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作业设计 在减负中提质增效

2022-05-30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10期
关键词:优化作业评价

“双减”政策的实施落地,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这更有力地促进大家转变以往的教学思维,以减负、增效、提质为目标,以科学统整的方式开展作业的优化设计研究。自“双减”政策公布以来,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张坊中心小学积极响应,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在减负中提质,在减负中增效。

◎“减负”巧设计“增效”进行时

作业是巩固和深化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双减”政策出台对作业设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双减”政策下,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应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分层次、多元化地开展作业设计及作业评价工作,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双减”政策出台之后,怎样既能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又能达到有效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呢?小学低段语文作业如何优化设计呢?这需要教育者的不断探究。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和实践谈几点拙见。

激发兴趣,培养核心素养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培养是求知的关键。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作为教师,应把握好这个时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该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并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思考:我是否喜欢这类作业?我能不能完成这项作业?要使学生见到作业时就跃跃欲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从有效预习中培养兴趣。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必要环节,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前布置一些有趣的任务,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二是从高效复习中激发兴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后复习与课前预习并重。布置学生感兴趣的巩固复习作业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形式多样,促进全面发展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情,为学生设计出听、说、读、写等科学合理且多样化的作业,通过作业巩固知识,培养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基础作业 基础作业侧重于对学生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和训练,它是奠定语文根基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做好基础性作业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在“双减”政策下,怎样能“减负高效”地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呢?笔者认为这就要向课堂40分钟求质,基础作业当堂完成,如每堂课留出5-10分钟时间完成一项基础作业,老师要适时巡视、辅导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并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是否真的听懂了、学会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它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实践作业既能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分层作业 学生因受遗传、生长环境、语言基础、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而产生认知与行为上的差异。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水平,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收获各自的硕果和成功的体验。

多元评价,提升学习自信

作业评价是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诊断与反馈,作业评价应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不断改革和创新。“双减”政策下,教师要不斷丰富作业评价形式,使学生能够在评价和激励中更好地反思自我,提升自我。

总之,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和创新能够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创新优化作业设计是贯彻“双减”政策的具体实践,此外,身为教育者,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育人水平,构建高效课堂,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文/ 安华琪)

◎ 减负提质 优化作业设计

减负提质是落实国家政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根本举措。作为教育者,工作实践中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其在学习领域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作业时,需要以减负提质为根本目标,优化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作业探索时既能够有效掌握和内化基础知识,也能提升关键能力与素养。对此,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张坊中心小学把教师作业布置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并加大考核力度,从而实现作业设计、批改、评价的全面优化。

关注“三关”,优化作业设计

关注课前、课中、课后三关,设计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的优化作业,让课堂练习随堂化,保证向学生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作业。

一是,课前打好根基。课前预习是学生课中学习的前奏,更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答疑解惑、收集整理资料能力的必经之路。为能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学校要求教师设计课前学习单,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学习清单的引领下,通过一读、二画、三写、四想、五问、六查等方法自主预习,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感知,从而能更自信地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分享。学贵有疑,疑则有进,“我想问”环节,则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意在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求知的欲望。对学生的预习指明方向,并提出具体要求,实现以学促教,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意识。

二是,课中关注思维。作业不仅是知识巩固的有效途径,还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有效“减负”,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因此,这类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差异进行分层,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提倡以“自助餐”的形式,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获得成长。

三是,课后重在实践深化。依托教材,拓展延伸作业。结合学情需求,从课内向课外纵深延展,设计自主作业、项目式作业、跨学科作业等不同类型的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打牢基础,在实践中运用好知识。

关注评价,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评价是学校作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掌握学生学情、检测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双减”工作的要求,作业减负必须同时提质,教师为学生提供差异化作业是根本要求。与之相应,作业评价也需要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内在认知过程或知识结构的差异,即对每个学生作答反应进行诊断分析并采取个性化教学补救措施。为此,教师要从内容、能力、思维和情境维度设置单个作业评价标准,再通过构建分层多维标准,综合从目标指向、功能搭配、分层处理和作业负担方面来整体评价课时作业。一是,课堂追踪评价。作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结合学生特点,我校教师结合大空间单元教学模式及单元学习目标,进一步改进课堂评价方式,以打通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的壁垒。二是,课后延伸评价。针对作业的批改与反馈,首先,教师要采取分层“师批生改”“错峰面批”的方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提升作业评价精准性。其次,教师要丰富作业“批改符号”,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批改符号进行自我纠错。最后,引入不同学科“作业批语”,妙用总评,让冰冷的作业批改富有“温度”,给予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的动力。

