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2-05-30陈玉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策略

陈玉平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阅读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而阅读素养可以促进阅读思维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育开始注重批判性阅读教学。尤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发展初中学生的学科素养,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把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三大任务。”而思辨能力是批判性阅读中最主要的一种能力。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积极探索了初中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期为一线语文教育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 批判性阅读教学 策略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并以此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是重点,因为思维的发展决定着思维的品质,因此,初中语文阅读中,“老师需要指导学生展开批判性阅读活动,借此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由于受到应试观念的影响,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低下,审美能力不足。在新课标背景下,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重视批判性阅读教学,不但是学生个体发展的所需,更是整个民族发展的需要。

一.认识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特征

思辨性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学中经由教师引导,使学生怀着质疑与批判的理性思维来阅读作品,对其进入深入思考。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反思性特征。阅读本身是一个促进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辨性阅读更加看重阅读主体对文本产生深刻的体验,从而促进阅读者去反思,在阅读思考的同时,探究文本内涵,并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等思维活动。比如在指导初中学生阅读世界名著《老人与海》时,学生通过文本反思人与困难的对立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2.拓展性特征。思辨性阅读的拓展性特征对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意义重大。所谓拓展性特征就是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扩展了视野,提升了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文本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发展了高阶思维。比如在阅读《智取生辰纲》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小说中人物关系,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教师就必须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知识拓展,补充一下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去把握典型人物形象的意义。

3.学术性特征。任何一种学术的价值即是创新,因此,思辨性阅读就是通过学生阅读作品,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即能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个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提炼、总结观点,促进了思维活动。

二.初中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

(一)用“多元化”提问来实施思辨性阅读教学

在批判性思维活动中,提问是一种主要的形式,常言说“善教者,必善问”[2],这个观点运用到批判性阅读中非常适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必须要有针对性,提问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较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当老师有了提问活动之后,就会启发学生在头脑里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做出比较与概括,从而得到出自己的判断,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思维活动。

1.层级设问,寻找切入点。在初中语文思辨纲领性阅读教学中,老师的问题设计非常关键,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向高阶发展,结合教学要设计成问题链的形式,这些问题之间有层级递进关系,学生在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频繁的思维活动,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比如,在学习《故乡》一课时,可进行如下的批判性阅读提问活动的设计,在学生先行的预习的基础之上,已经完成了情节的梳理和内容的感知,这时可对学生进行提问,第一层级提问“‘我在什么背景下回到故乡”,第二层级的提问“‘我回到故乡之后的见闻是什么”,第三层级提问“闰土与‘我是什么关系,眼前的閏土与‘我记忆中的闰土相比较前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你读出了什么。”这三个层级的提问形成了层进,通过步步深入的方式,达到训练学生思维深度的目标。

2.以小见大,从细节处设问。思辨性思维活动,往往是通过细微处来产生思维的火花,在思辨性阅读教学时,老师要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思维特征,结合作品内容,从细节处落笔,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真正做到见微知著。只有对有效的细节上设问才能促进师生的交流活动,实现文本的深度解读。

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时,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肖像的刻画,其中对于于勒的外貌肖像描写的文字最为经典,基于此,老师可结合这个细节设计问题。问题1:小说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针对于勒的外貌变化作者分别写了哪几处。问题2:仔细对比这几处的外貌描写,你会发现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针对细节处设计出了这两个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对比之后会发现于勒的肖像描写集中有二处,容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遭遇了常人不能忍受的人生苦难,通过肖像描写的对比,学生更加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探究,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紧抓争议,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在讨论中,就某一问题产生了争议,一时没有统一的结论,这其实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直接体现,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老师要能发现学生的这种思维活动的特征,老师要紧紧抓住形成的争议点,通过设计问题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学习《范进中举》一课时,老师可就文中“范进中举之后的发疯”设置问题,“范进中举之后发疯是因为太高兴了,同学们同意这种观点吗”。学生对此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范进中举之后的发疯不是高兴,而是因为多年的科举不第,对他的打击太大了;有的学生认为范进中举之后发疯,是因为他从此可以从此扬眉吐气,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了……老师正是通过学生的对于问题的不同见解,设置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争议,在争议中进行思辨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以此来进行深层的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完成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因此,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可以学生回到文本中去,进行深入地探究。

4.做好引导,突破定势思维。定势思维往往会产生没有新意的解读,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老师要想方设法打破学生的原有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文本进行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促进批判性思维活动的发展,从而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再如,同样是学习《故乡》一课时,老师可突破常规思维,给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故乡》一文中主要围绕主人公闰土的一生来写,那么,能不能把小说的标题换作《闰土》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如果从“故乡”角度进行分析,会是什么结果呢,如果从“闰土”的角度分析,又会是什么结果呢?有了明确的讨论方向,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由此明白了为什么不能以人物来作为小说的标题,是因为作者笔下的人物,并不仅仅是闰土一个人,而是有许多个形象,如杨二嫂子等,说明作者要展现更加广阔的旧社会农村生活的场景,以此表现他们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以及黑暗的社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的悲剧。

因此,这一个问题会促使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首先是小说的主题、背景,然后是作者的观点,通过对文本的全面梳理来进行思考,這样的思考充满理性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用“多元化”解读来组织思辨性阅读教学

批判性阅读教学注重多元解读,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来体现读者的个性和作品的丰富性。

