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同寻常的竹雪庵

2022-05-30郁林兴

民间文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红玉朱红尼姑

郁林兴

在西安市蓝田县,有一座名为水陆庵的六朝古刹,它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第二敦煌”。更为奇特的是,它虽为庵堂,但里面没有尼姑,只有和尚,此景被人称为天下奇观。

在浙江嘉兴海宁的科同村,也曾有一座只有和尚、没有尼姑的庵堂,叫竹雪庵,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庵堂呢?这里有一个极为曲折的传说。

在电视连续剧《康熙皇朝》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名叫朱红玉的姑娘,是明朝朱三太子的女儿,她与太子胤礽交好,并怀上了身孕,后来事发,康熙皇帝让容贵妃严格看管,只等其生下孩子后再作处置。

不想,心地善良的容贵妃为救朱红玉一命,私自偷偷将她放出了皇宫。

电视剧中,那个朱红玉来到父亲朱三太子的墓前,一刀了结了自己的性命。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她根本没有自尽,而是一路亡命,历尽千辛万苦逃到了无锡。

当时,康熙皇帝发现她逃出皇宫之后,拟御诏下发各地,在全国撒下了通缉大网。

朱红玉来到无锡,得知四处张贴着缉拿她的榜文,她不敢入闹市,只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遁入人迹稀少的宝界山脚。

此时,朱红玉怀胎已将足月,即将临产,眼看已无处可去,不免产生了一死了之的念头。

就在她万念俱灰之时,在宝界山脚下碰到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尼姑。老尼姑看到她落魄的模样,就将她带到了自己的居住之地。这是一个小小的庵堂,只有老尼姑一个人在此诵经修道。

也许是一路亡命,神经一直绷得很紧,现在有了个能暂时安身之地,朱红玉紧张的心情得到了缓解。

谁知,就在当晚,朱红玉竟然就要分娩。老尼姑亲手为她接生,产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有了老尼姑的精心照料,朱红玉恢复得很快,那儿子也十分讨人喜欢,她不敢把实情告诉老尼姑,谎称自己姓李,老尼姑为小孩取了个近仙的名字。

在交谈中,她得知老尼姑法号竹雪,长期孤身一人在这小庵中修行。

竹雪师太从不打听朱红玉的身世和相关情况,但从言谈举止中,朱红玉明显地感觉到,其实竹雪师太似乎已明白红玉是个负罪潜逃之人。

那天,竹雪师太从城里回来,对红玉说:“姑娘,现在外面风声很紧,城门口就贴着你的画像,为了防备不测,我们要多长个心眼,这个庵堂也不是一个安全之地。”她让红玉抱着儿子,来到庵堂后面山坡上的一个山洞里,她早在这山洞里铺好一张柔软的床铺,她让红玉和儿子暂且躲在这里,每天她会把饭菜送来,说等风头过了再做打算。

在之后的几天里,竹雪师太一日三餐准时送到洞里,日子就这样在竹雪师太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地过去。

不想,那天中午,突然来了一队官兵,他们把尼姑庵翻了个底朝天,找到了朱红玉留下来的衣物。

官兵举着这些衣物,质问这是怎么回事。竹雪师太始终不肯透露半点信息,官兵竟然惨无人道地举起水火棍对师太一阵痛打,直至师太昏死倒地,他们竟又放了一把火,把庵堂烧了个精光才扬长而去。

这一切,躲在山洞中的红玉看得一清二楚,等官兵离去,她抱着近仙快步来到师太的身边,只见师太满身是血,已经奄奄一息。

师太见她近前,喘息着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姑娘,此地不能再留,你还是赶紧另找安全的去处吧。”说完,头一别,就撒手人寰。

红玉想不到因为自己的到来,竟让竹雪师太惨遭横祸,她痛不欲生……

最后,朱红玉掩埋好师太,跪倒在师太的坟前说:“师太,康熙不久前杀了我父亲,今天他的官兵又杀死了你,这血海深仇,我一定要报。我一定好好抚养近仙,等他长大了,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把康熙这个老贼杀了。”说完,擦干眼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她昼卧夜行,一路来到了杭州湾畔的海宁地界,她看到这里民风淳朴,也没听到关于缉捕她的消息,就有心在此落脚。好在她还带着一些银两,于是,便在僻静处买下了两间村舍,在此居住下来。

从此以后,她依靠纺纱养蚕,维持着生计,同时悉心培育着儿子近仙。她的家中,摆了个祭坛,一有空,她就面对祭坛焚香诵经,心中念念不忘竹雪师太的恩情。

那个近仙也真叫有出息,聪明异常,十二三岁就考上了秀才。在二十岁那年,近仙参加乡试,居然一举考中了举人。

那时候中了举人可是天大的喜事,用现在的话来说,将彻底改變人生,一是有了入朝为官的资格,二是可以再上贡院参加考试,如果再中了那就是贡生,而贡生,就有资格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到那个时候,就能与康熙近距离接触,也就有了报仇雪恨的机会。

