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教育之高“光”,做有思想之教师

2022-05-30叶翠玲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长语文老师

叶翠玲

暑假以来,研读方观生先生主编的《岭南教育之光——岭南名师教学主张》成了我的日常。读完这本书,我已深深地被这些名师的教学主张折服,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也应该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是教师生命中的一道光。正如特级教师李吉林所说:“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思想者,但我觉得,即便是小学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教学主张,那么,我就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是一个思想者。”苏霍姆林斯基则指出:“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在书中,丁之境老师的“生长语文”让我耳目一新,他认为,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当下的语言、思维、精神的生长,还要为学生未来积蓄能量。“教育即生长”,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进一个容器里。学校不是“职场训练营”,教师若只以灌输技艺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在教育的流水线上将生产出越来越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宗旨,倡导“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此举别有深意。“教育首先是人学”,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首先在于养内心之德、张精神之维。让精神生长、灵魂发育,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

一堂有意义的课堂,应该是从学生的“起点”出发,能够抓住课堂的最佳生长点的高效课堂。好的教学一定是具有生长性的活动,当学生开始生长,教师开始生长,课堂也就开始生长,并最终会生长出无限的精彩。真正的教育是回归人性本真的教育,是真正的根源教育,是兴国之魂的教育。丁老师的“生长教育”正是抓住了根源的教育,他的课堂是情智生长的生态课堂,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生长的课堂。

如果说丁之境老师的“生长语文”是抓住了内核的教育,那么,何泗忠老师的“语文悬念”教学主张就是让学生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语文悬念教学法,就是将这种接受心理特点和创作技巧“移植”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在探究教学材料的语言之美、文章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的过程中,教师采用比较异同法、倒叙追问法、问题诱导法、语言节奏法、开合教材法、故意错误法等手段适时地创设“悬念”,构建一种期待。这种期待使学生产生一种关注、好奇、牵挂的心理状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不断想象、不断推理、不断思考、不断质疑、不断批判、不断发现、不断求证、不断享受的过程,最终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标。

教学中,运用这样丰富多彩的悬念语文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让学生更有新鲜感,正如何老师说的,一个人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盐,但我们绝不会去抓一把盐直接送入口中,而是将食盐溶在汤里或菜肴中,通过美味佳肴自然而然地达到摄取食盐的目的。学生接受知识也一样,若硬生生地将知识往他们的脑子里塞,他们不一定能消化,他们就喜欢这样的包着糖衣的“炮弹”!老师们若能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有莫大好处的。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如沐春风,充满学习激情。课堂充满共情力,充满娱乐感,充满文化感。悬念课堂就是这样的多姿多彩、变幻莫测,它可以来源于文本,可以生成于课堂,更可以融入执教者的生命特色。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自主研读、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保持获得感和攀登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本能,让学生在未来时代中保有一种无与伦比的语文智能。譬如小说《祝福》的教学,很多老师都会从小说的环境讲起,接着分析人物形象,再到揭示小说的主旨。一个内容接着一个内容地讲,讲得非常详细,讲得眉飞色舞,可是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如果改变一下教法,也许效果就会不一样,比如一上课,可先不分析小说的三要素,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思考,然后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小说中祥林嫂在祝福之夜,死在了漫天的风雪中,是自然死亡,还是意外死亡?是自杀,还是他杀?这种设置悬念的提问方式可以达到让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使课堂呈现出人与人相遇、输出信息与反馈信息相融的美妙境界,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彩生态。

说到教学方法,我觉得林明老师的“二自语文”的教学主张更值得提倡和学习,所谓“二自语文”,是指以“读·写·秀”为平台和方法,以引导学生发现品味、探究、感悟语文(语言、文字)之美为主线,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感悟语之趣(情趣、理趣、乐趣)、文之味(文字、语言运用之道)。“二自语文”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张,这从林老师对一堂好课的评判标准便可以看出,他认为,一堂成功的课,应当让学生课内愉悦,课外期待。

“二自语文”主要通过专题读写活动来实现。读写活动围绕某个专题而开展,是有明确指向性的阅读写作教学活动,是深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林老师认为,读写活动,以阅读为先。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情实际和“经典阅读”要求开发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专题阅读等校本阅读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知识视野和思维视野,这也是新课标的“标配”。有了广泛阅读作基础,接着就要进行写作和口语交流,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要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林老师的“读·写·秀”教学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的。整个教学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和自由,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标还强调,学习任务群应充分考虑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林老师也是这样实践实证的:“教师应该是也必须是策划者、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行动者,教师和学生同是学习的主体,但只有学生参与其中并觉得自己是主角时,这样的教学才真的有实效。”

《岭南教育之光——岭南名师教学主张》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我将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学习领悟和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我坚信,只要在教学这方土地上辛勤耕耘,就能让教学之花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方观生.岭南教育之光——嶺南名师教学主张[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21.

[2]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3]朱永新.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生长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生长在春天》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