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路径探索

2022-05-29张涛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安全绿色生态

张涛

关键词:绿色;生态;安全;化工产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2-0130-0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推动建设江苏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我国及江苏省内化工产业现状

(一)我国化工产业现状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产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我国石油与化工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2.3万亿元,利润总额6 683.7亿元,进出口总额7 222亿美元。目前,我国石化产业规模位列世界第二,其中化学工业在2010年超越美国,位列世界第一。截至2019年11月,规模以上石化企业26 203家。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共有676家,其中国家级化工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57家,省级化工园区351家,地市级化工园区268家。

但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我国化工行业结构化矛盾的短板也十分突出。从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产业结构看,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炼制业和基础化工原材料产业这三大类,而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还很低,产品结构主要集中在价值链的中低端,企业产品结构雷同的现象也十分突出。全行业的供给结构同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结构差距还很大,矛盾突出,如2019年石化进出口贸易的逆差达到了2 683亿美元。

我国化工行业产品结构在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和产品结构的雷同,使企业在生产上大量压缩成本以扩大利润的相对空间,造成对污染治理、安全防范等方面投入的减少和忽视,形成了生态安全和生产安全的巨大隐患。

(二)江苏化工产业现状

据统计,自2008年起,江苏化工产业对全省GDP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是全国化工产业排名第二的省份。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省石化工业规模以上企业3 224 家,占到全国的12.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 915.44亿元,占全国近10%;实现利润总额708.61 亿元,占全国的10.6%。江苏作为化工大省,化工产业在拉动省内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江苏沿江地带已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石化产业基地。如扬州沿江化工区、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区、常州滨江工业区、宜兴国际环保科技园、江阴新材料工业园、张家港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太仓石化工业园、中国氟化学(常熟)工业园等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均已形成经济规模。著名的大型化工产业基地在地域上的集中使沿江化工园区显现出产业集聚现象。

但与此同时,受国内整个化工产业短板的影响,江苏化工产业也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小而散”,技术创新意识不够,拥有核心技术不多,产业链短、产品档次低,高质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少,“三废”达标率较少、能耗和物耗较高等突出问题。同时,化工产业带来的污染问题、安全问题、民生问题、社会稳定等较为突出,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隐患和痛点。因此,建设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已经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中外化工产业走绿色生态安全道路的路径借鉴

(一)国外化工产业转型路径

德国、美国、日本是世界化工三大强国。从历史上看,三个国家的化工产业都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历史,既享受了化工产业带来的经济红利,也付出了惨痛的污染代价。正因如此,三个国家在发展绿色化工方面有着各具代表性的特色路径。

1.德国化工企业走上绿色发展道路的主要驱动力是政策压力、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德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对化工企业生产各个环节提出要求,严格控制企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促使化工企业能够通过实施绿色战略获取额外收益,从而调动企业主动作为的积极性。

2.美国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是以技术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全面垄断高端技术及产品,政府通过政策措施全力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化工产业领域始终处于价值链高端位置,不仅维持本土化工产业稳定发展,同时也实现了污染转移与价值集中的目标。

3.日本作为进口替代型国家,主要通过推动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如日本的鹿岛石化产业集群内上下游产品链接,并产出许多衍生产品,形成了完善的化工体系。同时,设施共享的做法也促使跨国公司获取规模及范围两种经济效应,价值链一致且与第三方服务公司合作的化工企业组合成石化产业集群,各方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全面发挥一体化的效用,形成一个由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大而全的石化产品供应基地。

(二)国内化工产业转型经验

上海化工區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大型化工集中区之一。一直以来,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以下方法促进精细化管理,使上海化工区多年来都位居国内化工区前列。

1.源头上做好总体规划。上海化工园从建设之初,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全国最先进、最环保、最安全的化工集中区。坚持做好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严格按照最初的规划进行建设、生产。

2.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投入。率先在化工园区建设上引入项目管理、辅助设施、物流、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先进理念,从一开始就做到清洁可持续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无害化处理等,配备了功能齐全的绿色环保和安全生产设施。

3.做到园区一体化建设。上海化工园在建设过程中,积极促进环保、安监部门介入,建立综合性的应急管理系统、多级管控平台,制定统一的安全、环保、消防应急预案和各专项预案,在国内最早引入全流程信息化园区管理。

(三)中外思路措施分析比较

对比国内外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实现绿色生态安全的建设目标的措施看,国外更注重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发企业的内在积极性,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产业链建构等方式实现转型,从而达到环保和安全的效果;国内更注重政府的监督管理,将化工企业可能产生的安全、环境问题限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但未能很好地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造成“管紧了影响地方经济,管松了影响环保考核”的两难境地。

建设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工产业,必须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关键作用。

1.政府对于经济和产业突出的引导能力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尽管学界对于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存在争议,但是不可否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发挥着顶层设计、方向指引的作用,只有政府才能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克服经济利益的短视,这点是企业做不到的。

2.政府所具有的行政资源是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的辅助力量。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全球化工格局来看,尽管从化工行业整体主营业务收入来说,早在2010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化工大国,但是全球化工企业50强中,欧美地区占据30席,日韓12席,仅有1家中国大陆企业和1家中国台湾企业上榜,中国并不是化工强国。国内大量的化工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低端,依靠自身转型升级难度大、成本高,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

3.政府在服务和监管方面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和内在潜力。当前,政府侧的问题是监管有余而服务不足,随着“放管服”的落实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推进,化工企业越来越需要政府在自身向绿色生态安全方向转型升级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行政服务,特别是配合产业政策引导,出台一系列金融、税收、科技、环保、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措施,为化工企业构建健康发展的服务环境。

