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谋求威慑和实用

2022-05-29曹永胜

中国军转民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超音速航母武器

曹永胜

在乌克兰展开军事行动22天后,俄军首次祭出“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匕首”导弹可以极高的速度击中上千公里的目标,该型的弹道全程可以调整,弹道轨迹捉摸不定,使防空系统更难跟踪和拦截,真正成为“随时插入心脏的匕首”,被俄罗斯总统普京称赞为“无敌”。重要的是,在俄罗斯已经开发出一系列高超音速武器的同时,美国还没有研制成功这种武器。有西方专家颇有些“酸意”指称,俄罗斯这是在“炫技”,只想获得一种“可以吓唬到所有人”的心理优势。追求威慑效果,的确是俄军武器装备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

俄军武器装备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军事战略,立足本国实际,紧跟世界军事潮流,其军工产品以种类齐全、技术先进、实用耐用等特点,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此同时,俄军备发展也受制于经济萎靡、某些领域技术滞后等不利因素。已故俄军事科学院院长加列耶夫说过,“战争需要三样东西,那就是钱、钱、钱”。而且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战争广泛使用高新武器装备,军事行动花销尤其巨大。俄罗斯不能再与美国进行全方位对抗,而是在现有实力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针对性制敌手段。其发展路径体现了谋求威慑与实用的思想。

一、强化核遏制能力,积极发展战略导弹突防手段

俄罗斯历来重视战略遏制能力建设。近年来,俄军提出了新的“战略性三位一体”威慑理论,即以核武器为主的战略核遏制能力、以远程高精度武器为主的战略非核遏制能力和以网空武器为主的信息遏制能力,作为实施战略遏制的指导理论。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更是将实施战略遏制和预防军事冲突作为维护国防安全的首要手段。在俄战略遏制能力中,威慑效果最强的仍是核遏制能力。

1.与美国保持核平衡

俄罗斯核力量的强大不容置疑。从已披露的数据对比看,俄罗斯核战力与美国大致持平——都拥有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俄部署的核运载工具略少于美国,而携带的核弹头数量高于美国。

核武器数据是个关键指标。要保证生存,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核武器。美俄两家拥有的核武器占比超过90%,在此基础上早就达成了“相互确保摧毁”的恐怖平衡。俄罗斯是美国在这个世界上最怕的国家,恐怕主要是在这方面。

2.发展导弹突防手段

在攻的方面已经无解的情况下,美国企图用“防”来打破平衡,研发的导弹防御系统已颇有成效。俄方为确保既有的战略平衡不被打破,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攻破防”,即通过提升战略导弹的突防能力,破解美反导系统的拦截。

俄军在导弹突防方面的主要手段包括:

——将导弹发射速度大幅提升(新型“亚尔斯”洲际导弹的速度可达20马赫,即音速的20倍,留给反导系统的反应时间极短);

——携带更多的分导式弹头(“亚尔斯”导弹可带4枚分导弹头,“布拉瓦”导弹可带8~10枚分导弹头,每一枚都是杀伤效果巨大的炸弹,发射时分别沿不同轨道飞行、瞄准不同目标,即使这些弹头被击毁,也能消耗大量拦截导弹,使后续导弹得以突防);

——机动变轨(导弹飞行过程中可以多次改变弹道高度,实现机动变轨,还能在大气层内实现关机,让天基红外探测器难以发现、监测和跟踪)。

综合这些手段,俄军方自信突破反导系统的概率可达96%。

从主动性和效应方面看,俄不与美国拼反导,而是“以攻对防”,属于典型的“非对称回应”。因为美国反导有长期技术积累和雄厚的财力,俄方明显拼不过。所以,不如削尖自己的“矛”来刺破对方的“盾”。客观上讲,攻比防更主动,也更省钱,符合俄罗斯的实际。

3.核运载工具现代化

俄罗斯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不断更新,经历了“白杨”“白杨-M”“亚尔斯”等型号,新型替代型号“雪松”项目已列入俄 2027 年前国家武器装备发展规划,正处于深度论证阶段,即将转入试验-设计阶段。与现役战略导弹相比,“雪松”推力更大,并可能搭载“先锋”高超音速弹头,具有极强突防能力。

远程航空兵战略轰炸机升级换代。在下一代ПАК-ДА战略轰炸机研制出来之前,俄对图-160 M 轰炸机进行了深度现代化更新,对图-95MC战略轰炸机进行了相关升级。

