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处理中质量控制管理的应用分析

2022-05-30郑东秀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医疗器械器械

郑东秀

信宜市妇幼保健院供应室,广东茂名 525300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较为重要的部门,间接为患者服务,主要工作是对污染后器械、相关的物品实施灭菌、消毒、清洗,为每一个部门提供无菌的物品和器械。消毒供应中心不会和患者直接接触,但是在整个医院中是病原微生物和污染物的聚集地,如果管理不恰当,会导致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1]。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好坏关乎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处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在该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需处理的150 件器械,旨在探究质量控制管理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消毒供应中心需处理的150 件器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 件,研究组75 件,所有器械均为医院常规使用的。两组器械的基础处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实施监督和指导,按照制定的相关制度进行操作。

1.2.2 研究组 实施使用质量控制管理,操作内容有:①管理人员。提高人员专业素质,避免工作中产生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帮助人员及时了解、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等知识,提高对于消毒器械的保养和使用的认知;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避免发生感染,保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 ②管理环境。在工作中,根据制定的制度规划工作环境,分区防治器械,隔离措施安排到位。 清洗后的器械需要放置到固定的位置,隔离工作区域,对于工作人员的出入情况进行控制,进入工作区域中需要消毒处理,有效避免器械受到污染。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全方位地打扫工作区域,同时消毒灭菌。限制外来人员的出入,避免将病菌带出,影响其他人员。 ③管理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不仅监督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保证灭菌消毒过程中依照制度实施。告知每一个部门的消毒灭菌质量,针对产生的问题实施分析,找到关键点,对工作进行改进。④流程。详细安排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按照先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存放的顺序处理相关的器械。 重症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首先要应用消毒剂浸泡,之后清洗,对于齿槽、缝隙等位置需要重点清洗,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拆卸刷洗,应用流水冲洗,结束后,迅速包装起来,避免发生污染。 在工作中,管理人员监督相关的工作人员及管理每一个环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形成固定的体系,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工作可以顺利地实施。 清洗医疗器械,定期维护和检查消毒设备,保证日常可以正常使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医疗器械消毒质量,包括灭菌、包装、回收、洗涤的合格情况。

(2)比较两组消毒灭菌质量,包括包装质量、清洗质量、回收供给。 满分为100 分,最终得分越高说明质量越好。

(3)比较使用两组手术器械的院内感染情况。 对两组不同质量控制管理方式的器械在清洗消毒后30 d 之内进行手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院内感染的种类包括:导管相关性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及伤口感染等。 在这30 d 内全部选取的手术患者都需要符合下述相关要求:①未在同一时间段内接受多次介入性的手术操作;②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全部都依据临床中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及每个患者不同的药敏检测结果来合理使用相关抗生素药物;③全部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时所用的相关药品全部都符合要求,均为合格品;④使用血制品或者输血患者,其所接受的制剂及供血全部都确认未被污染且无菌;⑤全部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接触的相关物品、空气等全部都有同一组医护人员来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消毒,且确认消毒结果全部合格,未发生污染;⑥全部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免疫力均处于正常范围;⑦所以患者全部都未存在明显的疾病谱变化。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疗器械消毒质量对比

研究组灭菌不合格、包装不合格、回收不合格、洗涤不合格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疗器械消毒质量对比[n(%)]

2.2 两组消毒灭菌质量对比

研究组包装质量、清洗质量、回收供给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消毒灭菌质量对比[(±s),分]

表2 两组消毒灭菌质量对比[(±s),分]

组别包装质量清洗质量回收供给对照组(n=75)研究组(n=75)t 值P 值80.2±3.5 97.3±4.1 11.783<0.05 80.3±3.6 97.4±4.2 12.473<0.05 75.3±2.2 95.7±3.8 13.896<0.05

2.3 两组手术器械的院内感染情况对比

研究组手术器械的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器械的院内感染情况[n(%)]

3 讨论

随着临床中当代医学诊疗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在临床中开始更多地开展相关高难度手术,如微创外科手术、显微外科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心脏手术及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等[3]。因此,也对临床中对手术器械的功能、灭菌及清洗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台手术想要确保成功,离不开整个手术团队所有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与此同时也与相关手术器械的良好供应存在着直接的关系[4]。所以,临床器械管理人员一定要充分做好相关手术器械的保养维护、灭菌清洗及供应计划等工作,同时也是确保手术获得成功的一项必备条件及基础。

最早在公元二世纪时,华佗在麻醉辅助下实施了开颅及开腹手术; 随着医疗技术及设备的持续发展进步,到今天能够在显微镜辅助下进行各种高难度的显微外科手术[5]。截至现在,所有的临床外科医生全部都需要通过手术器械的辅助及帮助才能够顺利完成手术,所以外科手术相关操作的一项最基本工具就是手术器械[6]。 与此同时,在各项临床操作过程当中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经指出,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的关键措施是消毒、清洁、隔离、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结果和通过结果来评价效果[7]。 WHO 在针对器械的相关清洗消毒推荐原则中明确指出,针对污染器械进行消毒的必要步骤就是初步清洁。 为了预防感染,使用相关医疗用品后一定要依据Spalding 分类来实施消毒,同时在进行消毒前,一定要谨慎地依据手册中的相关规定内容来清洗[8]。 在使用医疗器械之后一定要彻底进行清洗,将上面的相关有机物,如体液、脓血及血液等进行去掉,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环节。 假如无法从器械中将污物彻底清除干净,任何可能残留的有机物都能够在微生物表面构成保护层,对灭菌系统跟微生物之间的接触进行阻碍,或者使其作用延迟,妨碍灭菌气体与微生物进行有效的接触,不管是哪种灭菌方法,都有可能失效。

