策落到实处。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县,落实农民中职毕业生享受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支持扶持政策,以及城镇职工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研究提出扶持高素质农民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坚持三个原则:坚持育才强农的原则;坚持特色立校的原则;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

明确五个教学环节:集中教学、现场教学、远程教学、实践辅导、岗位实践。

完成十大教改任务(各试点县):选准一个农业主导或特色支柱产业;遴选一批有发展相同农业产业意愿的骨干学员,就地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搭建一个服务农民农村的平台;定制一个农民学员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产业生产经营管理规程;制定一个适合农民中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计划;培养一支爱农业、有本领、讲奉献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团队;建立一套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农民田间学校或中职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一对一、一对多跟踪服务;完善一套考核评价制度。

(三)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规范教改工作要求

为更好协助部署教学试点工作的推进实施,省农广校组织全省7个试点校及时完成教改筹备进展报告、制定教学实施方案以及学员岗位关键环节记录表等,并就全省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县实施方案给予批复,制作导学课程模板供试点校参考使用。研究制定了《安徽省农业科技教育中心关于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徽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中职教育现场教学管理制度》等文件,明确十大改革方向与三大时间段,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结合全省各地实际和人才培养需求,按照中央农广校关于印发《家庭农场从业者职业能力体系》的通知要求,制定契合安徽省的家庭农场职业能力体

系建设,稳步推进教改试点工作,不断提升中职教育办学质量。

三、创新培训方式   推动农民中职教育质量提升

(一)多措并举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采取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线下课堂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除专职教师外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教授和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员做精细的分类讲解,开阔学员视野,增加学员见识,汲取宝贵经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线上课堂有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在线学习”,“云上智农”App,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讲堂,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致富经、田间示范秀等栏目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数字专用频道《农业生产经营》在线课堂等媒体资源;新媒体宣传渠道如微信视频号、手机端在线直播等,借助网络直播平台推出“雨晗话三农”“珊杉话三农”等短视频;与安徽省广播电视台深度合作,通过《三农时空》《皖美乡村》等农科教频道栏目,拓展了办学手段,为农民学员随时随地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加大课件教材建设

为丰富农民线上培训资源和方式,优选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和骨干,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网络课程和课件的制作,制作农民教育培训课件25件。组织试点校根据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方向制作视频教学课件以及开发农民教育培训教材。按照7个试点校的专业设置,开发3个以上专业教材和5个教学辅导资料,要求7个试点校编制专业教材课件。编审出版《黄淮山羊养殖实用技术》《桔梗栽培与加工技术》《艾草栽培技术》等新编文字教材工作;组织编写《螃蟹养殖技术》《紫云英及再生稻种植技术》《大棚马铃薯种植技术》《杭椒种植技术》等教学辅导讲义,进一步提升农民中职教育质量和水平。

(三)实训一体规范基地建设

推进农民中职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省农广校牵头组织构建全省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指导13所市级校及65所县级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民体育协会体系建设,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新认定了137所农民田间学校,结合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在职教改革试点县市建设了7个现场教学基地。

(四)规范农民中职教学管理工作

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现有教学管理流程,安徽省农广校开发农民中职教育管理系统,推进市县校完善更新教学资源库、学籍档案库、师资库、试题练习库,进一步规范全省的中职教学管理工作。健全教育教学效果绩效评价机制,做好课后跟踪服务工作,巩固教学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广校)

猜你喜欢

农广校安徽省办学
成长相册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