“北风之神”级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被视为未来30~40年俄海军遏制力量的基础,号称“世界上最安静的战略核潜艇”,隐蔽性能极佳。普京曾为此艇发狠表示“把克里姆林宫卖了也要及时把它造出来,因为这关系到俄罗斯的未来”,足见其重视程度。该型艇专门配备“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其分导式弹头的功能可根据任务需要来调整布置,如果打击的目标较少但目标价值巨大,即可多携带诱饵弹对敌反导系统实施干扰,确保主弹头一击致命。俄前副总理罗戈津称,“无论反导系统部署在哪里,‘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搭载的导弹都能突破其防御”。

俄罗斯军工部门还别出心裁,将核动力装置与核战斗部结合,已研制出了两种“双核”武器:“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和“波塞冬”核鱼雷。

“海燕”核动力洲际巡航导弹已经成功试射。给巡航导弹装上核反应堆做动力,意味着核武器可以长期“盘旋”在敌人头顶上。这种“恐怖”路数大概也只有俄罗斯人能想得出来。CNN报道称,“海燕”导弹是俄罗斯为击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而开发的最能够制造危险和破坏稳定的武器。

“波塞冬”是全球威力最大的洲际核鱼雷,射程高达上万公里,基于核动力的超空泡技术使其速度达到传统鱼雷的2-5倍,并可完美绕过美国的探测,其高达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一旦在沿海爆炸,产生的海啸会形成高达500米的巨浪,毁伤能力不亚于印尼海啸,足可毁灭沿岸的大型城市。这种无法感知性和毁灭性的威力带来的就是强大的威慑力。

二、发展非核遏制能力,大力研发高精尖武器

“非核遏制”概念于2014年版《军事学说》首次提出,是指在不动用核武器的条件下,依靠常规武器的战备能力也能达到预防和制止军事冲突的目的。这表明俄已认识到核遏制的局限性,因为很难实际投入使用。而美国除了导弹防御系统,在军事领域颠覆性技术上也在不断加大投入,新概念武器装备持续研制列装,这在客观上也削弱了俄战略核力量的威慑效能。俄受国力所限,只能以有限的投入强化非核遏制能力,获取“非对称”优势,为大国博弈提供支撑。

1.“平台”“弹药”发展顺序之争

非核进攻性战略武器囊括了所有装备非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以及远程海基、空基巡航导弹,也包括高超音速武器。论高超音速武器,中俄被公认为全球最强,美国略占下风。美军的优势更多体现在平台上。俄罗斯应该先发展“平台”还是“弹药”?就这个问题,在俄国防军工部门长期存在激烈争论:一方主张多造坦克、大炮、飞机、直升机等新平台,另一方要求多造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和新型弹药等高精度武器。说到底,还是因为经济困难,资金有限,只能做选择题:多投在制造平台上,对研制新型空袭武器的拨款就会受影响。以往的国家装备计划多考虑的是先造平台。近些年在军费有限的情况下,俄国家武器计划明显倾向后一种观点。

在2017年12月的国防部会议上普京明确表态:国家装备计划的重点不是建造新舰艇和飞机,而是多功能、高效率、高精度的攻击武器。普京希望控制武器平台建设费用,重点发展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也就为争论定了调。理由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先解决国家安全问题。高精度武器是“非核遏制”力量的重点,其基础是各类高超音速弹药系统。在北约军事威胁日益临近的情况下,开发高精度武器是身居战略劣势的俄罗斯突破西方围堵、确保有效威慑的生死之搏。

第二,俄军很好的实战经验。在叙利亚军事行动中,俄军发射远程巡航导弹不需要核动力驱逐舰、航母等特殊平台,在普通柴电潜艇和小型导弹舰上也能发射,已经创下了“小艇打大弹”的成功战例;发射X-101导弹也不必一味等待新一代战略轰炸机问世,对年迈的图-160和图-95МС进行改进后,照样可以“旧机载新弹”,投射高精度弹药和导弹。

第三,这其中也隐含着俄罗斯的无奈。俄造船业不断衰落,现在只能造轻型护卫舰,因为舰艇发动机技术掌握在乌克兰手里,大型舰艇一时造不出来,只好用小型舰艇来发射远程巡航导弹,犹如“小马拉大车”,成了俄罗斯特色。

这恰恰也反映了俄罗斯人讲求实用、从实战出发的思想。

2.高超音速武器研发成就斐然

高超音速武器由于速度快、轨道捉摸不定、难以防御,被视为非核遏制力量的基础,从苏联时期就已开始立项研究,在俄当今国防战略上更是作为主攻方向之一。近年来俄在一些装备瓶颈问题上有了突破,高超音速武器呈现多点开花、快速跃升的局面。

