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内涵初探

2022-05-30刘宗永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民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的现代化则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实现农民的现代化不仅需要物质条件方面的现代化,更需要思想观念方面的现代化。本文首先对研究的相关背景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二者之间的理论关系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以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

一、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且农业文明源远流长的古国,“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问题一直是治国理政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國家整体实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发展,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背景、新形势下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城乡关系变化发展的新特征,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作为兼具生产、生活等多方面功能的地域综合体,与城镇发展关系密切,且在我国占很大面积,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兴则国家兴,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在乡村,最大潜力与发展动能也在乡村。乡村能否实现振兴、能否实现现代化,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的关键。当前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与农村发展和现代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也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现农业与农村物质上的现代化,更要进一步关注农民也就是人本身的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如何实现全面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化成为现在的一个重要课题。实现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表现在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更表现在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表现在农民身上就是既要实现居住环境与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现代化,更要实现农民在产业、生态、文明、治理、生活五个方面的思想观念上的现代化。实现农民思想观念上的现代化可以更全面、更深层次地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引领农民完成全方位的现代化。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实施者与直接受益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研究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问题是解决当前农民现代化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中之重,在理论与现实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背景

国外学者对人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以及农民思想观念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进行了一系列经典论述,为我们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撑与理论参考。而国内学者则从各个角度对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时代背景较为分散,在具体的现实路径上国内学者的研究则更为详细与全面,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研究视角较为单一,没有构成系统性的研究体系。国内学者对于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研究视角较为广泛,但呈现出片面化的研究趋势,仅仅是对农民思想观念中某一部分的现代化进行研究,缺乏系统性的阐述与研究。国外的学者更多侧重于本国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研究,对于中国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分析虽然略有涉及,但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二是关于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研究的相关时代背景较为久远。关于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研究的相关研究著作,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研究的时代背景都离现在较为久远,其中所论述的部分内容虽然与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内容有相同的地方,但基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大部分论述与判断以及实现路径需要放在目前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行再次审视。

二、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分析

(一)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理论指引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个要求,分别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现这五个要求本质上就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而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以及最终受益者,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看作是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思想引领与理论指导。

产业兴旺的要求引领农民产业思想观念现代化。产业兴旺要求农民放弃粗制滥造和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实行质量兴农的战略,提高农产品水平,构建特色农产品品牌,以产业创新作为基础,转变农村落后的产业发展动能。产业兴旺的要求使得农民必须抛弃传统的从事单一农业劳动的思想观念,建立起构建具有市场经济性质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链的现代化产业思想观念。

生态宜居的要求引领农民生态思想观念现代化。生态宜居的要求使得农民需要进行生态方面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摒弃过去牺牲生态环境换来经济发展的观念,建立起“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现代化生态思想观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绿色的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要注重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这就要求农民构建发挥生态资源多重效益的思想观念,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乡风文明的要求引领农民文化思想观念现代化。乡风文明要求农民改变过去落后的具有封建与小农色彩的文化观念,发扬文明的乡风、传承良好的家风、培育淳朴的民风,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时代要求,既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繁荣乡村文化的现代化文化思想观念。

治理有效的要求引领农民治理思想观念现代化。治理有效的要求使得农民需要进行治理方面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摒弃落后的以德治代替法治的思想观念,坚持完善基层农民自治,真正做到将法制观念融入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同时积极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使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平衡发展、互相融合,建立起“三治”合一的现代化治理思想观念,真正形成民主有效的现代化的基层治理格局。

生活富裕的要求引领农民生活思想观念现代化。生活富裕要求农民改变过去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的生活观念,构筑起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生活思想观念。我们需要在尽可能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的基础之上,让农民建立起合理支配自己收入的观念,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储蓄,同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减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二)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动力

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动力,而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三者的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也可以说,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动力。