总之,在落实“双减”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合理地对作业“做减法”,严控作业总量,深研作业设计,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又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作业,以“轻盈”的作业为教学“增效”。

(文/ 尤艳丽)

◎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不是一个新话题,而是一个“想做好”,又“难做好”,但又“不得不做好”的老问题,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减负主战场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而不能被动坐等外界大环境的改变,要积极主动地来解这道难解的多元方程。作为学校的教师虽然没有办法改变中考、高考的现实状况。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尽自己所能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依据“减负”的相关文件精神,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张坊中心小学减负工作从作业抓起。通过对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评价、作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来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对现实学生作业问题的认识

学生课业负担重,很大程度是表现在作业量上,现实情况是有些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对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解有偏颇,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三七二十一,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致使布置的作业缺乏科学性,超课程标准,采用题海战术,简单机械重复,内容千篇一律,忽略学生个体间的思维与学习能力差异。而且在批改上不用心,在讲解时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效率低下,这种作业量过多和作业形式机械重复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一是教师观念滞后,认为通过重复练习,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对作业缺少认真的分析研究,使作业形式单一、机械、枯燥。学生的作业已经由正常的教与学之间的反馈工具,变为不能承受的应试工具,成为沉重的课业负担。因此要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必须跳出作业的掌心。

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研究和管理

那么,如何才能“逃离魔掌”呢?我校通过作业改革,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控制作业数量和提升作业效能两方面来实施减负。一是控制作业数量,厘清负担的源头,减掉不合理的负担,让学生的作业更有意义。要实现作业量的控制,必须有科学实效的作业管理。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师严格执行“四不准”。即:不准留惩罚性作业,不准留过量及重复性作业,不准留没有梯度的作业,不准留不批的作业。二是加强对作业的研究,建立合理的负担梯度,让学生的作业更有意思。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必须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进而提高作业的质量。不让学生做简单重复的作业,教师必须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作业,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师立足学生差异,加强对作业的研究。首先,分层优化作业设计。让作业分层有选择,让学生在分层中求知。其次,所留作业类型要多元化,增加制作类、活动类、游戏类、观察类等作业。最后,教师所留的作业题目设计要实现生活化、情境化,让学生走进生活,在快乐中求知。

具体来说我们从“六精心”入手来加强对作业的研究和管理。一是精心设计课上练习和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作業分成基本作业和弹性作业,并把课上练习和课后作业分为巩固型、渐进型和综合提高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优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二是精心批改作业,我们要求教师作业必须细批细改,加强复批复改和面批,使学生的学习困难得到及时解决。三是精心辅导后进生,为了减轻后进生的负担,必须对他们精心辅导,当面指导他们完成作业中感到困难的问题,给他们补上知识的漏洞,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四是精心实践,学校提倡教师布置的作业自己要先做一遍,目的是教师通过自己做,对作业的难度有更好的把握,在布置作业时,才能有的放矢。五是精心评价,为提高作业评价的效度和信度,我们采用等级评价、鼓励性评价语等方式,还引入了同学互评、自评、家长评价以及社会人士评价体系,来增强作业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六是,精心研究寒暑假作业,让学生在体验中求知。

总之,减负,是一个结果,而不是起点。控制作业数量,仅仅是底线,而加强对作业的研究只是让学生拥有一个自主选择的权利与机会,也只是“减负”工作中一个重要手段。减负的根本是在于唤醒孩子的学习激情,让孩子喜爱学习、乐于探究,从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最终达到快乐成长,这才是减负的最终目的。

(文/ 白晓芳)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张坊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优化作业评价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作业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