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以及对降低院感率的影响

2022-05-30廖园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合格率医疗器械全程

廖园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供应室,广西河池 547000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工作是手术室及病房的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等。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更是控制院感率的重要场所[1]。 消毒供应室自身就是各微生物主要聚集场所,一旦管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医疗器械不合格,引发医院感染。院内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医院以后发生的感染,但是并不包括患者在入院以前就已经发生感染或者在入院时就已经处于潜伏期感染现象。 基于此确保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2-3]。 该次研究中主要分析2020年1—12月该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情况,并选择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20 名工作人员,探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对降低院感率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总结该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情况,其中下半年工作中实施了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命名为A组),而上半年则未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命名为B 组)。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20 名工作人员均为女性,年龄32~51岁,平 均(41.50±2.56)岁;工 作 时 间0.6~21年,平 均(10.80±1.38)年。 A 组628 件医疗器械中,内科有336件、外科有292 件;B 组630 件医疗器械中,内科有330件、外科有300 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管理制度: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优化供应室工作流程。由供应室工作经验丰富人员组成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在小组成员带领下分析出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弊端,并制订健全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其次通过讨论的方式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弥补不足之处。最后加强与各科室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各科室的需求,提升工作效率。(2)培训管理:对工作人员展开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围绕供应室工作展开, 培训结束后统一进行考核,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3)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如下。 ①布局:保证供应室的干净、整洁,做到空气流通、充足光线。 科学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包括包装区、清洁区、灭菌区等,灭菌区及无菌存储区温度维持22℃、清洁区温度维持20℃。 每天定时通风换气,维持湿度50%,指派专人管理已消毒物品与已污染物品,严禁其他工作人员触碰,一旦触碰需重新消毒处理,针对已经报废不能再使用的器械严禁进入供应室内,做好详细登记后统一处理。 ②回收:回收的医疗器械需要当面清点数量,并检查有无缺损、性能状况等,做好登记记录。 ③清洗:针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清洗之后需要仔细认真检查,确保器械表面没有残留的微生物。 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医疗器械,需要将可拆分部件拆分开,然后逐一清洗。 表面有血迹或者有锈斑医疗器械,尽可能加大器械与蒸汽接触面积,确保消毒质量。 医疗器械清洗完成之后,需要仔细认真检查,确保清洗合格后再进入下一流程。④分类:清洗、消毒完成的医疗器械需要按照性能不同进行分类,在分类时检查器械性能是否良好,针对性能差的器械需要及时更换,以免影响到临床使用。质检工作人员通过光源放大镜对医疗器械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不合格器械需重新进行清洗处理。 对于有锈迹的器械应先除锈,然后涂抹专用润滑油进行保养。⑤包装:对合格医疗器械进行配置装包,首先是急救包,其次是双钳包、单钳包。包装之前对器械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同时核对数量、型号等信息,将相关工作编号置于包装内,包装外需要贴灭菌标识,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⑥发放:发放无菌包的原则为先进先发、后进后发,满足各科室需求。发放无菌包之前核对无菌包的有效日期等信息。

1.3 观察指标

①工作合格率:对比两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合格率。清洗的合格标准为医疗器械在放大镜下光滑,经纱布擦拭之后并没有污染物、残留物;检测局部细菌,按照《消毒标准及相关法规编绘》[4-5]中相关标准从外观的完好程度与包装流程对包装合格率进行评估,Ⅰ类与Ⅱ类物表菌落总数<5 CUF/m2,Ⅲ类物表菌落总数<10 CUF/m2,Ⅳ类物表菌落总数<15 CUF/m2。

②院感率:对两组均进行1 300 次监测,比较医院感染发生率。

③消毒供应室满意度评分: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由工作人员以不记名方式在实施管理前后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进行评分,得分0~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满意程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工作合格率比较

A 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合格率明显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工作合格率比较[n(%)]

2.2 两组院感率比较

A 组院感率明显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院感率比较

2.3 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室满意度评分比较

A 组实施管理后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室满意度评分(物品标识、消毒灭菌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文书记录、微生物检测、工作流程)均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实施管理前后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室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3 实施管理前后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室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B 组(n=20)A 组(n=20)t 值P 值物品标识70.21±3.66 88.97±5.74 17.429<0.05消毒灭菌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文书记录71.33±3.72 86.78±5.53 14.661<0.05 70.15±3.63 85.61±5.41 15.008<0.05 72.17±3.83 88.47±5.66 15.085<0.05微生物监测 工作流程72.55±3.98 89.36±5.80 15.114<0.05 71.57±3.79 88.69±5.70 15.818<0.05

3 讨论

于该研究中通过比较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与未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应用效果发现,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后工作合格率明显提升,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也予以了高度评价,重要的是院感率下降显著。

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是新型管理模式,较为重视工作流程规范化和细致化,通过强化工作流程来提升工作质量[6-9]。 伴随着医疗模式不断改革,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在医学中逐渐被应用、推广,均取得了不错成绩[10-11]。 将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应用到消毒供应室管理工作中,通过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明显提升了工作质量,进而院感率下降。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价值如下:(1)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细化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完善了工作中的不足、缺陷,从而制订出了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全面监控了消毒供应室的整体工作,医疗器械消毒质量提升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自然降低。(2)消毒供应室的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复杂,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也可以说关系到整个医院,所以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应高度重视[12-15]。 消毒供应室的操作应严格按照制定标准进行,避免回收医疗器械被再次污染,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与患者生命安全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医疗器械合格率明显提升,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质量控制小组的成立监督了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情况,间接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②消毒供应室全体工作人员均参与到了管理中,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调动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人翁意识,随之工作质量提升。 ③通过开展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④规范了清洗、灭菌等工作流程,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升了工作人员重视程度。 ⑤在工作各环节重视检查,确保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3)消毒供应室与临床各科室之间均有着密切关系,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各科室的工作质量。通过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不仅规范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流程,更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从而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有所提升,可以及时、有效满足临床各科室需求,因此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应用到消毒供应室中,可有效降低院感率、提高工作质量,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合格率医疗器械全程
医疗器械检验数据修约问题的探讨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提高铝电解电容器合格率的多元化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