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协同的高中语文教学新探

2022-05-30朱秋红计丹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朱秋红 计丹

【关键词】学科协同;实境课堂;跨学科学习;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75-0065-02

【作者简介】1.朱秋红,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31)教科室副主任,高级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2.计丹,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31)教师,二级教师。

当语文课堂让学生置身于牡丹园中,来一场语文和历史、生物学科的协同对话,将会碰撞出怎样的课堂精彩呢?我校教改项目组设计并实践了一堂主题为“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跨学科实验课,该课面向高二学生,采用一课多师的方式,通过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打通知识和素养之间的通道,让课堂教学由“单科传递”转变为“协同对话”,引导学生在实境课堂中开展跨学科学习。

一、联合教研,品悟融合之道

在进行本次跨学科教学设计时,“班级教学共同体”的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师的召集之下,围绕牡丹主题开展联合教研,共商跨学科教学之道。主要执教者语文教师选取了作家张抗抗的散文《牡丹的拒绝》,与历史、生物学科的教师共同挖掘学科融合点。

本课采用“双线结构”的教学设计,实现时空线和文学线的有机融合。《牡丹的拒绝》从文本的角度解读,通俗易懂,作家张抗抗将“牡丹未如约开放”的自然现象,拟人化表达为牡丹的拒绝,进而赋予牡丹不畏权贵、卓尔不群、不随俗流的高贵品质。学生很容易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概括出张抗抗赋予牡丹的高贵品质的内涵。难点就在于对作家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历史教师跨越时空叙述牡丹的历史故事,生物教师从生物学的角度介绍牡丹的生长规律,借助学科协同的力量帮助学生理解作家的写作手法,同时拓展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形成对文本表达的深度理解,在牡丹实境课堂中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二、学科协同,绽放融合之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提出要求:“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表达、交流能力。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这要求我们要在“大语文”视野下进行跨学科教学,深化对“大语文”的理解,培养学生在复杂真实情境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关键能力。

本次跨学科实验课的上课地点是江阴暨阳牡丹园。上课伊始,学生走进牡丹园,园内农技师首先给学生讲解了牡丹的外形特征、生长习性以及功用价值,让大家对牡丹有初步的认知。随后学生围坐在绿意正浓的牡丹园庭院中观看《暨阳牡丹园》微视频,开始学习之旅。

在课堂的第二个环节“走进文本赏牡丹”中,主要围绕话题“牡丹的拒绝”,语文学科、生物学科协同探讨拒绝之缘由:学生首先通过语文文本阅读,找到牡丹的拒绝是顺应自然;再从生物学角度深挖牡丹开花的自然条件,证实牡丹的拒绝是由其自然属性决定的。通过语文和生物学科的联合教学,学生了解到牡丹开花的适宜温度为17~20℃,但开花前必须经过1~10℃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如果没有经历低温来促进花芽形成,即便通过室内加温来熏花,也不能促使牡丹开花,因为这不符合牡丹的生长规律。作家张抗抗将这一自然现象理解为牡丹主观上“拒绝寒冷和阴雨”“拒绝权贵,苟且和软媚”“拒绝委顿和衰老不愿意开放”。语文教师由此引导学生,从自然属性来看,牡丹的拒绝就是开花的条件未到,所谓高贵等精神层面的东西都是作家赋予的,用了拟人手法,其实是作家在自然属性和人格精神之间作了联想,这是作家常用的写作手段。牡丹的拒绝合情合理,张抗抗笔下的牡丹从世俗公认的富贵花,被理解为拥有品位的高贵之花。最后,语文教师巧妙设问:“在学过这篇文章之后,谈一谈你对高贵的认识。”学生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畅谈对高贵的理解。

在课堂的第三个环节“身临其境品牡丹”中,学生置身于暨阳牡丹园中,历史教师适时切入暨阳牡丹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江阴地区牡丹种植的变迁记录。之后,生物教师再从牡丹的选育过程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对牡丹的审美变化促使人们栽培出具有多种姿态的牡丹。三名教师的同台演绎,不仅是形式上的融合,更是学科精神的融合,刷新和升华了学生对“牡丹高贵”的认识,学生最终明确:“牡丹的高贵是一种高品位的审美志趣,种牡丹、赏牡丹,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之后,学生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牡丹诗词飞花令;在历史教师的带领下,趣话牡丹和江阴历史;在生物教师的带领下,探究牡丹的生物学属性;在牡丹园农技师的带领下,学习了牡丹的种植知识和产业价值,体验种植并养护牡丹的劳作过程。这节课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将学科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全景浸润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复盘课堂,共商进阶策略

本次跨学科实验课打破了传统教室的樊篱,拓展了课程资源;多学科协同融合教学,打破了學科壁垒,实现了协同育人,涵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怀。但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教改项目组成员对这节课进行复盘探讨,提出了进阶策略。学科协同的实境课堂,不仅是空间的差异,更是对课程资源的重新架构和理解。学科协同融合在什么时候才能恰到好处?学科协同的价值何在?这些都是我们要继续探讨的。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
论“读写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探索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