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遴选语文要素,实施深度学习

2022-05-30卢华东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内化济南要素

卢华东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阅读、写作等教学内容予以单元化编制,使语文要素更加清晰,这既有助于教师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教学,也为培养、改善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了保障。而于2021年推出的“双减”政策主要涵盖了两大核心主旨: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课外学习压力;二是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性。“双减”政策的推出,既为学生作业减负提供了显性政策支撑,更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效能提供了隐性政策要求以及教学创新目标。但仍有个别初中语文教师因缺乏对“双减”政策的深度解读,导致其在落实“双减”政策时仅仅将重点放在了作业减负方面,进而导致一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内化效果不理想,对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对此,深度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其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同时也有助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之能够在深度学习中逐步形成深度分析与思考的习惯,最终达到理解知识体系的目的。同时,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在积极的状态下,自主、全身心地投入某一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或学习主题,并完成相应的学习目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时,既要明确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一核心要旨,更要将深度学习理念融入教学创新,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进而才能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同时,为作业减负提供保障。

基于此,本文就“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利用深度学习理论来提高教学效能的策略进行阐述。

“双减”政策的内涵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该政策推出的目的就是减轻和缓解学生校内课业负担及校外各种培训负担,为实现学校教育的均衡性、公平性及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政策的保障。同时,“双减”政策还提出了“三提”目标,即课堂教学质量、课业设计质量、课后服务质量的共同提升。对一线教师而言,“双减”政策背景下既要及时更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教学行为,还要通过落实课业“减负”、课堂教学的“增效”及课后服务的“效能”,在满足学生学科多元化学习需求基础上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最终为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供保障。

因此,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既要深度学习、解读“双减”政策的真正内涵,还要明确自身教学创新方向与具体目标,在实现“三提”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同时,全面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真正落实“双减”政策、素质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深度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深度学习理念基于学习本质的层级理论而提出。深度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对新事物、新思想进行批判性学习,使之能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加以有机融合,并完成新知识的迁移与构建活动,为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深度学习理念更加强调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建构能力,促使学生在新知识建构过程中去发现更多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围绕某一具体问题或是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或任务)开展探究学习,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度理解。

深度学习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新知识自主探索的乐趣,还可以有效培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系统性,为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形成及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另外,深度学习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使语文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媒介,使课堂教学成为其掌握学习方法、厘清知识结构、改善学生思维方式的载体,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价值,为培养终身学习思想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双减”背景下深度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明确语文要素,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语文要素是语文知识实践运用的基本要素。从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来看,其将语文要素均落实于各单元及单元内的选文之中,教师可以基于相应的教学活动来高效落实语文要素,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完成相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首先,明确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教师要明确教材中语文要素的基本内容及不同语文要素间的关联,帮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活动来提高对语文要素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其次,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师在基于“双减”背景及深度学习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学年的教材、教材内语文要素分布內容及各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且要结合语文要素的有机融合,进而整体上、宏观上将各个语文要素合理、科学地纳入教学设计,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各个语文要素真正切入教学内容,最终为语文要素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高质、高效的展开提供保障。例如,在《济南的冬天》阅读教学前,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本文中的语文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将相应的语文要素融入教学设计,确定了如下具体设计教学目标:一是本课生字的识、读、记内容;二是在自主阅读《济南的冬天》的同时,完成对本文内涵优美词句的理解,初步解读本文的内涵;三是通过精读培养学生对写景散文的鉴赏能力;四是基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掌握写景的技巧。与此同时,教师在把握《济南的冬天》语文要素切入点后,还有利用既往的散文教学帮助学生完成相关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知识获取能力,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实现作业“减负”目标奠定基础。

