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州城市核心功能区的背街小巷品质提升研究

2022-05-30冯宁馨王安国奚晟翔周桂香蒋凤昌

建材与装饰 2022年15期
关键词:背街泰州小巷

冯宁馨,王安国,奚晟翔,周桂香,蒋凤昌

(1.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江苏永泰建造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泰州 2253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随之快速扩张,越来越多的城市病也应运而生,诸如城市交通拥堵、自然环境恶化、公共空间不足等,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日趋明显[1]。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情况,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针对“城市病”问题的“城市双修”指导意见,通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区的品质[2]。

泰州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具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在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的进程中,市政府突出补缺、补短、补强,高标准实施一批基础性、先导性和标志性工程,建设高品质、有温度、宜居宜业的秀美水城。其中背街小巷是城市的“微动脉”,常常直接与居民的住宅相连,与居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息息相关居住场所,是城市的一个缩影,是城市治理最容易忽视的角落。泰州老城区的背街小巷主要集中在海陵区迎春路两侧(图1)。通常给人一种“脏乱差”的印象,存在生活设施不完备、环境条件较差、交通秩序混乱等情况,这样的“里子”与现代城市高楼大厦的“面子”形成鲜明的对照,成为“城市病”的一种,是城市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贯彻执行2017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总体要求,显然对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治理成为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区品质的重要工作内容[3]。

图1 泰州城中街道的背街小巷现状(迎春东路南侧)

1 背街小巷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对泰州背街小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城市背街小巷的“里子”已经有所治理,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对症下药地开展精细化的治理工作,为市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背街小巷环境,从而提升泰州城市核心功能区的品质。突出的问题包括精细化治理理念不强、多种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不够、缺乏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的标准、资金投入不足和专业人才不足4个方面。

1.1 精细化治理理念不强

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与传统管理的理念冲突根深蒂固[4]。一方面,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传统的管理理念下,政府的重心在于“经济”和“政绩”,注重城市的外部形象打造,包括城市的主次干道建设,而忽视背街小巷这一“毛细血管”,而精细化治理应考虑人和社会的重要性,群众最真实的需求。人性化的理念在城市背街小巷的治理中应细化到方方面面,小到垃圾桶、公厕的设置,大到背街小巷的环境、交通、安全等,都需要以居民需求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另一方面,两者的管理模的差异显著,传统管理模式的粗放,体现出“运动式”“经验式”的管理方式,诸如应付检查、临时补救、完成突击检查任务等做法,不能适应现阶段居民对背街小巷的精细要求;精细化治理要求做精做细,必然需要将背街小巷的服务划分为每个网格,细化任务,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

1.2 多种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不够

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不够是一种觉的现象。城市背街小巷治理工作目前主要由政府单方面承担,忽视了社会多方面力量的参与[5]。这些社会力量包括第三部门、私人企业、社会公众等。另外,在当前的背街小巷治理工作中,市场化的力量还不足,很多背街小巷的工作还停留在政府独揽一切的阶段,在引入市场化机制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完善,政府缺乏对专业技术团队的引进,难以保证背街小巷的复杂问题得到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解决。

1.3 缺乏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的标准

对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标准化的规定还不够细致,没有制定出相对完善的标准和规范,这使得管理人员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规范的操作性不强,针对性也不够。城市背街小巷涉及的问题十分细致烦琐,标准化的治理框架是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的保证[6]。有了标准化的框架,能够在背街小巷治理的各项工作中有依据可循,治理人员可以依照标准判断行为的对和错,判断管理效果的好坏等。同时,缺乏相应的标准,也不利于对治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考核。

1.4 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不足

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的投入资金和专业人才不足。长期以来,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投入主要是城市的“面子”上,为了打造靓丽的城市形象,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城市的主干道及临街高楼大厦上,而忽视了对城市背街小巷“里子”的投入,在公共财政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政府工作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对背街小巷问题的精细化治理工作。在人才队伍方面,城市背街小巷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不足,相关部门的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城市背街小巷基层工作人员的组成很多是由老人、妇女等组成,缺乏年轻、高学历和专业性的人才队伍。同时,政府部门缺乏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另外,该类基层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普遍不高,很多大学生也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造成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稀缺现象,背街小巷治理的队伍建设相当薄弱。

