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减负增效”刍论

2022-05-30黄俊飞

成才之路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新型减负增效初中道德与法治

黄俊飞

摘要:“双减”政策是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诞生的先进教育理念,它能有效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负担和心理压力,能够将学习主体的地位交还给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将“双减”政策融入其中,构建“减负增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文章简析“双减”政策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从实施深度学习计划、巧用现代教学技术、建设课后服务机制、健全课后作业机制、构建家校共育模式、引进线上教学平台方面对践行“双减政策”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道德与法治;“减负增效”;新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7-0043-03

学生主体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而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构建“减负增效”课堂的策略进行探讨,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真实学习和生活需求,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探究。本文将简要分析“双减”政策在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减负增效”课堂中的作用与策略。

一、“双减”政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作用

“双减”政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减负”和“增效”这两方面。其一,有助于实现“减负”目标。从“双减”政策的实际内容出发,“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科学利用课余时间”等理念成为指导教师布置作业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思想,教师会有效把握作业的质与量,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合理规划和布置作业。同时,教师会加大课后服务的力度,让学生能够在课后服务中缓解学习压力。所以,“双减”政策有助于实现“减负”目标,使学生的作业压力及心理负担等都能得到有效缓解。由此,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不断增强。其二,有助于实现“增效”目标。将“双减”政策中“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理念融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会致力于探索创新化的教学路径,进而使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中增强学习兴趣,最大化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规避课后辅导的乱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明显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也会有所增强。由此,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就能有效提升。可见,“双减”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二、“双减”政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

“双减”政策的颁布为基础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这是一次勇敢的嘗试。而如何将“双减”政策的思想和理念高效融于教学实践,是教师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教师应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发展目标及当代初中生的真实发展需求出发,对课堂教学、作业设置和课后服务等环节流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进行精心设计,从而构建“减负增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1.由表及里———实施深度学习计划

为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双减”政策强调提升教育和教学的质量,强化学校的育人作用。在此背景下,教师应遵循“由表及里”的教育理念,实施深度学习计划,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表层出发,明确知识内部的规律和内涵,并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实施深度学习计划时,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他们创造自主学习及小组探究的机会,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索的过程提高学习效果。在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情况下,学生对课后辅导班的需求就会降低,这为落实“双减”政策提供了前提和依据。具体来说,实施深度学习计划可以遵循如下流程。首先,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出自主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时间,提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值得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展开深度分析,由此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的深度思维。其次,在课中教学难点处,教师要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从多元角度思考问题,在思辨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共同突破学习难关。由此,深度学习的教育目标就能实现,“双减”政策也能扎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

例如,教学“生命的思考”这一内容时,为克服浅层教学的弊端,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教师在导入阶段可以向学生提出自主思考问题:“人的生命真的可以永恒吗?”在此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及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理论内容,展开思考和论证,并得出独属于自己的答案。在课中教学阶段,为让学生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等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创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小组成员间展开深入探讨和分析,进而践行深度学习理念。这样,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师的指导效果就能不断增强,这就间接节省了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和参加校外培训的时间。

2.新益求新———巧用现代教学技术

“双减”政策提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加强教学指导”的要求,只有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才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借助精简的作业提高学习效率。而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秉承“新益求新”的原则,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就能使课堂教学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及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合理设计现代化的教学计划,为学生营造科技化和体验感极强的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逐渐提高,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愈加多元化。

例如,教学“公民权利”这一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概念和类型,教师可以借助交互式的信息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等,开展互动化教学活动。在课程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借助资源平台搜集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生活案例,并将每一个案例都标注上号码,在完成理论教学后,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将这些案例传输到学生端,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是否体现出“公民的基本权利”、具体包括哪些权利等。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导,学生能够明确我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这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全面深刻,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呈现出不断攀升的状态。在此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需求就得到了体现,“双减”政策的目标也有可能达成。

3.一脉相承———建设课后服务机制

“全面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是“双减”政策中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后服务的有效性,才能满足初中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为此,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出发,秉承“一脉相承”的教育理念,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建设“减负增效”的教学机制。教师在课后服务中,要保证学生能够复习课堂知识、解决疑难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具体来说,课后服务机制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课后答疑,即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指导,让学生明确相关的概念和问题;第二,探究作业,即在班级内完成一部分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及与同学的相互探讨中提升作业的质量;第三,课后活动,即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脉相承的体验式教学活动。

例如,教学“亲情之爱”这一内容后,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然后在课后服务阶段集中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及时请教,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提高作业质量。最后,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应给予学生放松身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故事会活动,让学生利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和肢体动作,讲述自己与家人之间发生的亲情故事等,促使学生在讲故事活动中充分理解“亲情之爱”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掌握完成作业的方法和技巧,还能使身心得到放松。由此,减轻学生压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目标就能得以实现。

4.温故知新———健全课后作业机制

“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思想是“双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足以说明作业设计和管理工作是达成“减负增效”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秉承“温故知新”和“精益求精”的教育理念,健全课后作业机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需求,严格把控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避免陷入题海战术和校外培训的怪圈,以此践行“减负”和“增效”的教育理念。

例如,教学“踏上强国之路”这一内容时,为践行“减负”理念,教师可以将作业设置简化为理论作业和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段集中完成理论作业,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取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完成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观看《新闻联播》,感受改革开放政策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在对比家乡多年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认识到“改革开放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使中华民族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由此,学生既能夯实知识基础,又能深化学习感悟。

5.和衷共济———构建家校共育模式

“完善家校协同机制”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并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学生落入反复参与校外培训的旋涡。因此,教师应致力于构建家校共育模式,搭建家庭与学校的双向互动平台,借助线上资源平台和线下学习活动,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辅导方式,促使家长能够与教师采取协同一致的教育计划,进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学生的作业负担能有效缓解,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也能不断增强。

例如,教学“揭开情绪的面纱”这一内容时,为构建家校共育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微信群组、钉钉软件等,发布教育计划和方案,引导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观念,教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有效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家长和教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能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由此,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能完成基础的教学任务,还能达成德育目标,这与“双减”政策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

6.求同存异———引进线上教学平台

“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要求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线上教学服务,以规避校外收费培训现象。为此,教师可以引进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以“求同存异”的思想与教师、同学展开互动交流。这样,学生不仅能获得教师的针对性指导,还能通过线上平台及时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钉钉教学软件定期开展免费线上服务活动,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问题进行互动答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并通过在线查阅资料、辩论分析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由此,学生不仅能突破学习难关,还能在思辨和论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构建“减负增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就要全面分析和深入解读“双减”政策,将相关理念渗透于課堂教学,真正为学生谋福利,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情绪状态,身心健康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门保林.紧扣立德树人切实减负增效[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

[2]李慧敏.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作业减负策略:变式训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1).

[3]张燕,陈含笑,徐洁.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的意义、困境与应对[J].中国德育,2021(20).

[4]罗诚钢.“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探索[J].学园,2021(25).

Discuss on "Reducing Burden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in Moral and Legal Classroom Based on"Double Reduction"

Huang Junfei

(Tianjiabing Middle School,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Nantong 226000, China)

Abstract: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is an advanced educational concept bor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quality education.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students burden and psychological pressure in learning, and return the status of learning subject to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should devote themselves to integrating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into it and build a new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reducing burden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analyz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practicing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from the aspects of implementing the in-depth learning plan, skillfully using modern teaching technology, building the after-school service mechanism, perfecting the after-school homework mechanism, building the home school co education model and introducing the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Key words: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reducing burden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new type;teachingmodel

猜你喜欢

新型减负增效初中道德与法治
轻摆渡,济江川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