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模式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有效性评价

2022-05-30孙丽孟庆强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医护医护人员卫生

孙丽,孟庆强

1.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山东滨州 256800;2.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国资科,山东滨州 256800

由于医院日常运营期间所接触的患者较多,造成院内存在多种细菌和病毒,很多身体免疫力较差的患者入院后,有较高的感染风险[1]。医院感染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患者的健康, 不仅给医护人员和患者自身带来压力,还对医院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目前,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获得很大进步, 但依然存在医院感染现象,很多抵抗力较差的患者,或易感人群、早产儿等,在住院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使感染率上升,加之各种诊疗期间的侵入性操作,比如引流管、介入治疗术、微创术等,均会使病原菌侵入机体,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3-4]。 医院感染不仅消耗医疗资源,还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医院需加强感染防控措施的运用,以推动管理质量的提升,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医护一体化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是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成效较为显著的应用方法,不仅对医护人员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说明,还在此种管理模式下使管理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能保障医院各项管理措施的顺利落实[5]。对此,该研究探讨对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60 例患者及60 名医护人员开展医护一体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干预后医院感染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60 例患者及60 名医护人员作为观察对象,以开展医护一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模式前后为分组依据,实施前组共30 例患者及30 名医护人员,该组中,患者男14 例,女16 例;年龄18~85 岁,平均(46.55±6.69)岁;该组医护人员分别含医生12 名、护理人员18名;年龄23~45 岁,平均(27.59±3.36)岁。实施后组30 例患者及30 名医护人员,该组中,患者男16 例,女14 例;年龄19~82 岁,平均(46.01±6.21)岁;该组医护人员分别含医生13 名、护理人员17 名;年龄22~43 岁,平均(27.01±3.25)岁。两组患者及医护人员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纳入标准:该次研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相关同意书。 该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准许。

1.2 方法

在管理前运用常规措施,规范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展开医院防控管理,强化防护技巧。 管理后开展医护一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具体如下。

1.2.1 健全规章制度 医院需建立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并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自身行为。制度可提高科室考核成绩以及考核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在规章制度建立同时,需规范实习生、后勤人员、护工各项操作,并加强预防控制教育,对于重点科室和重点部门的医护人员,则需加强管理,对于实习生的带教,需要带教老师起到科学的示范作用,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性,并定期对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减少感染源。

1.2.2 重视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 从根源上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手卫生起到重要地位。 医院需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定期监测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洗手依从性,保证每一次洗手的合理以及规范。 在手卫生培训的同时,建立惩罚制度,改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 对于医院内的保洁或工勤人员,也需进行手卫生教育,尽可能减少传播途径。

1.2.3 控制感染源头 医院需筛查感染源头,并对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多加监测。尤其对于重点科室,如ICU 重症病房等,需加强医护人员对重症病房感染知识的教育,减少感染的发生。 针对需要进行插管或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护理,避免在机械通气后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另外,针对特殊人群,如结核感染患者,更需加强干预,筛查医护人员,并明确医护人员是否接种相关疫苗,保护健康人群,分析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结果,提高筛查效果。

1.2.4 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需建立对于抗菌药使用的相关制度,避免出现抗生素滥用现象。 严格根据处方和书面指导,减少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

1.2.5 培养专业人才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需要专业人才辅助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作为新兴交叉性学科,需要对不同背景的人才展开规范教育和培训,填补在学校教育中的空白,尝试培养专业性人才,保障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降低。

1.2.6 寻求网络技术支持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准确度。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可对全院医院感染进行主动监测,信息技术能通过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实施主动监测,向管理部门提出干预方式、治疗和预防控制等措施,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1.2.7 结合多种管理工具,提高管理效果 在医院感染管理实践期间,可运用多种管理工具提高院感管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比如采取PDCA 循环管理办法,能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并针对一些不良现象提出改善措施,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的相关学习,提高预防意识。并定期开展相关会议,吸取成功经验,并从失败中找寻原因。 或开展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模式,此种管理办法属于前瞻性管理模式,能够将事情一次性做好的管理理念用于事情预防当中,组建管理团队,绘制相关流程图,对失效模式以及原因制订改进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抽查合格率比较:对于开展医护一体医院感染预防前后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抽查,抽查内容包含护理人员着装规范、手卫生、输液流程规范、消毒液使用、医疗物品分类、多重耐药菌处置、职业暴露后处置7 项内容纳入抽查范围,比较两组合格率;②医院感染率比较:开展医护一体医院感染预防前后出现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感染概率越高表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越差;③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含七步洗手法、戴手套免洗指针、接触无菌物品时3 项考核内容,单项考核标准为百分制,分值越高表明手卫生掌握情况越好;④职业暴露发生率:对开展医院感染预防管理前后医护人员发生锐器刺伤、血源性感染、化学性及传染性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⑤紧急处理情况比较:对发生医院感染或职业暴露后,医护人员局部紧急处理及用药处理率展开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据了解,瑞丰生态投产应用的“碳能结晶”技术作为一款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新型肥料产品的生产工艺,目前在国内还未广泛应用。“碳能结晶”工艺技术利用了生物酶的催化作用,将有机酸类水溶性碳营养物质和无机盐类大中微量元素养分反应形成复盐结晶,通过该工艺升级的新型功能肥料产品的水溶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于土壤修护、植物碳营养补充也具有良好的功效。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两组医护人员抽查合格率比较

