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2022-05-29张海鹰

甘肃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误区美育

张海鹰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中有很多审美元素,在改进和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大背景下,积极挖掘小学数学学科潜在的审美元素,全方位践行美育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获得智育的同时,接受审美教育,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文章讨论了美育的内涵,就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策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误区;意义;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9—0031—0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学校要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1]。根据《意见》精神,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与美育融合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渗透美育,不仅是实现“五育并举”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育人效果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美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意见》明确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美育片面理解,将美育与艺术教育等同。其实,美育的内涵与外延都比艺术教育更科学、更全面,它的意义体现于内在的修养中,更侧重美育過程中学生的审美体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改革,充分利用教材、资料以及各种载体,深入挖掘和提炼并引导学生感知数学中的美。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数学是潜在美很强的学科,隐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数学的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它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具有的独特魅力,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时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可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全面育人教育决定的

从育人角度看,美可启智、可塑德、可健体。新时代实现全面育人的大背景下,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协同并进、共同发展,美育功效不可忽视。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无论是技术革新、理论发展,都离不开综合性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教师必须探索跨学科、立体交叉的培养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正是在这一认知基础上采取的重要举措。

(二)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拥有高尚纯洁的人格、健康的身心,为未来获得完整而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而美育是让学生成为完整而幸福的人的重要因素,是丰盈生命内涵的重要手段,是追求生命和谐的重要载体。

(三)是未来教育的关键词

在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新时代,创新成了未来社会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关键词。而美育可以让学生从艺术中体验到创意和想象力,激发对美的不懈追求、对未知领域源源不断的好奇心与好胜心[2]。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非常必要和关键。

(一)挖掘数学美学内涵,彰显数学内在之美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联系密切,其中伴有很多潜在的美学元素。教师要注重对教材中潜在的美学元素深入挖掘和利用,彰显数学之美,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审美熏陶。

1.运用简便运算,感受灵巧美。数学的灵巧美和简洁美较为普遍,当前世界上通用的阿拉伯数字符号,是世界上公认的简洁文字。采用阿拉伯数字列数和计算,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认识,并且能通过简单的10个有限符号表示无限的数。在数学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运算中的“捷径”,体会数学中蕴含的“巧妙”。比如,小学数学中的简便运算,便是把繁、难的数值计算转化为简单的数值计算,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是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围绕“凑整”等值变形。实践证明,归纳简便运算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时,教师要适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归纳出“凑整”(“凑十”“凑百”“凑千”……)的几种方法。如,在学习高斯数学问题:“1+2+ 3+……+99+100=?”时,直接运算费时又费力,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巧妙构思,寻找到更为便捷的解题方法:(1+100)+(2+99)+……+(50+51)=101×50=5050,体会这种巧妙之美,从而获得别样的审美体验。

2.动手做一做,感受和谐美。数学的和谐美,表现在数学的对称统一,而这种审美元素在数学中较为普遍,如对称图形、平均分等。教师可以根据各年级教学内容组织数学学具制作比赛,比如,一年级制作时钟(认识钟表)、二年级制作轴对称图形、三年级制作年历卡(年、月、日的认识)、四年级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理解钟面的分布,感受图形的对称和谐之美。

比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对折一些特殊的图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圆,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和谐对称美。再如,在学习“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先把图形任意分,然后把图形平均分。通过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平均分产生的和谐美。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要选取材料、测量长度、融合添加所需数学元素,真正沉浸到追求数学美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又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3.辩证思考,感受内在美。数学学科中充满着辩证美,这主要是因为数学是记录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相对应的理论和方法,在应用中需要进行探究、创造、观察、实验、模拟和猜测等,逐渐成为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也正是此类特点,决定了数学的内在美特性,其内在美并不仅仅是通过线条或色彩呈现,而是将某些规律转化为法则、概念和公式,演绎为充满辩证思维的完美画面。《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数和形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尽量挖掘蕴藏在教材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内在之美的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概念辩证地去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数学内在美的基础上,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以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乘法”和“除法”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概括归纳二者内在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乘法和除法之间形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充分彰显数学内在美。数学内在美表现出了数学创造的意志和智慧,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追求,则是数学美的具体写照。

(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融入美育

1.以充满情感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不仅用智慧,还用心灵感知周围世界……思维、情感和体验分不开。”可见情感教育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调动学生认真体验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育资源,以营造舒适愉悦、充满感情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在学习和探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审美意识。

如,教学“认识图形”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供一张方格纸,学生在方格纸上使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设计不同的图案,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作品展示中,发现有很多精美的手帕和房子,充分彰显出学生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带给学生别样的数学美感,获得情感共鸣,进一步促进学生增强审美意识。

2.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在客观世界中,生动、鲜明地呈现反映美好的事物,都能带给学生深刻的审美体验。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推行多样化教学方法,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审美体验。比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给学生感官以适度刺激,以加强艺术化手段的力度,使学生获得全新的艺术感受。再如,选择边演示、边讲解的方式,言语和动作联合引导学生思维的同时,加深认知和理解。

3.以动手实践的参与方式,拓展学生审美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经过亲自探究、实践过的知识,其内心体验往往要比单纯听教师讲解来得更为丰富和深刻,对知识本身的美感也有独到的领悟[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动手算一算、画一画,在提升认知水平的过程中,让他们直观感悟和实践数学之美,从而增强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效果。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把两个三角形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研究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高和底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逐渐摸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高效地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实践证明,此种方式有助于深化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切身感受数学之美。

4.以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活动和我们的认知活动不同,需要融合个体的心理审美因素,而其中主要的就是情感体验。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彼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寓教于乐,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基础。小学生年龄小,数学基础薄弱,数学兴趣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切身感受数学之美,获得深层次的审美熏陶。

(三)充分运用美育资源,深化课堂育人功效

在数学课堂中,通过美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美育功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以美育为契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现的生活态度。

如,教学“认识平面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在优美的音乐中鼓励学生边观察边学习,并分析画面具体漂亮在哪里,将单一的知识和生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认知快速发展。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感知体验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如,在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等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图形等内容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寻找日常生活中相对应的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讲解“黄金数0.618”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0.618的代表性内容:知名建筑多选择0.618比例,可以带给人别样的舒适感受和审美体验;气温是23摄氏度时,人体温度37度和气温比为1:0.618。诸如此类生活中的实例,可以令数学课堂变得更具生机与活力,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潜在价值。这种渗透美育内容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习效率,还可以通过探索规律,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快速发展。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推进五育并举的今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美育,了解美育的内涵,还要寻找美育与知识教学的契合点,让学生在领略数学奇异美、灵巧美、内部美、和谐美、简洁美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教育。此外,教师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过程情感化、教学手段形象化、知识获取实践化等手段,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芳.数学教学中也能渗透美育[J].中國教育学刊,2016(S2):78.

[2]黄艳菱.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05):14.

[3]李瑞奇.新中国成立70年来美育在教育政策中的嬗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9(05):155-161.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误区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冬季洗澡的误区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美育教师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