一是涵盖各类平台。陆基有“先锋”战略导弹和“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海基有“锆石”反舰导弹,空射有“匕首”航空导弹——海陆空一样都不少!俄正在开发“先锋”“锆石”“匕首”导弹的升级产品,如“小精灵”高超音速导弹,它应在2023年参加国家聯合试验。俄军正在装备的还有最新型的 X -101 远程巡航导弹、“口径”导弹、“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齐射火箭炮系统和各种口径的空中制导炸弹。俄军是世界上第一支拥有高超音速武器的军队,并且已将高超音速武器洲际化。

二是注重核常兼备。高超音速导弹既应用于核武器,也大量应用于非核常规武器。

陆基“先锋”导弹是一款乘波体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以“萨尔马特”等洲际弹道导弹为搭载平台,中段最大速度可达27马赫,15分钟即可抵达华盛顿,比正常的洲际导弹快了一倍,让美国现有的“萨德”“爱国者”和GMD系统都防不胜防。

空基“匕首”导弹已配备于部分升级版的米格-31K战机,还将挂在图-160N战略轰炸机上,主要用于攻击地面、水面目标,速度最高可达10马赫,在末端可进行蛇形机动规避,突防能力十分突出。

海基“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从护卫舰、巡洋舰和潜艇上均可发射,飞行速度9马赫,射程超过1000公里,可用于近海区域拒止作战,主要担负对大型舰艇集群和对地攻击任务。俄导弹专家认为,2艘装备锆石导弹的舰艇可摧毁一个航母突击编队。

这些新型高超音速导弹陆续列装,明显增强了俄军陆基、空基和海基作战能力。

三是列装速度快。为尽快列装研制成功的新型导弹,在新型平台研发费用高昂、列装日期尚不确定的情况下,俄对现有军机、战舰等“因陋就简”加以改造升级,使其能够携带和发射新型导弹,研制与列装速度快,作战效费比更高,可将有限的资源利用最大化,新型导弹得以迅速列装部署。俄国防部长绍伊古2020年初曾透露,近8年俄军巡航导弹列装数量增长29倍。

四是实战效果好。在叙利亚实战中,各平台的高超音速导弹均投入对敌据点突袭:有的是战机飞越大西洋抵近发射,检验长途奔袭能力;有的是战机升空直接在本土施射,检验巡航导弹远程打击能力;有的是多艘护卫舰从远隔千里的里海突然齐射;有的是潜艇和护卫舰联手出击。潜射型、舰载型、机载型巡航导弹齐发威。在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中也发挥了突出作用,既达成了战役战术目的,也有效检验了其非核遏制能力。

3.新质武器抢占未来战争制高点

俄军高度重视新质武器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上的应用,继续下大力研发核动力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重型无人机、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激光武器和能够完成各种作战任务的机器人系统等新型武器系统。

激光武器被列为“将决定俄罗斯军队21世纪战斗力”的重大项目。“佩列斯韦特”激光系统于2019年12月在战略火箭兵5个导弹团投入战斗值班,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拦截空中目标,致盲敌方侦察设备,实施反导弹和反卫星防御。机载激光武器计划也加速推进。2021年4月美国《太空威胁评估》报告认为,俄军已部署的机载激光系统可用于对抗空基和天基侦察装备,“可能具有反卫星能力”。

无人作战系统作为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发展重点,在俄军武器装备中的比例将占到30%。俄军借鉴叙利亚反恐实战经验,大力发展无人机。目前,俄军无人机数量已增至2000余架,最新型“猎户座- E ”攻击型无人机、“狼-18”截击无人机已列装,“猎人”察打一体无人机开始与苏-57战机同高同速飞行试验训练。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称,俄罗斯无人机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中充当重要角色,执行3个主要功能:一是保障护卫队和进行反破坏侦察,使俄军及时发现埋伏并减少自身伤亡;二是使用激光束照射目标,引导火力摧毁乌克兰装备;三是引导导弹或远程火炮瞄准后方深处的目标。该杂志指出,第三个功能对乌军最危险。无人机的这种用途可提高俄罗斯对乌军行动的反应速度并提高打击精确度。在3月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中,俄军首次使用“猎户座”攻击无人机在顿涅茨克发射9М133FМ-3导弹打击了乌克兰新纳粹武装“艾达尔”营的一个哨所。

