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共建特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22-05-27朱凤霞齐洪方夏会芳孙文文

科技与创新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工程师校企教学内容

朱凤霞,汪 芳,齐洪方,夏会芳,孙文文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高校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注重专业建设,而课程建设又是高校专业建设的基础工作,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将直接影响专业建设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让专业凸显优势,与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相比,脱颖而出,各高校越来越关注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在产教融合校企共建协同育人的大背景下,高校和企业院所合作共建特色课程已经逐步被高校所重视。

1 校企合作共建特色课程的必要性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改善教育输出与行业需求不够契合的现状,各高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与企业院所合作研究开发特色课程,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校企合作共建特色课程也是高校逐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可以全面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具有专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但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通过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探讨交流、到企业参观学习、下企业顶岗锻炼、参与企业技改项目等方式,强化专业课教师的实践经验累积,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更好地服务于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

很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充足,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有一定差距。校企合作共同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选择、优化,将企业的实际产品研发和管理经验引入到专业课堂,将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将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从而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具备较好的职业竞争力,并且培养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多且不容易理解,学生听课效果不佳。校企共建课程可以将难理解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生产相结合,让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更加新颖、更加契合社会需求。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对专业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 校企合作共建特色课程的方法与途径

校企合作共建特色课程是高校与企业院所深度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促进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出色的创造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校企合作共建特色课程的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思路

2.1 制定课程标准

校企合作共建特色课程,由课程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成教学团队,从行业和企业需求出发,兼顾课程特点,共同探讨、研究、制定课程培养方案,具体从专业人才需求、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模式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从工作岗位对人才的各项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设计教学过程,采用课程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授课的模式,使师生和工程师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制定课程标准,包括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课程内容标准、考核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等。

2.2 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发挥合作单位的技术优势,根据行业及企业特点共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过程,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教学方法和过程与企业实际案例相融合。

2.2.1 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为了顺应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研讨教学内容与教学重难点,剔除较为落后或者晦涩难懂的知识,并且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相结合,在讲授专业知识点的同时,配以易于理解的实际生产加工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让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效率和效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2.2 创新教学方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理论教学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物教学等手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校企合作教学。专业教师负责教授课程理论知识,企业导师结合生产实际,讲解与课程相关的实践内容与案例,分享工作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分析法。教学与实践过程中,通过引入企业实际生产及管理案例,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加了解学习课程知识的目的和意义。

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题目,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资料搜集、学习讨论、结果汇报,根据小组汇报情况,教师进行考核评分。学习氛围开放融洽,学生进行主动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动手能力、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可以让教师集中精力讲授课程的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与企业导师在线交流,企业导师也可随时掌握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丰富的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可供学生反复学习与思考,并且可以完成在线考核,方法灵活适应性强。

2.2.3 企业专家进课堂

工程师将企业丰富的产品生产经验和前沿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以本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为主体,讲授新颖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内容由课程教师完成,部分教学内容由企业工程师承担,让专家走进课堂,讲授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将企业的资源引入专业课程,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融合,优化课程内容配置,共同培养新型人才。

“机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理论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为了弥补教师在机械工程项目研发与管理方面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特邀请企业工程师共同授课。由于疫情及地域的限制,企业工程师采用了线上授课方式,针对课程内容和自身项目管理经验,制作了大量的PPT和音视频,详细介绍了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流程和管理经验,供学生们在线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实践性很强,并且与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相联系。本课程邀请校企合作单位武汉博哲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讲授部分学时的课程,如SolidWorks软件的新功能、企业需要学生具备的各项专业能力、企业的实际设计案例和设计流程等内容,通过与工程师进行深入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专业意识,也对就业前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机械创新综合实训”是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具有鲜明的专创融合特色的实训环节,在设计任务开始之前,由企业工程师给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企业还通过设立创新基金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生们在此实践环节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增强创新、创业意识[1]。

2.3 建设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进行课前导学和课后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对这一点不够重视,影响课程学习效果。建设具有优质教学资源的在线课程,可以保证学生随时随地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并辅助学生进行复习。教师利用在线课程教学能够完成课前导学、重难点辅导、作业布置和在线考核等,满足师生个性化的应用[2]。在线课程有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授课的完整资料、企业的实际案例等,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反复学习与思考,强化学习效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线上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可以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教学过程能够正常进行,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针对“机械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创新综合实训”等课程和实践环节,在学习通平台上建设课程网站,包括完整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日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企业实际生产视频、章节测练和作业、在线考核等,建设高质量的在线课程。

2.4 改革多元化考核方式

打破以课程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绘图能力等融入课程考核,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表1为“机械创新综合实训”课程考核标准,每个小组根据设计主题,进行设计方案汇报及作品演示,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对各组汇报情况、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作品完成等方面进行评分,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小组协作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表1 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2.5 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在校企合作共建特色课程的背景下,学校与企业深化合作,将企业的产品引入教学,教师承担企业技改项目。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中引入企业实际产品模型,让学生了解产品的结构并完成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提升设计绘图能力。教师对企业提供的实际产品进行虚拟建模、离散化、流场特性研究,得到产品的流场特性曲线、压力云图、速度云图等,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产品的优化设计方案,发表相应的科研论文,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专业教师将继续把企业的实际案例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并且积极承担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将长期积累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提升科研能力,教师的科研成果反之又可以服务于教学工作,逐渐提升教学质量,逐步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进来,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3 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共建特色课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对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授课过程中巧妙融合思政内容,共同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把讲授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精神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形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未来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为社会持续输出高质量、高素质人才[3]。

猜你喜欢

工程师校企教学内容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开心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