朱红玉在打着自己的算盘,当地官府也在为本地出了个举人而深感荣耀。按照惯例,嘉兴知府带着近仙高中举人的榜文,亲自坐轿送上门来。

消息传遍了当地,乡民纷纷赶来看热闹。

当天晚上,朱红玉第一次把自己的身世,来龙去脉详详细细地与儿子说了个一清二楚,她希望儿子继续发奋读书,争取获得参加殿试的机会,从而一报血海深仇。

就在她与儿子交谈时,突然,一大队官兵包围了她的家,高喊着捉拿钦犯,为首的官兵闯进家里,把她母子二人一并捆了个结结实实,直送嘉兴府衙。

原来,今天嘉兴知府亲自送榜过来,只感觉这举人的母亲很特别,听她操着一口北方口音,完全不是当地人。再仔细看看总感觉有点面熟,但实在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回到府衙后,他冥思苦想,突然想起二十年前曾经有张抓捕钦犯的布告,他找出那张布告,仔细一看上面的画像,想想那举人母亲的模样,越看越像那布告上的人,他不由得激动万分,他想要真是那钦犯,现在被他抓住了,可是大功一件,他一定会因此飞黄腾达。于是,他马上派兵包围了朱红玉家,把红玉母子捉拿到了府衙。

当晚,嘉兴知府对新任举人近仙不敢妄加用刑,只能先关押进牢,然后对朱红玉进行了审讯。可怜红玉被各种大刑折磨得死去活来,遍体鳞伤,最后实在忍受不住,终于供出了实情。

嘉兴知府高兴得手舞足蹈,第二天一早,就将文案宗卷快马报给了浙江巡抚。

很快,浙江巡抚下令要他亲自押着朱红玉母子二人送到浙江衙门。

嘉兴知府深知自己立下了大功,马上押着朱红玉母子赶了过去。

不想,浙江巡抚在审讯了朱红玉母子后,不由恼羞成怒,他把嘉兴知府招进了大堂,还没等他弄清是怎么回事,巡抚早让手下摘去了他的顶戴花翎,一顿乱棍打翻在地。

原来,也活该嘉兴知府倒霉。这个浙江巡抚,祖上曾是明朝的旧臣,他与朱三太子素有往来并交好甚深,当初他听到朱三太子被杀,很是惋惜,后来又听到朱三太子的女儿逃出了宫,他一直心存牵挂。现在嘉兴知府居然捉住了旧友的女儿,他岂能无动于衷?

所以,等他理清了缘由后,以滥用私刑草菅人命为由,先当堂对嘉兴知府一顿毒打,然后逼他写下呈供。

后来,浙江巡抚以铁板钉钉的当堂呈供报请刑部大堂,可怜这立功心切的嘉兴知府,最后落了个革职查办的结局。

朱红玉母子回到海宁的家,红玉因为经受的大刑伤势过重,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临死,朱红玉希望儿子别忘了复仇。但儿子告诉母亲,不论怎么说,康熙就是他的爷爷,他一个读书人,不能做这种忤逆之事,再说,照这样冤冤相报将永无止境,永远不是个头。他将用另外的方法,来报答母亲和为了他们而惨遭横祸的竹雪师太。

浙江巡抚有心举荐近仙入朝为官,想不到被他一口回绝了。不久,海宁当地传出一个新闻,举人老爷居然出家当了和尚。他四处化缘,经过三年多时间,他终于在现在的科同村里,建起了一座三进三殿的寺庙。

那天全部竣工后,近仙让人抬出他早已写就的一个匾额,让众人挂到了寺庙的正山门上。等众人挂好落定,一看,惊呆了,为啥?因为上面写着三个大字:竹雪庵。

明明是寺庙,怎么写成了庵?所有人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其实,只有近仙心里清楚,他这是为了纪念为他们母子而死去的竹雪师太,也以此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但是,这个内情,他是不可能向任何人说的。

后来,他又为竹雪师太塑了金身,供奉在大雄宝殿内。再后来,因为近仙身为举人,自然极为重文,所以他招进竹雪庵来的僧人,在他的带领下,个个都有较好的文采。这些僧人,除了拜佛诵經,他们与其他寺庙不同的是,还为当地百姓传授识文断字的文化知识,这竹雪庵,成了当地人接受文化教育的一个场所。

令人可惜的是,这个为当地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只有和尚没有尼姑的竹雪庵,不知是什么原因,最后竟然消失在时代的变迁之中。

民间传说的收集整理,以前一直遵守忠实记录的原则。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流传许多的民间传说,往往情节比较简单,有些只不过只有三五句话,缺乏起承转合的结构要素,甚至不少传说几乎没有连贯的情节,只是一些碎片化的描叙。但是,随着弘扬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意识的增强,各地对收集整理民间传说也越来越重视。如果仍然采用忠实记录的方法,那民间传说的可看性和价值就比较弱。所以,我认为,在收集的过程中,如何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的理解是,在忠于传说核心的前提下,收集者可以采用新故事创作的手法,对不完整、碎片化的传说,进行适度的完善和丰富,让传说更丰满、更曲折、更有感染力,使其更显艺术价值和魅力。

猜你喜欢

红玉朱红尼姑
抗疫聚云端 一起向未来
红玉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周礼》大宰九式研究
红玉
恋家的鸽王
Sediment rarefaction resuspension and contaminant release under tidal currents*
Numerical research for contaminant release from un-suspended bottom sediment under different hydrodynamic cond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