在医院中,预防感染的主要部门为消毒供应中心,此部门在医院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部门,对于医院中所使用的器械实施消毒灭菌、清洗。消毒供应中心日常的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医院感染控制,及时反映出医院的服务质量,如果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有疏忽,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9]。 随着医疗水平增高,不同的医疗器械都被引进,少数器械的结构比较复杂和精细,为日常消毒灭菌等工作增加难度,所以需要对目前的工作现状实施改进,有效增加清洗质量。 一般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均有问题,会导致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质量不能满足科室需求,引起感染事件。 管理消毒供应中心,需要严格控制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经过灭菌之后的器械可以应用在临床中[10]。

目前消毒供应中心有较多的问题,以此建议以下内容:①提高工作流程的管理力度,在消毒灭菌过程中需要按照制度进行;②对消毒供应中心环境加强管理,有效保证器械存放环境没有被污染[11]。 在管理消毒灭菌工作质量时,需要和每一个科室保持联系,了解工作流程中的弊端实施改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培训的方式减少工作失误,提升所有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应用质量控制管理,可以帮助对应的工作者了解自身的职责,还可以在管理消毒中更加精细化,定期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促使各个流程均可以正常实施,避免发生因为消毒不当导致的感染。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可以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每一项工作都可以有章可循,有依有据,提高质量合格的概率以及工作效率,保证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杀菌质量。 为了更好地使医疗器械清洗彻底,在完成回收之后还需要定期将物品和保存的容器清洗浸泡消毒,还需要进行消毒处理措施,选择对应并且有效的消毒液,匹配科学性的配件,正确应用消毒液[12]。 定期监测浸泡医疗器械的消毒液浓度,避免在消毒过程中因为发生污染现象,影响消毒效果,还需要避免粉尘和微生物造成消毒液污染。在消毒过程中,要保证消毒液和消毒的物品可以充分接触,完成相关操作之后还需要标注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提高工作人员对消毒灭菌相关知识培训工作,掌握消毒和灭菌的正确方法,提高消毒的质量。 消毒灭菌处理之后还需要进行分类核对,避免不同的种类发生混淆,更好地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准确辨认出,提高包装的合格率。在包装好医疗器械时,需要对器械的性能、种类、规格进行仔细检查,根据不同的要求包装,之后再对消毒标识、失效日期等进行仔细核对,方便工作人员可以准确地识别器械,降低误发概率[13]。

临床比较常用的再生性医疗器械为手术钳和手术剪,为了改善患者感染状况的发生和抑制感染率,需要加强控制对医疗器械灭菌和消毒环节, 保证清洗彻底性,将医疗器械表面血迹和污迹等彻底清洗干净。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每一个消毒过程进行检查,保证质量监控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需要保证质量控制管理可以顺利和有效的实施[14]。 配制消毒液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浓度的准确性以及消毒溶液的剂量,保证消毒物品和消毒溶液可以完全接触,避免影响消毒效果。 如果出现灭菌不合理或者包装不合理的现象需要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做出针对性的处理方式,保证灭菌的效果,加强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显示,质量控制管理实施后,大大的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的质量,研究组包装质量、清洗质量、回收供给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说明,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包装质量和清洗质量。

管理消毒灭菌的工作质量与临床科室保持较为亲密的联系,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经过培训等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减少失误。 质量控制管理措施不仅可以帮助消毒管理更加精细化,还可以促使对应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定期的培训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提高业务能力水平,保证每一个流程都可以顺利进行,避免因为消毒不当而导致感染事件的发生[15]。 管理人员需要总结相关的流程,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 研究组灭菌不合格、包装不合格、回收不合格、洗涤不合格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从此结果中可以认为,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提高清洗的合格率。

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的一种重要措施就是对器械进行有效的灭菌处理。进入人体器官组织的相关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会对血传播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直接性的威胁。而最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彻底清洗及消毒灭菌。研究指出,在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中实施有效、科学的质量控制管理,能够使得院内感染风险显著降低,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16]。 但是目前临床中主要常见的是对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价,较少见对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的评价。

该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手术器械的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果提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处理中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可有效降低发生院内感染的比率。 同时也说明,通过实施质量控制管理,不仅能够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水平提高,同时还可以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发挥较高的价值[17]。

该研究中所采用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案,其主要内容为控制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与此同时,还进一步围绕怎样有效提升清洗消毒质量,给予工作人员开展并实施的专业性的培训,使得工作人员的操作严谨性及专业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使得消毒质量及效果显著提升;同时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制度,确保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临床工作,从而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水平得到巩固,降低发生因为器械原因而导致相关医院感染的风险及比率[18]。

在该研究中,选取的件数比较少,研究结果可能有一定的误差,所以在之后的研究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处理中,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医疗器械器械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医疗器械检验数据修约问题的探讨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外来手术器械一体化规范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
消毒供应中心标准操作程序在骨科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