细化课时目标,科学开展教学活动 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须对本文的语文要素予以分解与细化,以提高语文要素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另外,教师将相应的语文要素落实到每一个课时后,还可以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掌握更多的语文要素,并在完成相关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知识的转化与构建工作,这对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学生知识的高效内化、减少作业量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济南的冬天》属写景散文,文本的画面隽美,也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情感的一篇美文。因此,教师可以将其设计为两课时。这样的教学课时设计,一方面可以有效将不同的语文要素融入各课时,以此促进学生对语文要素的理解与内化;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实现语文要素的分层化、个性化教学。首先,第一课的设计与教学,教师可将语文要素集中落实在作者介绍、创作背景、生字生词及自主阅读理解方法,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初步的阅读学习活动掌握相应的字词、写景的方法及作者布局谋篇方法。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运用不同的教学导入方法、引导法、激趣法等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相应语文要素的自主学习,如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进行字词的记忆与理解,以掌握个性化阅读技巧,在课堂阅读学习中完成字词的理解与内化,为减轻作业压力提供保障。在自主阅读活动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关键词等方法进行略读,如何利用文题、小标题以及文本支架等进行精读,且要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加以标注,以供自己的深度研学或向教师提出困惑。在抓住语文要素开展自主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其次,在第二课时,教师则可以基于文本的布局谋篇来进行文本的精读活动。一方面,教师要从精读活动中深入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各种景物的特点与描写手法,如阳光朗照下的山景(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景(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以及水色的描写(绿、清、亮)。另一方面,当学生了解到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再鼓励学生对作者写景手法进行学习与分析,以提高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另外,教师落实语文要素教学课题目标后,还要结合分解之后的教学内容、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学习,如对某一精美的段落进行精研、某一修辞手法进行深度的学习与理解等。以此,促使学生通过课堂阅读学习活动,逐步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体系、知识技能及学习情感,这对全面促进学生课堂知识的内化与建构极具促进作用,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减轻其作业负担。

搭建深度研讨平台,促进语文素养形成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绝非是依靠教师单纯的课堂施教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来完成的。一方面,教师要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解惑的平台,帮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即时完成语文知识内容的内化、迁移与建构;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并引导其不断地通过知识的自主建构来形成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最后,教师还要结合学情、语文要素、学习存在的问题等,为学生搭建一个深度研读、交流、讨论的平台,促使学生能够通过深度研读活动将课堂中的知识内容与既有知识、技能等加以深度融合,进而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技能与知识体系,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甚至是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例如,教师在完成《济南的冬天》教学后,在第二课时中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時间,为学生提供一个该文本学习的成果、方法、心得或是不解之处等深度研讨的平台。第一,可以引导学生就自身在《济南的冬天》一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其他同学进行研究、探究与学习,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该文本真正内涵或感的理解。第二,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就自己对《济南的冬天》阅读学习心得、写景散文创作方法或思路等进行广泛的、深度的讨论、交流与分享等,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情感、知识体系、应用技能等,在彼此的交流、分享活动中得到提升,也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保障。第三,教师在学生完成相应的深度研讨活动之后,还要就学生在《济南的冬天》的学习情感、存在的问题或是学生尚未解决的困惑等进行总结性教学或解释,帮助学生能够再一次较系统地就《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的主要语文要素进行回顾性学习,以此帮助学生将语文要素、阅读方法等进行巩固与内化,这对促进学生对本文的知识点、语文要素的再次内化与建构极具促进作用。第四,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学生研讨环节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使之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深层次的学习,能够在完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基础上将新知识进行整合,通过质疑诘问、求异思辨等活动来实现高阶思维活动,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保障。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济南的冬天》的研讨活动时应鼓励学生不局限于课堂阅读学习时的字词理解,而是要利用各种工具对该文本进行精雕细琢,使之能够在个性化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更深刻地了解文本的深层意蕴。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就《春》《济南的冬天》进行对比性研讨与学习,使学生运用类比、比较、研讨等学习方法,让学生感悟不同文章之间的差异,进而提高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风景描写技巧等的理解,促使学生能够通过高阶思维来提高自身对语文知识的高效理解,以实现精细化、立体化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摆脱模式化、应试化学习困境的同时,也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第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深度研讨活动之余,自主拟定一个写景散文的主题,利用课作时间进行个性化创作(也可以作为该课的作业)。教师在设计该写作活动时,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写景散文的创作框架,如基于“形散而神不散”及写景散文创作常用的手法,拟人、比喻、借景抒情、想象等。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春》《济南的冬天》两文的语文要素、写作技巧等融入自己的写作,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散文写作技能。教师在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开放的研讨平台之后,还可以借助此类写作活动(或作业)的设计来进一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同时,在不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与作业压力的同时也切实落实“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结合教材、学情等积极进行教学创新。语文要素是语文知识实践运用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在教学创新时要科学甄选教材中的各个语文要素,并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将语文要素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或是课时之中,使学生能够基于语文要素来开展深度学习活动,进而才能切实改善其知识结构性、学习高效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即时完成知识的内化与构建,进而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内化济南要素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也谈做人的要素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