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梦想飞翔

2022-05-28朱永新

新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巴别飞翔小伙伴

朱永新

2020年疫情期间,我与璐瑶一起做了一档演讲节目,认识了她和她的“巴别梦想家”的小伙伴们。

那一期的节目中,我知道了璐瑶和伙伴们的故事。

2009年,25岁的璐瑶从海外学成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广西山区一个名叫巴别的地方支教。她教学生的第一个词就是:梦想。她告诉孩子们:“以后可以不记得我是谁,不记得我教过什么知识,但请记得这个词。”

她把梦想播种在孩子们的心里,也把梦想播种在这片土地之上。10年后,她好几个当年的孩子不仅清楚地记得“Dream”(梦想)这个单词,而且在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继续播种梦想。

有梦想,就有坚持的力量。做公益不容易。她先是动员自己的家人参与,从父亲、小姨到叔叔和婶婶,慢慢地滚雪球。但“杀熟”终究不能持久,于是她放弃北京金融街的优厚待遇,去公益组织拜师学艺。后来,为了寻求更多资源,她又回到投行。不久,心里放不下那些孩子,她又回到巴别。工作不断变换,场景不断更替,唯有初心不改。其间,她也有过苦恼,有过彷徨和孤独,身体、心理都经受了很大的磨难,但是,“对梦想的渴望能战胜恐惧和孤独”。她挺过来了。

有梦想,就有专业的精神。捐钱做公益相对容易,但是把公益做细致、做出成效并不容易。爱心不用心,爱就不能够落地,不能够有效,不能够传达,不能够被感受。她对捐赠人很“苛刻”,不仅仅要捐钱,更要在所捐助孩子成年前长达10年左右的时间里与孩子保持联系,做其情感陪伴的伙伴和接触世界的窗口,不可以半途而废。为了解决乡村孩子环境封闭的问题,她又创造了“巴别梦想家”这样一个社会化学习的实践共同体。为了能够做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年轻的她已经交班给她曾经帮助过的孩子们。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一个适逢其时的梦想,其力量能够超过任何强大的军队。对于璐瑶来说,也正是梦想,让她11年来从来没有放弃前行,一直奔跑。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梦想可以让一个人走得有多远,“一个立志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的普通年轻人,可以积聚多少能量”。

璐瑤把她们的书定名为《根与翅》,与她们的团队的名字是一致的。巴别,是她们的根;梦想,是她们的翅。正如她们在网站上写的那样:巴别梦想家,是播种在乡村的,属于所有怀揣梦想的青少年的家;巴别梦想家,是扎根在乡村的,以“陪伴成长、放飞理想”为梦想的家;巴别梦想家,是生长在乡村的,通过长期稳定的资助和丰富创意的活动,打开通向广阔世界之窗的家;巴别梦想家,是绽放在乡村的,反哺乡村、服务乡村建设的实践者的家。

梦想飞得再远,根还在巴别,还在乡村。祝福璐瑶和她的小伙伴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跟随梦想飞翔,成为根系乡村、展翅高飞的梦想家!

(责任编辑:苏少伟)

猜你喜欢

巴别飞翔小伙伴
丽江青年作家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研讨会
一种特别的寻找现代人“存在”的诗意——评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
飞翔吧,少年!
飞翔(上)
我和我的小伙伴
我的小伙伴
“小伙伴”等十七则
天衣本非针线为巴别塔亦难通天
独自前行 迎风飞翔
从《巴别塔》看“东方主义”的概念及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