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可以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外部环境。农民能否致富、农业能否发展、农村能否兴旺这些实施乡村振兴的外部条件都与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息息相关,农民只有拥有了现代化的经济观念,积极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最终实现致富的目标。农业的发展更是与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息息相关,众所周知,现代农业大部分实行的是大规模机械生产,如何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机械,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最终依靠的是使用这些工具的农民,只有真正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使他們掌握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方式,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村是否兴旺,关键也在于农民,只有农民实现了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农村的产业才能实现现代化,经济才能发展,生态才会受到保护,基层治理才能真正发挥效用,才能使农村真正实现长久兴旺。

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充足的内在条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农民在思想观念实现充分转变的同时构建起充分的文化自信。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民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意识对行为有着能动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实现农民观念的现代化并以此激发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如何在这种转变中继续传承中华优秀的乡土文化,就成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们需要在思想观念急速转型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保持住对于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信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兼容并包,广泛吸取外来文化中的优点,充分发扬扬弃的精神,构建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新时代乡村优秀文化,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内部条件。

三、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内涵分析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接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农”问题上的精神旗帜。乡村振兴战略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社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以及人民幸福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第一,从乡村振兴这个方面来讲,在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的胜利果实、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与实现现代化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首要问题。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乡村的振兴与发展,“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的振兴与现代化更关系着我们能否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与能否真正将中国全面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乡村是否振兴主要取决于五个方面,也就是产业是不是真正做到全方面的兴旺发展、生态是不是真正做到美丽与宜居并存、乡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各个方面都变得文明、治理是不是真正实现了有效与民主共存、生活是不是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这五个方面体现出了当前乡村所存在的一个主要矛盾,这就是乡村落后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与农民日益增长的对乡村建设的要求之间的矛盾。这五个方面既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五个方面一同推进,彻底解决这个当前乡村发展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这个目标。

第二,从战略这个方面来讲,战略原先作为一个军事术语,指的是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放到乡村振兴这个背景下来说,这个战略的意义就更加丰富了,战略具有两个特性:一是时间跨度通常较长,二是涉及范围通常较大。具体到乡村振兴实践当中就体现在,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城乡关系现状所提出的指导现在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三农”工作的一个宏大战略,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项战略实施的计划达30余年,时间跨度不可谓不长,是其战略性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涉及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发展,涉及范围不可谓不广,也体现了其战略性。

(二)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内涵

农民作为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人群,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四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鉴于此,如果单方面实现了城市居民思想观念上的现代化,从而放弃了占我国较多人口的农民群体思想观念上的现代化,同样是不符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标准的。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关系着农民的现代化,与此同时,农民的现代化又与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不可分割,如果农民的思想观念不能达到现代化水平,那么国民整体的思想观念水平也不可能实现全面现代化,而中国式的现代化应该是客观物质与思想观念协调发展的全面现代化,所以,农民思想观念不仅是农村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与思想引领,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一招。农民的思想观念大致可分为物质性的思想观念(产业观念和生态观念)、非物质性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和治理观念)和综合性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这几个方面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进程决定着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深度与广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内容应该是包含培育和发展新动能的产业观念、村民民主自治的治理观念、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文化观念、实现共同富裕的生活观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农民的思想观念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两对矛盾,即历史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实践性与差异性的矛盾,这就导致农民在思想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被传统思想束缚同时又具有创新性的思想,农民思想观念虽然在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因其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地域农民的思想观念对实践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国策,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现农民的现代化,特别是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将是我们能够更加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源与动力。

参考文献:

[1]和克帅.新时代中国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林诗敏.乡村振兴战略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探究——以青杠坝村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14):25-27.

[3]张录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4]刘晓雪.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03):13-20+107.

[5]于衍学,孟定芳.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究的三维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22(17):4-7.

[6]本报评论员.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N]. 人民日报,2018-10-01(002).

[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8]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求是,2019(11):4-10.

作者简介:刘宗永(1998—),男,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丰收歌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