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与实践

2022-05-30廖映新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思政中职语文

廖映新

课程思政是将基本学科教学与思政教学两者相互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在现代育人体系中,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全面发展,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语文教学能够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培育正确积极的思想观念,是现代语文学科育人的重要功能之一。中职教育环境尤其复杂,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还要给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念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职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视课程思政的引入,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一、课程思政的本质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针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作出指示,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达到全方位培育人才的目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和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有责任、有担当的三观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挑战,在思政视域下如何利用语文课堂进行语文教学的创新,是当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现阶段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让思政教育更契合实际,让思政课程与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结合,相互促进,达到育人目标。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找到思政教育与各种专业学科之间的接触点与结合点,结合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行思政教育。中职语文课程也可以融入思政教育,在学生接触、赏析丰富多彩的经典文学作品中提升语文读写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等。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通过形成全程、全员、全課程育人的格局,实现思政课程理论与学科之间的并驾齐驱,形成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的格局,真正做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真正将教育改革贯彻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课程思政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理念,它的内涵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具备强大的驱动力,引导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实现新时期教育培养接班人的目的。中职学校需要积极寻找思政教育与学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课堂这一平台,渗透思政教育理论知识,使用专业实践方式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渗透”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主要目的是宣传主流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熏陶,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实现健康成长。

二、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

在现阶段的中职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并不排斥学习,也不排斥思政教学的灌输,但是知识灌输方式不对、教学方式不合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素质,形成新时期的教学观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对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认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思考如何让学生主动学、学生最关心什么、学生应该怎样学,而不是自己想让学生学什么、学生今天要学什么。在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多大的进步,也不需要让学生去研究深奥的文学知识,更不能强调让学生去读哪一本书,而是要通过合理的引导与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文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事业,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愿意接受文学。教师首先必须转换角色,尝试着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传播语文学科的理念,通过教学内容的展现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学习课程内容。

2.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4年,课程思政正式进入人们的视域,上海市政府提出了思政视域这一概念之后,各地纷纷响应,强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不同课程中贯彻同一方向的思想,落实到全员和全过程的教育体系中,形成“育人育德”的协同教学效果,将每一门课程与思想政治联系起来,构建不同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的体系,起到共同育人的作用,为现代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继承人。

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是国家建设与社会繁荣的重要人力资源,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复兴实现的动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强化思想意识和带动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要实现这一理想,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与科学的引导来实现,基于思政视域下的语文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文学引导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将来在社会中发挥价值,引导社会风气。中职学校必须要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将思政教育作为重要的职业课程,将其纳入到学生的语文课程规划中,推进思想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意义

1.健全学生的人格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经据典,利用名人名言、经典文学作品来指导学生。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也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助推器,他们的人格发展关系到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健全人格是课程思政背景下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语文教学需要紧紧围绕国家方针政策,在课堂中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优势,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让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尚的情操,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岗位要求以及实现自我价值。

2.凸显思政教学的特征

单一的思政教育难以凸显其特征与优势,教育过程可能是枯燥和乏味的。如果思政教育仍然采用固有的教学方式,以简单的理论说教来进行教学,则难以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师生共鸣,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减退,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可能会反感思政教学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成长。语文本身具备浓厚的文化底蕴,在生活中无处不见,在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同时,教师穿插思政教育内容,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高质量完成语文学科的思政教学工作。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中职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文章篇目是专业人员经过精挑细选之后以科学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文学作品凝聚了作者的思想精华,体现出对美的追求,传达出对生活的理解与期待。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来挖掘思政内涵,对学生进行正确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赏析、思考中成长。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历史意义重大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民族发展历史,引导他们了解历史演变与时代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历史,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升民族自信心。

四、中职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的现状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因素限制了学生思政素养的发展。其一,教学内容安排的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中职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学校并没有严格落实教育方针,没有将教育工作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目标,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正确的认识。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都不受重视,从效益方面来看,学校比较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也更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在学习中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知识学习和技术培训中。如果学生无法受到全面的思政培养,并且语文教学的渗透有限,就会助长教育的功利性。

五、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优化途径

1.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而积极的三观,实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整体发展。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从思想、师资、教材、机制等方面入手。

教师要改变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单一进行语文理论讲述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教学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師应创新教学内容,采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从语言理论和思想教育入手,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摒弃填鸭式的无趣教学,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换位思考,考虑学生想要学习什么,学生应该怎样去学习等。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比如,在学习中职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教师可从李白的趣事说起,或者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而不是简单介绍作者的生平,从而引发学生的关注。另外,因为影视与音乐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教学中可引入影视内容,如这两年备受好评的《妖猫传》,教师可从影视分析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有关李白的书籍,在阅读和了解趣味故事的过程中,真正爱上诗歌与文学,受到启迪与熏陶。

2.根植家国情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因事而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如,以《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这是一篇先秦文章,时代久远,中职学生阅读和理解时存在一定障碍。这篇文章作为先贤论志,有浓厚的思想与政治隐喻。如“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可使足民,如其礼乐”等,四子的志向各不相同,但是均体现出儒家出世入世的情怀与勇于担当的精神。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读出晦涩的文字背后的思想元素,拉近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巧妙地融入当下的政治背景,如将特殊时期的逆行者们的“志”与四子的“志”进行对比,厚植家国情怀,礼赞最美逆行者,让学生领悟到不论是冲锋陷阵的军人,还是前线的医护人员;不论是默默付出的志愿者,还是艰辛的劳动者,他们的志向与孔子以及其弟子“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志向是一致的,引导学生用今人的看法来解读古人的智慧,让学生体验《论语》在穿越千年以后的生命力,既可完成文化的传承,也可以实现德育的渗透,在语文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

3.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并且为之努力奋斗的思想的教育,这也是思政教育和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要求每一位公民都应艰苦奋斗和辛勤劳动,发展物质文化以及维护民族团结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等。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充满爱国情怀的课文,可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可以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比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刘和珍的形象意义非凡,其中最主要的是爱国、有理想,渴望知识与真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读透课文,深切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如《沁园春·雪》这篇文章,这一长诗看似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但爱国情怀并不突出,实际上是通过美好的秋色图,寄托作者乐观而积极的态度,字里行间展现了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这实际上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的写照,教师可结合课文给学生播放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六、结语

综上,当前课程思政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学界都认为通过课程思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优势。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深刻感受到课程思政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中职语文教学有独特的人文性、知识性和工具性,将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实现有效的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全方位、多环节地协同育人,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可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思政中职语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