无人机在现代战场上的作用十分突出。在2020年的纳卡冲突中,没有任何航空工业的阿塞拜疆,使用从土耳其和以色列购买的攻击型无人机,让亚美尼亚军队损失惨重。乌克兰从土耳其引进了至少30架“少尉”TB-2武装无人机,能精准打击俄罗斯的坦克和火炮。美国也将向乌克兰提供100架“弹簧刀”(Switchblade)爆炸性无人机,这种无人机曾在阿富汗大显身手,可隐蔽发动“自杀攻击”。俄罗斯《军工信使》周报网站2020年10月6日文章自曝,俄军在无人机方面落后美国近20年,如今在攻击型无人机方面追赶不上中国、土耳其、伊朗甚至白俄罗斯。观看今天的乌克兰战情,乌方公布了不少攻击俄军武器的无人机视频,相比之下俄军却鲜有无人机的攻击画面,俄军无人机还需努力。

俄军将批量生产作战机器人,并将它们作为未来武器。俄媒预测,俄在未来10年将拥有超过20支作战机器人混编分队。在此基础上,俄军推出以机器人分队为作战单元的战斗模块。在叙利亚反恐行动和“西方-2021”战略战役演习中,“天王星-9”“涅列赫塔”“平台-M”等作战机器人,组建合成分队遂行诸多军事任务。俄军充分借鉴叙利亚实战经验,创新运用智能化战法,提高了军备建设质量。

三、发挥重型武器的震慑作用,“重炮”“巨舰”仍受重视

作为全世界最重视火力的军队,俄军在秉持新型军队编组“精干、多能、机动性”改革思想的同时,对传统的“重炮”“巨舰”威力依然情有独钟,倾向于保持强大的火力编成。迷恋重锤猛击式的火力毁伤带给敌军的震慑力。“口径即战斗力”的思想深入俄军传统。

1.重火器在作战编组中地位依然突出

乌克兰地处平坦的东欧平原,仅在西部边缘有一段喀尔巴阡山,曾经非常适合装甲部队的发挥,是装甲部队的“用兵之地”。然而从今天俄军的特别军事行动中,却几乎看不到当年那种“钢铁洪流”的壮观场景。这是因为:首先,俄坦克数目已经大幅缩水。有关资料显示,俄军目前现役主战坦克数量约为4000多辆,其中比较先进的T-90坦克大概400辆,T-80坦克大概不足1000辆,主力是比较老旧的T-72系列坦克。最先进的T-14主战坦克从2015年亮相至今,还没有大規模量产,这当然也还是缺钱所致。今天的俄军已无法延续苏军曾令敌军胆寒的“钢铁洪流”。其次,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钢铁洪流”破坏力极大,俄军面对乌克兰“同宗兄弟”有顾忌。

俄罗斯军改延续了重视火器编成的传统。新型作战旅以加强营为基本单位,加强部分电子侦察、火力支援和防空力量,兵力虽少,但火器得到明显加强。比如:传统摩步旅的编成只有1个自行榴炮营,装备榴弹炮18门;新型摩步旅有2个自行榴炮营和1个火箭炮兵营,装备榴弹炮36门、火箭炮18门,其火力至少提高2倍。这种合成营在叙利亚等地的作战中表现出色,被大幅度推广,目前俄军有100多个这种合成营。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中,俄罗斯主要依靠远程导弹和炮火来打击乌克兰,乌方也主要依靠地面火力反击,俄乌双方都未严重依赖空中力量。但俄罗斯火炮数量是乌克兰的2.5倍之多。

在近现代历史上,巨舰大炮一直都是一个军事实力和工业实力的象征。在导弹诞生之前,大国之间的火炮口径竞争一直很激烈。大口径意味着更大的射程和威力,但也因其体型过于庞大而机动能力有限。随着高科技武器的发展,尤其是导弹武器和火箭炮的崛起,现代地面作战中155/152毫米口径火炮成为主流,海军舰炮口径也鲜有超过155毫米。

不过近年来,俄军根据叙利亚战场经验,恢复服役了苏联时期的2S7型203毫米自行火炮和2S4型240毫米自行迫击炮。

2S7型203毫米口径火炮,威力远超现役主流的155/152毫米口径榴弹炮,可以覆盖大片目标区域,弥补无法精准命中目标的缺陷。203毫米口径火炮发射时的噪音更是恐怖,能导致附近未做防护措施的士兵失能,甚至瘫痪,以至于2S7每次射击前还要先拉响长达5秒的警报,以警告附近的士兵和炮手做好防护准备。这还只是发射阶段,2S7弹头着地时音量更大,对敌人的恐怖效果可想而知。俄军将2S7型改进成了2S7M,准备在俄军现有的五个军区全部装备。