三、江苏在推动省内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路径思考

化工产业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既不能自断生路、一关了之,也不能任其发展、不计后果,而应当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转变职能、优化布局、发挥优势、创新举措。

(一)践行新发展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要积极做好一手抓传统化工产业技术改造,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一手抓绿色环保产业培育,形成政府、社会和企业助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合力。政府应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使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加大力度解决污染控制和循环发展的问题,通过化工企业建设绿色社会,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长期稳定。

(二)科学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突出生态化工产业规模效应

要积极推动化工企业进入开发园区,规范化工产业园建设管理,实施集中治理、循环发展。突出科技创新,注重重大化工项目带动,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由于化工产业规模经济、链式发展和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特点,企业的集聚可以使规模大型化、装置集中化,除了满足区域内的多样性配套需求,还可满足集聚的正外部效应;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方便污染物的集中处理,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

(三)强化政策导向,发挥激励作用,加大绿色化工政策支持力度

产业链长、产品关联度高的特性决定了化学工业上下游产业之间和相关辅助行业之间的高协同性、高集成性。许多的原料、辅助材料和半成品都可以在多种工艺和产品的生产中重复利用、循环使用,从而在成本增加不大的情况下,成倍地放大经济效益。这种特性决定了政府要对企业技术研发提供支持,制定激励政策,重点培育发展新材料和高端产品,推动企业自觉研发绿色环保技术、自觉开展废物循环利用、自觉参与污染治理,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四)完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手段,落实化工产业环保治理措施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制造业强国建设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化工生产的监督管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要着力构建集应用与研究、数据收集处理与查询、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化工企业信息化综合平台,全面直观了解化工企业生产与排放情况,实现全天候监管。进一步完善审批机制,坚持分类施策,优化项目审批,实行逾越生态红线“一票否决”。落实督查问责机制,加强责任传导,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

四、发挥江苏优势实现化工产业向绿色生态安全现代体系转型

当前,江苏省提出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这正是对应了江苏作为教育大省、制造大省、开放大省的优势,也为建设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提供了路径方向。

(一)教育大省有利于形成现代化工技术创新源

一直以来,江苏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化工产业园对上规模建装置、上产品引外资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对吸引国内外研发中心、科技创业中心、孵化中心和掌握核心技术方面重视不够。近年来,着眼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少跨国企业开始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支撑在华的企业创新。但是目前来看,国外大型企业在江苏省内化工园区建立研发中心极少,远远落后于上海、北京,也落后于 IT、机械、医药等行业。

江苏是全国教育大省,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具有很好的技术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完全具备承担化工领域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的核心能力。

具体而言,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学科排名来看,江苏的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常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17所高校的化学学科排名进入了全球的前1%,几乎涵盖了江苏省内全部高水平大学和绝大多数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有化学化工专业的高校近50 所,具有雄厚的创新基础。

这些高校分布和江苏化工产业集中地分布,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如江苏化工产业集中的南京、苏州、常州、无锡等地,均有化学学科实力强劲的高校;同时,建设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工体系所需要的大气(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如河海大学)、农业(如南京农业大学)、林业(如南京林业大学)等学科,江苏高校也优势显著;从传统化工迈向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端精细化工的进程中江苏省同样有较为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可以利用。

目前,教育大省对化工产业转型的促进支撑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优势仍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应当继续推动建设高校与地方合作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出台促进高级人才和毕业生“留苏”措施,以区域规划和行业需求引导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形成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品生产、人才培养各环节同向同行、相互促进的科教融合发展格局。

(二)制造大省有利于构建現代化工新型产业链

江苏的工业经济规模总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八大主要工业行业规模总量均居全国前列。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把江苏工业的规模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引领优势,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从化工产业的特点看,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明显特征决定了化工产业的高资本密集度、高技术密集度和高空间密集度,也决定了化工产业必须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立足江苏制造大省的优势,化工产业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分类施策,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围绕主业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协调发展,为制造业提供协作配套需求,促进化工产品的创新。如美国以塑料为主的阿拉巴马化工园区,从当地汽车工业、医药行业的发展中受益,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再如国内广东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年中国化工园区30强排名第一)的思路同样如此,其建设成了集化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甚至滨江、滨海旅游为一体的“1+N”综合新型现代产业园。

江苏以实体经济见长,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6万亿,约占全国的1/8、全球的3%左右。当前,应当充分发挥江苏工业规模大、门类全、企业优、支撑强的优势,充分考虑化工产业规划布局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聚焦实体经济,强化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在提高制造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同时,带动化工产业向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转型。

(三)开放大省有利于形成现代化工转型动力源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

化工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作为开放大省,可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促进省内大型化工企业“走出去”开展投资合作、整合利用全球要素资源、更好拓展海外发展空间,为企业转型提供资本来源和内在动力。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相关的扶持政策,为企业开发绿色产品、生态生产提供鼓励措施;支持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企业打开国际市场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化工产业作为重资产行业,对资金需求大、投入资金高,为了更好地让企业“走出去”,政府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和专业投资银行,为化工企业发展绿色生态项目进行融资,对其贷款实行政策担保、贴息、延期还款等优惠政策,为其外向型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时,紧跟国家扩大开放的战略决策,从世界化工发展的趋势潮流中把握现代化工体系建设,积极引入全球大型化工企业项目投资落地,形成“鲶鱼效应”,推动本土化工企业主动转型。

参考文献:

[1]  吕兴龙.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研究[J].石化技术,2020,(10):186+247.

[2]  马彬.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管理方法分析[J].化工管理,2019,(20):65-66.

[3]  张继洋.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15):33-34.

[4]  张敏.生态化工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评价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4.

[5]  俞晓.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安全绿色生态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追踪绿色的秘密
盱眙生态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