首先,文本的解读要回归到文本中去,在对文解读时要把握度,“并非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进行多元解读”[3],如果不注意这个度,就会出现文本解读中的“乱读”“过度读”的现象。比如对于诗歌作品,老师可指导学生立足于作品本身、创作背景、诗歌意象等前提条件下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如果脱离了这些前提条件,那么对诗歌的解读则是无本之木。比如,学习《断章》一首现代诗歌时,必须要立足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之下,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作品进行解读。否则,就会衍生出许多不合乎作者写作初衷的解读来。尽管“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也有其唯一性。明白了这一点,才会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

其次,多元解读的内涵一定要明确,切忌似是而非。比如,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针对《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解读可立足于作品本身,结合人物的行事特点,映射到生活实际进行解读,这是很合理,也是科学的,它就是立足于文本从心理学角度的解读。

在批判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进行多元解读,一定要注意方法,否则形成的多元解读就没有合理性,因此,多无解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操作时,一定要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有价值地课堂生成,让学生通过寻找多元讲解的平衡点,真正领会多元解读的要义所在。

(三)用“元认知策略”来实施思辨性阅读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阅读是获取有效信息的最主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效阅读教学模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尤其随着元认知理论的普及,为批判性阅读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在上个世纪提出了元认知理论,其核心观点认为“元认知是一个人重要的思维活动”[4],简单来说,元认知就是一个知识重构和深刻认识的过程,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理论,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的意识。

1.学生在批判性阅读中需要做好自我调控。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认识并运用元阅读策略,并通过元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不管在何种阅读状态下,阅读者都必须进行自我调控阅读策略的把握。

一是做好元认知的设问。设问即是学生在批判性阅读中进行自我调控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需要老师留给学生适合的思考空间。比如,在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结合文本进行元设问:“词中的典故很多,分别写到了哪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呢?作者为什么一定要用这几个人,能不能换成其他的历史人物呢”,这即是一个元设问,通过这个提问促使学生进行文本的深度思考,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了很好地批评性阅读,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深刻理解。

二是做好元认知的体验。“在阅读活动中,阅读者的情感体验非常重要,正是由于对文本有所悟,才能有所感[5]”,这种情感体验是必需的,所以,批判性阅读中的元认知情感是先“读情”,然后才“读实”的,只有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情感体验,才能进行批判性阅读,因此上说元认知体验是双向的,既关注了作者的情感又有读者自己的体验。比如在学习《变色龙》一课时,元认知体验很重要,通过对文本中“变色龙”内涵的理解,明白了作者运用借喻的手法,讽刺了当时沙俄统治下的畸形社会,作者极尽讽刺之能事,对于社会的批判于无形之中。因此,正是学生借助文本阅读,进而生成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批判性阅读的再认知,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思维的升华过程。

2.元认知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元认知强调对问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与批判性阅读不谋而合,因此二者有极强的相似性。“批判性阅读非常重视文本的深度解读,这是一个拓展思考的过程,可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6]”。比如在学习话剧《屈原》时,老师可创设情境化的元认知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楚怀王昏庸无能,不听从屈原的建议,时时打击迫害屈原,你认为屈原的热爱楚国是发自内心的吗,理由是什么?通过二人的冲突可以看出两个人物各自怎么样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提问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

3.要培养学生元认知阅读能力。批判性阅读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元认知内容的阅读,让教学的目标更加清晰,所以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老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个人思维主场”,促使学生做个性化的阅读,因为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度理解,在阅读中加深了对文本的深层思考,有效落实了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目标。

(四)以“问题探究法”来实施思辨性阅读教学

问题探究法是阅读教学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借助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的深入思考,学生通过问题驱动做深层的探究,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的效果很明显。

1.创设情境,设计问题链。《学会提问》一书中提到,提问要注意技巧,提问的实质就是通过思维的关联,“促进了批判性思维活动,加深了问题意识”[7]。通过问题情境,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提问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提问的意义所在,那些是真问题,那些是假命题,要做好甄别,让学生探究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批评意识。

2.探究问题要有层次性。“问题探究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一种理性的思辨行为。[8]”思维的启动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要老师通过设计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通过递进深入来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在设置问题时要立足于文本,从文本出发,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和批判。所以批判性阅读是通过探究活动来完成的,是思维的高层次活动,在探究的過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真正实现了文本“深入阅读”。

总之,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提倡学生的个性阅读,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激发,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厚,阅读积极性不强。与传统的阅读教学不同,思辨性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积极性,学生通过文本阅读,促进了思辨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阅读分析,加深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入思考,从而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阅读的习惯,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萍.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及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74-78.

[2]臧会双,孙彤,史伟麟,臧志民,李晶.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19):289.

[3]李思雯,李灿辉.批判性思维视野下的自读课文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7(10):56-57.

[4]李遂.浅谈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语文课内外双模式的辩论训练[J].课外语文,2017(16):155-156.

[5]徐鹏.批判性阅读的域外视界:借鉴与反[J].中学语文教学,2017(09):4-8.

[6]韩军.从文以载“道”、文以交际、文“道”合——到文就是道——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思潮简论[J].教师之友,2001,11.

[7]温儒敏.教师应警惕目前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见[J].七彩语文,2019(3).

[8]王本华.任务.活动.情境: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J].语文建设,2019(11):4-8.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