2S4迫击炮,绰号“攻城锤”,发射的炮弹重量在130公斤左右,一发炮弹即可炸塌一幢五层高的楼房。俄军为提升精度,还专门为其配备了激光制导炮弹。叙利亚政府军曾用它猛轰对手盘踞的地区,效果非常显著:240毫米炮刚一开火,对手立即作鸟兽散。

俄军恢复列装大口径火炮,无疑是为了提升地面炮火威力和威慑效果,同时也有节省军费的考虑。这种做法可能更符合俄罗斯的国情和战争文化,但无法改变其重量过大、使用不便的缺陷。美军则是选择多管火箭炮模块化和应用新型弹药的思路。

2.两栖攻击舰成为远洋海军的“强心剂”

客观而言,目前俄现役担负远洋作战的舰船“老龄化”现象较为普遍,唯一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仍处在大修状态且故障频发,光荣级、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无畏级导弹驱逐舰等历经多轮整修,有限的几艘坦克级和蟾蜍级坦克登陆舰服役超50年,新近列装的首艘11711型大型登陆舰以搭载坦克、装甲车和陆战队为主,不具备携载直升机和登陆艇的能力,且舰载武器多以防空作战为主。

俄国内对发展航母呼声很高,希望俄海军重返大洋。根据俄新版《军事学说》,俄海军必须回到世界大洋中,其四大舰队中的每一支都要拥有至少一艘航母。然而现实很骨感。俄大型航母建造技术在苏联时期就落后于美国。今天的俄罗斯虽然还具备航母设计能力,但由于失去了位于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对俄造船业而言,建造航母特别是大型航母几乎是从零开始。由于海军技术能力和建设预算不足,俄国防部不得不压缩大型战舰项目,重型核动力航母计划屡遭搁置,海军订购合同中只是增加了导弹护卫舰的数量。

2011年,俄海军与法国签署采购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合同,希望接收后将其部署在太平洋舰队。但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法国为制裁俄罗斯单方中止了合同,使俄的希望成为泡影。俄罗斯浪费了3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但在人员训练和舰载基础设施研发等方面也有一定收获,并得到12亿美元(约合83.9亿元人民币)的赔付金。

2016年,俄国防部将两栖攻击舰研建项目列入《2018年至2027年俄国家武器装备发展纲要》并展开筹备工作,由俄联合造船集团公司负责并完成技术设计方案。俄决定参照苏联时期准备建造的11780型两栖攻击舰,在满足登陆攻击作战的同时,兼具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自主研造“具有俄式特色的‘直升机航母’,使之成为国产大型两栖作战平台”。

2020年7月16日,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共和国刻赤市海湾造船厂同时开工建造两艘23900型两栖攻击舰。俄方为两艘舰船分别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与之前求购法方的两艘舰船同名,而且研建地选在克里米亚地区,被外界视为“一种政治情绪的宣泄”。

两栖攻击舰的开建,无疑给未来俄远洋海军打了一针“强心剂”。俄罗斯用这样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独立自主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决心,表明俄罗斯具备不受制于人的能力。按照计划,首艘两栖攻击舰将于2027年列装,第二艘将于2030年完成交付,工期持续近10年。

23900型两栖攻击舰以“直升机航母”为定位,既能破解俄多年无大舰的困境,又可在“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退役、新型航母問世前的空档期间实现大型海上舰船的能力接续,同时也为下一步自己制造航母积累经验。作为仅次于“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俄罗斯第二大水面作战舰艇,23900型通用登陆舰将在俄海军中发挥主力舰艇的作用,编组两支准航母战斗群,实施远洋作战行动。同时,其两栖作战能力相较于“西北风”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俄罗斯开展两栖作战的中坚力量。

从彼得大帝与列强拼抢出海口,到苏联海军出入各大洋,俄罗斯数百年里一直在努力实现蓝水海军、海洋大国的梦想。基于现实,俄海军只能暂时让少数大型战舰在远洋“示威”,同时从建造轻型、小型多用途舰艇入手,逐步恢复水面舰艇建造能力和规模,巩固近海防御,形成可近守远攻的多用途平台。俄罗斯人期盼着有朝一日,世界大洋上将再现俄罗斯航母和大型舰艇编队的雄姿。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红山口甲三号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

猜你喜欢

高超音速航母武器
本期导读
关于舰载机常用到的英文
比声音快五倍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负荆请罪
美国两航母“围住”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