2 “城市双修”精细化治理措施

要精细化治理泰州城市核心功能区的背街小巷,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转变治理观念,加大资金和专业人员投入,引进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制订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标准。同时,基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念,对背街小巷进行精细化、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和品质提升[7]。结合城市功能理论所涉及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特征,深入研究提升完善泰州城市核心功能区的背街小巷,改善群众身边环境,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生活城市”、幸福之城、“祥泰之州”。

2.1 以人为本、精益求精地“修补”背街小巷

依据不同类型的街道小巷进行建筑立面设计和灯光设计。建筑物和城市家具的修补设计要遵从整体性,注重整体意义上的美观,从背街小巷元素的设计,到背街小巷家具材料的挑选,再到背街小巷工程的具体施工都需精益求精。灯光设计的人文关怀要点:对于标志性的公共建筑物,通常会选择较为明亮的灯光,凸显建筑的重要性和气氛的活跃性;对于商业的街道,通常选择LED 灯光来增加商业的氛围;而对于居民区,则通常选择相对柔和的灯光,给居民营造一个静谧的居住环境,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同时还需注重绿化,逐步扩大背街小巷绿化面积,为附近居民创造一个休闲舒适的环境[8]。泰州稻河湾街区(图2)的修补改造获得良好的效果,这是可以推广于老城区其他部位的“修补”措施。

图2 泰州稻河湾街区

2.2 注重泰州历史文化,保留背街小巷的文化内涵

泰州的“古税务街”“老街”等修补改造,体现了泰州盐税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但是对于附近的背街小巷未能考虑整体性融合“修补”。例如对于距今700 多年历史的钟楼巷(图3),目前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第一批“省级创业型社区”,有影吧、茶吧、咖啡吧、服装创意设计等多种类型产业入驻。本来文化底蕴深厚、周边文物古迹众多的文化地段,原本从北至南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脉络,目前割裂感较重;四周的商业建筑将街区围合,把消极的空间界面都留给了地块内部,降低了地区本身的土地价值和蕴藏的文化影响力;主要巷道空间能日常行人、自行车、三轮车混杂,交通问题对将来的发展有很大制约;通过前期改造,市政综合管网均有所改善,环卫设施也有所完善,但随着餐饮等一系列对卫生有影响的业态入住,环境需常态化管控。

图3 钟楼巷现状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课题组建议对钟楼巷进行进一步的修补完善,注重历史文化内涵的修复,提升该功能区的品质。主要“修补”措施如下。

(1)重新规划设计: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突显城市特色和魅力,延续以居住功能为主体,适度的商业休闲、文化创意、旅游等多种功能并存的理念,实施整体性保护,实现街区见人、见物、见生活,让街区留形、留神、留人。

(2)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时代发展新要求之前的关系,尤其要加强该街区与乔园、学政试院、城隍庙等文化遗产关系的研究。规划层面统筹性,以老城“三路三河三街区”规划中钟楼巷的定位为出发点,整体统筹规划,分布实施。

(3)基础改造整体性,除钟楼巷、关帝庙巷外,需梳理断头巷道,实现街区巷道微循环。路面修复、墙体出新、店招规范、入口提升进行系统改造。

(4)设施配套实用性,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地可适时往地下寻求空间;内部游园结合使用情况逐步优化提升。

(5)借鉴苏州市对古城的保护经验,打造泰州老城保护信息平台,摸清家底,建档立案,建立平台,整体展现。氛围营造多样性,增设古巷标识、导游地图、电子大屏、墙面水彩,开设古韵钟楼微信公众号,以线下线上同步宣传方式,不断适应年轻群体的审美情趣与消费习惯。

3 结语

依据《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为内涵,切实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基于“城市双修”理念规划设计和提升背街小巷的品质,促使泰州老城区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充满生命力。

猜你喜欢

背街泰州小巷
《古村小巷》
幸福水天堂——泰州
北京市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成果展示
小巷深处
泰州古韵
北京设立“街长”“巷长”专治背街小巷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
便士小巷
泰州举办2011中国 泰州梅兰芳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