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支架,激发想象,融思维与表达为一体

2022-05-30周微微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巨变家乡习作

周微微

【文本解读】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以下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引导学生想象家乡二十年后的新面貌。教材强调通过列提纲来引领思路,梳理素材,凸现主题。列提纲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正式接触,教师需要逐步引导,予以重点落实。

相较于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接触过的想象类习作,本次习作在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还引导他们以实际生活体验为支点,将合理的想象转化为有逻辑的表达,融思维与表达为一体。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感受时代的变迁,展望二十年后家乡的新面貌。

2.学列提纲,分段叙述,把握“对比之下有巨变、场景之中有体验、独特之处有乡味”的习作原则,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3.通过同桌互评交流、情境朗读等多种方式,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语言应用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教学重难点】

学列提纲,分段叙述,把握“对比之下有巨变、场景之中有体验、独特之处有乡味”的习作原则,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课前准备】

在桌上放桌签,桌签内容为“自己的名字+二十年后的职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现“变化”,导入主题

1.趣谈穿越。指名说说自己了解的穿越方式。

2.穿到过去。出示二十年前的零食、玩具、课本,指名谈感受。

3.对比发现。出示课前学生采访爸爸妈妈后完成的调查表(如表1),了解家乡的变化。

4.看到变化。出示对比图,感受二十年前后家乡在交通、建筑、通信等方面的变化。

5.导入主题。

(设计意图:找准支点。本环节通过“穿越”二字,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对比二十年前后家乡的变化。这样有利于引出本次习作的主题,为后续畅谈这种变化提供了方向,并确定了想象的支点。)

二、聚焦“变化”,观照生活

1.放大“变”。提问:这二十年来,你觉得哪方面的变化最大?

预设:城市建设、购物方式、交通……

2.具化“变”。用以下句式说一说。

时代在变,______也跟着变了,变得更______了。

(板书:对比之下有巨变)

3.畅想“变”。提问:你觉得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你最向往发生什么变化?

4.助力“变”。引导:你们都提到了很多未来的科技元素,看来要让家乡发生巨变,少不了高科技的作用。除了你们刚才说到的机器人,我们还可以运用很多高科技。

出示:纳米技术、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无人驾驶技术……

5.着手“变”。提问:你会选哪些科学技术来让二十年后的家乡发生巨变?

(设计意图:巧妙支招。经过对比,学生发现要想写出未来的巨变,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它们的融入有利于呈现当下的时代特点,让学生在大胆想象的同时,把握住想象的基点。)

三、助力“变化”,学列提纲

1.微课助学。过渡:刚才同学们说变化时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且哪些内容要保留,哪些内容要删去,都还不明确。我们请智能助手来帮忙吧!

同学们好,听说你们遇到困难了,那就让我小智来帮你们吧。今天,送你们一个法宝——列提纲。这个法宝其实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里就提到了它。这是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乍一看,我不容易发现作者的写作奥秘,但通过列提纲,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写作的顺序,同时了解本课的重点部分具体写了哪些内容,知道结尾部分突出了作者的情感与本文的主旨。列提纲很不错吧?我们可以把它用起来。本单元的习作板块就有教我们列提纲呢!你看,要确定文章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这样文章就清晰有序了!重点关注中间部分,明确自己要写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分段叙述——这样我们写作的时候就轻松多啦!你们学会了吗?

2.试列提纲。引导:拿出课中学习单(如图1),模仿课文中列提纲的方法,试着填写提纲的中间部分,展现自己想象中的二十年后的家乡。

3.写后点评。利用实物投影仪,呈现两名学生的提纲,进行点评。

点评要点:是否写出“巨变”;是否用简洁的语言清晰明了地罗列自己要写的几个方面。

4.修改提纲。修改中间部分的内容,用科技术语来写出“巨变”,以简洁语言来进行罗列。

(设计意图:搭建支架。本环节中,智能助手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单元语文要素。学生通过微课,知道借助提纲,能够事先规划好作文内容,从而进行清晰的分段叙述。)

四、呈现“变化”,理清思路

1.补充提纲。将提纲的题目、开头、结尾写好。

2.同桌互评。互评标准:科技术语写巨变;语言简洁思路清。

3.口述提纲。

4.完善提纲。

(设计意图:完善支架。这是学生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接触提纲。对此,教师需要分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列提纲。有了写作的支架,学生能更有针对性地展开想象,发展思维能力。)

第二课时

一、具化“变化”,穿越未来

1.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提纲以及课前准备的桌签,采访学生,如“王 × × 医生,你好!你能描述下你看到的二十年后家乡的建筑嗎?”

