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2022-05-28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锡林郭勒盟耦合指标

晶 晶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内蒙古 锡林浩特 230601)

锡林郭勒盟地处内蒙古中部,地理位置位于N42°32′~46°41′,E111°59′~120°,是距京津冀“首都经济圈”最近的草原牧区,拥有18 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是祖国北疆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耦合协调性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术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国内学者祝志川[1]等分析研究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现状,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测度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李强等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程度,结果表明其处于弱耦合协调水平。任祁荣[2]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构建甘肃省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及演变过程;李宗伟[3]以内蒙古为例,从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选取 6 项指标,分析内蒙古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构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关联模型;上述研究为本项目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与借鉴。

1 过 程

第一阶段通过从生态与经济两个因素综合考虑进行研究区域划分,对地区生产总值排前五位的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二连浩特市、正蓝旗、东乌珠穆旗深入矿山企业及周边牧户实地调研、入户访谈以及与当地政府座谈等形式对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第二阶段选取锡林郭勒盟自然生态相对较脆弱的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开展实地调研和通过访谈进行数据收集工作。第三阶段通过实地调研情况,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研究。

2 方 法

本研究通过时间序列选取了“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期间(2011—2020 年)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23 项指标,按照熵权法计算法计算出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一级指标和各相关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综合得分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等级、耦合协调度模型方法分析和评价经济发展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程度,实现协调发展的动态关联关系,从而综合反映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类型特征,为锡林郭勒盟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1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划分尚无统一标准,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划分锡林郭勒盟经济和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等级。

表1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2.2 指标体系

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主要由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构成,指标选取从锡林郭勒盟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指标代表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等原则,参考已有研究成果,构建能够综合反映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其中生态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生态条件、生态环境压力等一级指标,具体选择年均降水量、草原面积、植被覆盖度、建成区绿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可用水资源量、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单位GDP 能耗、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等13 个指标;经济发展系统包括经济发展指数、城市生活指数等一级指标,具体选择地区生产总值、原煤、旅游业总收入、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供热面积、全年供水总量、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燃气普及率、空气质量优良率等10 个指标。

表2 综合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续表2 综合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2.3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经济发展系统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于2011—2020 年锡林郭勒统计局公布的《锡林郭勒盟统计年鉴》和《锡林郭勒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生态环境系统中有关数据主要来自于2011—2020 年锡林郭勒统计局公布的《锡林郭勒盟统计年鉴》《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本研究中对个别缺失数据通过平移进行模拟,数据归一化采纳极差变化法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

3 结果

3.1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经济发展系统中,综合评价指数越高,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生态系统中,综合评价指数越高,说明当地表明生态环境越好,反之则越差。确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指标权重,通过公式计算出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详见表3。

表3 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综合指数汇总

从表3 和图1 分析,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2011—2020 年间先呈现波动下降后逐年提高,2011 至2014 年间由0.556 波动下降至0.352,说明该时期内生态环境系统整体面临的压力大,后在2015 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由2015 年的0.609 增长至2020 年的0.939。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向好;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在2011—2020 年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11 年的0.403 上升到2020 年的0.963,但自2017 年来有所回落,且呈现小幅度波动,经济发展有所放缓。

图1 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趋势

3.2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本研究通过时间序列选取了“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期间(2011—2020 年)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各项指标,通过熵权法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再通过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分类耦合协调发展类型,详见表4。

表4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

表4 耦合度分析得出,2011—2020 年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状态从2011 年的0.218 逐步耦合至2020 年的0.904,表明此阶段耦合过程从磨合阶段向着良好的有序状态稳定发展。

对表4 和图2 进行分析,发现2011—2020年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处在0.324 至0.927 之间,整体在向好的方向转变。经历了从2011 年至2014 年的轻度失调,再从2015 年勉强协调到2020 年优质协调的过程,拐点在2015 年。10 年间,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有所改善,此外,对比耦合协调类型可知,2011—2014 年均处于轻度失调生态环境滞后,其余年间在勉强协调、中度协调、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中交替。通过耦合协调度分析,2011—2014 年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质量是制约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发展的因素,粗放型经济发展为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具体表现为:

图2 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趋势

2011—2014 年,轻度失调,此阶段综合协调指数处于轻微波动但幅度不大,较平稳。这是由于此阶段正是锡林郭勒盟主要以粗放型发展为主,依靠矿山开采、征占用草原、能源输出等,工业废气、废水和固废的大量排放,造成污染物排放的总量大于其生态环境自身的环境容量,加之锡林郭勒盟地下水水资源贫乏、植被沙化、生态破坏等因素,制约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2015—2020 年,中度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交替阶段,此阶段协调指数先稳步上升后趋于稳定趋势,同时锡林郭勒盟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将其纳入经济发展的体系中,对城市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从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出发,加强生态保护,贯彻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加大生态修复,有效调节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反映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由粗放逐渐转向集约、绿色循环模式渐趋形成,生态环境逐渐修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已转向协调发展的趋势,且经济对于环境修复支撑作用逐渐增强,二者之间出现优质耦合。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2011—2020 年间,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逐步下降后缓慢上升,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轻度失调、勉强失调、中度协调、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之间,耦合协调度波动增加。

4.1.1 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取决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平衡,缺少生态建设的根基和推进作用,会增加经济成本,从而经济效应就会减弱。锡林郭勒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中国的重要煤电基地之一,煤电基地包含七大矿区,均分布于项目研究第一阶段调研的主要地区,以煤炭集中综合开发为主,经过长期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形成了生产力布局与生态环境安全格局之间、发展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之间的矛盾。

4.1.2 补齐环保设施短板,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企业环保设施要成为基础设施之一,要坚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大力推动完善污水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体系,补齐环保设施短板,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4.1.3 提升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高质量发展就是以相对较少的资源消耗与较低的环境污染排放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收益。降低能源环境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产业升级改造缺乏强大的动力,建立高效集约节约的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动力不强,同时机制保障不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的动力不足,市场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不强,关键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缺乏等。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4.2 对 策

从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角度出发,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绿色发展、集约发展和循环发展为方向,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形成高端绿色农畜产品、清洁能源和草原旅游三大支柱产业。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一次能源比例,提高能源再利用,发展清洁能源与新能源。调整优化运输结构,积极提高铁路货运比例,优化和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用地结构,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推进绿色矿山达标建设,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力度。

猜你喜欢

锡林郭勒盟耦合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锡林郭勒盟潜在蒸散量和干燥指数的变化特征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锡林郭勒盟马铃薯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锡林郭勒盟牧区储水窖工程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