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试题解析

2022-05-30吴凯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五年计划历史背景经济体制

吴凯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历史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考查,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材料总结其中的历史规律、特点,解释历史現象及其历史意义。同学们解答时要注重历史知识与实际材料信息的结合,这样才能准确、全面地解答问题。

一、解题模板

解题模板:历史背景+事件特点+重要意义等。

(1)历史背景。历史背景即历史事

件所处的历史环境,包括国内环境和国际形势两个方面,立足材料的历史背景,才能够更全面充分地了解材料中的历史事件。

(2)历史事件。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事件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分析历史事件。

(3)重要意义。在分析历史事件的时候,要明确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同时也要分析事件与其前后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这样才能够科学、客观地分析。

二、试题例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2月,中共中央已开始谋划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会议决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自1953年起实行,并开始了积极的准备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编制经济发展计划的经验,且苏联援助的重点工程短时间内没有确定下来,“一五”计划只能采取边计划、边执行的办法,不断修订、调整、补充。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正式审议批准“一五”计划。

材料二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阶段。随后,国务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文件,以保障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

(1)结合材料一和历史知识,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1984年《决定》出台的国内背景,并简析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的意义。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五计划只能采取边计划、边执行的办法……”可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一五”计划,边计划,边执行,不断完善,谨慎对待;根据苏联援助的重点工程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中国,体现了在制定“一五”计划时,借鉴外国经验与自身国情相结合。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1951年2月,中共中央已开始谋划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自1953年起实行”可知,1953年之前,为了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通过土地改革和稳定物价,国内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建立工业体系,开始推行“一化三改”,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松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意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放活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猜你喜欢

五年计划历史背景经济体制
张圆满:《祭侄文稿》——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文化产物
我国产业技术政策综述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噶尔丹的圣树:今日祭奠崇拜的历史背景(英文)
制订未来“五年计划” 万达打造全球传媒娱乐巨头
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背景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从五年计划发展历程看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