2.模拟场景。同桌根据提纲上的内容展开交流,模拟未来相遇的情景。

3.提炼秘诀。小结: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仿佛真的穿越到了二十年后。不难看出,在具体的场景之中我们的体验感更强。这可以帮我们写好想象类习作。(板书:场景之中有体验)

(设计意图:情境支撑。对于未来,学生缺少真实的体验。再加上自身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很难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去写自己的体验,调动他们的思维力和想象力。这样习作才会有真实感。)

二、呈现“变化”,尝试练写

1.试写习作。教师呈现开头,学生选择提纲中的某一个方面,试着写一段话,写出具体的场景和自己的体验。

二十年后的家乡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41年7月3日,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睡梦中我好像听到了《新闻联播》的声音。什么?2041年?我赶紧跑到窗前,揉了揉眼睛。天哪!周围的一切都变了样……

2.点评例文。点评要点:对比之下有巨变,场景之中有体验。

3.同桌互评。做到上述两点,得两颗星。

(设计意图:运用支架。学生在习作中容易平铺直叙,把重要的事物一笔带过,忽视想象类习作需要具体情境支撑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借助具体事物,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深化“变化”,植根家乡

1.再次审题。提问:本次习作的题目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根据你们写的内容,老师是否可以把其中的“家乡”改成“北京”或者其他地方?你们的习作有体现家乡的特色吗?二十年后的家乡发生了巨变,但有什么是不会变的?

时代在变,______也跟着变了,变得更______了,但______不会变。

(板书:独特之处有乡味)

2.作家引路。引导:散文家琦君长期生活在台湾,但她的很多散文中都表达了自己对家乡温州的思念。

出示琦君的散文片段。

◇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 每回地方上举行什么大典,或是左邻右舍办喜事,我就会蹦得半天高地喊:“我真‘爽险爽,我‘爽得都要爆裂开来了!”“爽”是我家乡话“快乐”的意思,“爽险爽”就是“快乐得不得了”啦。

◇ 农历的六月初旬,是乡间家家户户“尝新”的好日子。“尝新”就是新谷已经收成了,农家得做几样好菜,谢了谷神,请大家来喝杯庆祝的喜酒,吃碗又香又甜的红米饭(新谷是红米)。

3.回味乡情。提问:琦君不忘家乡的人、家乡的话、家乡的习俗以及家乡的美食。如果在你的习作中加入一个最具有温州特色的元素,你会选什么?

预设:瓯柑、鸭舌、猪油糕、大罗山……

4.修改习作。引导学生把浓浓的家乡味加入场景描写之中。

5.出示写作锦囊。

◇眼前高楼林立,温州最高楼早已不是世贸大厦了,而是这一座座……

◇我闻到一股香味,原来是妈妈在给我做我最喜欢吃的九层糕……

◇我乘坐无人驾驶汽车飞旋在天空中,经过了永昌堡……

◇这时,我的电话响了。我点开全息投影屏幕,原来是我的老同學 × ×,他得知我回来,要带我去参观……

◇我来到一家无人服务餐馆,点菜只需点击屏幕上的菜单就行。哇,好多家乡的美食啊……

◇伴着浓浓的桂花香,我走在熟悉的街道上。这里虽然变成了……但依然有……的痕迹……

四、呈现“变化”,完成习作

1.师生合作。教师读开头,指名三名学生读习作片段,其余学生读结尾段。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二十年后的家乡居然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我好想继续留在2041年啊!

2.升华主题。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用双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未来的规划者,去建设你们所向往的二十年后的家乡。

(设计意图:准确支招。在很多作文中,学生只关注二十年后的变化,没有关注题目中“家乡”这两个字。本环节加入著名温州籍散文家琦君的文字,调动学生对于浓浓乡味的感受力,产生对家乡的自豪与热爱之情。)

【教学思考】

本次习作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同时又要发展他们的思维力。因此,本课中,教师通过提纲等支架,努力实现思维与表达的精准融合。

1.借助图表,找准想象与思维的角度。教师利用课前调查表,帮助学生看到家乡这二十年来的变化,拉近了学生与话题之间的距离,也为后续表达做好铺垫。学生有了畅谈的方向,在感叹之中发现习作主题。

2.学列提纲,理清想象与思维的脉络。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列提纲。教师通过“单元统整,联结前后”“微课展示,明晰方法”“活用教材,试列提纲”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理清思路。

3.运用句式,拓展想象与思维的广度。本课用“时代在变,______也跟着变了,变得更______了”这个句式,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巨变”,再用“但______不会变”引导学生发现浓浓的乡情不变。这样的言语支架有利于学生发展审辩式思维。

整堂课,学生三次动笔,三次修改,将习作训练点落到实处,实现了大胆想象、发展思维、精准表达的目标。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一小学   325000)

猜你喜欢

巨变家乡习作
2022 在巨变的时代中
辉煌巨变——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马鞍山村巨变
星光村巨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习作展示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