实施管理后,医护人员着装规范、手卫生、输液流程规范、消毒液使用、医疗物品分类、多重耐药菌处置、职业暴露后处置抽查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两组医护人员抽查合格率比较[n(%)]

2.2 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

实施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n(%)]

2.3 实施前后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结果显示,实施管理后医护人员各项指标评分显高于实施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比较[(±s),分]

表3 实施前后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比较[(±s),分]

时间七步洗手法戴手套免洗指征接触无菌物品时实施后(n=30)实施前(n=30)t 值P 值94.21±3.22 76.55±4.33 12.675<0.001 88.16±5.21 69.06±2.36 18.291<0.001 87.16±5.21 69.66±2.36 11.850<0.001

2.4 实施前后两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概率比较

实施管理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概率明显下降,低于实施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实施前后两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概率比较[n(%)]

2.5 实施前后两组医护人员紧急处理情况比较

实施管理后,医护人员局部紧急处理及用药处理率较实施管理前呈更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实施前后两组医护人员紧急处理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医院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医院感染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医疗质量,对患者身心带来损害,并加重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6]。近年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在相继发生,提升了卫生部门对医院管理者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关注[7]。 针对于近年来出现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大致为以下内容。

3.1 医院感染管理较弱,制度不健全

3.2 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医院作为独立的机构,人力资源是提高管理效果的重要力量,对贯彻制度监督和执行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员配置的合理性能保障医院感染工作的顺利落实。虽然很多医院都成立了感染管理委员会,但大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名无实,这些机构的存在,不利于医院感染的监测和工作的开展[9]。管理队伍需提高专业人员数量,尽可能完善医院管理措施,使专职人员作用得到发挥。

3.3 形成医院感染因素较多

医院属于公益性组织,在用药方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对患者身心带来损害,还会加重感染概率[10]。 另外,侵入性操作,比如插管、手术等相关技术日渐成熟后,被广泛用于临床,增加了医院感染率。

3.4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

医护人员作为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对手卫生认知程度的高低与医院感染控制效果具有直接联系,很多医护人员在诊疗操作前后,手卫生依从性较差,对患者可能出现感染的考虑较少,未能顾及患者健康,进而埋下了安全隐患。

3.5 医院设施、布局不合理

医院作为人流量较大的场所,是医生和护士、患者及其探望人群的来往场所,环境十分嘈杂,容易滋生病原菌,并造成繁殖,形成交叉感染[11]。 医院建筑区域的用材也会造成空气质量受到影响,而各科室之间的布局,如手术室,ICU 等存在空间、设备不足等现象,很多医疗废物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分类处理,会造成病原菌附着在相关设施的表面,增加了与患者的接触机会,造成感染发生[12]。

开展医护一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能够对医院日常运行起到重要作用[13]。 此种管理方式属于感染防控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在开展管理前,会对相关人员展开院感培训和考核,合格后的医护人员才能参与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需加强消毒隔离、传染病检测、手卫生依从性、废物处理管理标准等相关内容,增强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院感预防知识,并明确管理院感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在开展管理工作期间,医院需设立专业的管理小组,进行院感预防和控制,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清晰地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展的必要性,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护理[14]。 另外,医护人员需将患者放在核心的管理位置, 改变传统的医疗习惯,并通过分析临床上容易遇到的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保障患者入院就医时,医院感染率能够得到控制。

护理人员方面,由于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日常接触中最为频繁的人群,需对患者健康起到预防保健作用[15]。护理人员需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落实各项管理,确保护理措施顺利开展,并对患者展开感染预防的相关知识讲座,以提高院感管理控制效果。医护一体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规整医疗废物,并落实消毒隔离控制措施和传染病监测措施等。在医院感染监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医院感染管理效果。 上述研究中发现,在医院开展医护一体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控制措施后,医护人员着装规范、消毒液使用、输液操作规范、手卫生、医疗物品分类、多重耐药菌处置、职业暴露后处置各项指标抽查合格率明显提升,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 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各指标分值较高,职业暴露概率得到管控,局部紧急处理和用药处理情况均有所提升(P<0.05),突出了医护一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开展医护一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管理具有推动作用,可规范医护人员各项操作,提高手卫生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及职业暴露概率。

猜你喜欢

医护医护人员卫生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保护环境卫生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