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师个体化用药建议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自我管理的影响

2022-05-27郑凯特曾斯璐彭镇耀陆海玲

医药前沿 2022年9期
关键词:控制率个体化药师

陈 湛,郑凯特,曾斯璐,彭镇耀,陆海玲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药学部 广东 湛江 524034)

高血压是常见、多发慢性疾病,可导致心、脑、肾、周围血管和眼底等靶器官结构损害及功能障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控制血压水平,干预可变的危险因素,最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高血压目前无法治愈,虽可使用药物调节血压,但患者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然而高血压患者普遍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少,用药依从性较差,不利于血压控制。基于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专业的用药指导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疾病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多学科合作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效果理想。临床药师个体化用药建议是我国临床用药服务中的先进模式,其强调患者进行药物方案整理时,由临床药师对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确定,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提出科学的用药建议,保证治疗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本研究旨在探究临床药师个体化用药建议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自我管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2020 年5 月—2021 年8 月收治100 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均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诊断;②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属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的患者;③能接受并完成治疗、观察及检查者。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②沟通交流障碍;③感染性疾病;④血液系统疾病;⑤恶性肿瘤;⑥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实验组男19 例,女31 例;年龄41 ~79 岁,平均年龄(64.28±1.35)岁。对照组男20 例,女30 例;年龄45 ~81 岁,平均年龄(64.76±1.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高血压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基础健康宣教,通过口述方式或者下发疾病宣传手册,对患者介绍高血压病因、病情、症状、危害、常用药物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继而提高患者用药科学性与依从性。实验组在常规高血压治疗基础上,给予临床药师个体化用药建议:(1)患者入院时由临床药师对患者个人信息进行收集,结合医师诊断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从药学角度对高血压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建议。(2)确定高血压用药方案后,根据治疗药物特点以及患者病情制定药学监护计划,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提供全程药学监护,对潜在药物损害、不良反应实时监测。(3)患者出院前,给予其用药教育、生活教育,并结合患者个人情况通过书面形式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告知患者用药知识、注意事项、生活教育、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自我监测。

1.3 观察指标

(1)患者出院后通过复诊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血压控制标准为<140/90 mmHg(1 mmHg ≈ 0.133 kpa)。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达标为完全控制;收缩压、舒张压中有一项达标为部分控制;收缩压、舒张压均未达标为未控制。血压控制率=(完全控制+部分控制)例数/本组总例数×100%。(2)使用改编自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 of Diabetes Self Care Activities, SDSCA)的高血压自我管理评价表对两组患者近7 d 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条目包括:①摄入腌制品或咸味重食物的天数;②摄入油腻食物或全脂奶制品的天数;③生气发火的次数;④食用较多蔬菜或水果的天数;⑤按体重控制要求安排饮食的天数;⑥不吸烟的天数;⑦不喝酒的天数;⑧进行持续时间>30 min 运动的天数(包括散步);⑨完成自身状况的血压监测的天数。0 ~7 d 计分0 ~7 分。条目①~③为负分制,其他条目正分,满分42 分。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血压控制率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血压控制率(96.00%)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9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比较[n(%)]

2.2 两组血压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收缩压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情况比较(±s, mmHg)

2.3 两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评价得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评价各条目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实验组条目①、②得分低于对照组,条目④~⑨得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我管理评价得分比较(±s,分)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危害较大。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虽然我国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猛,居民对高血压知晓率提升,治疗率和控制率也逐渐增长,但是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药物治疗在高血压控制中效果良好,适用于病情严重,饮食及生活方式改变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各类降压药物,适用人群和应用禁忌方面有明显不同,不能盲目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服药,以此获得理想的高血压控制率,改善症状。但是部分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认知不够,在药物治疗上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遵医嘱用药、滥用药物等,严重影响血压控制效果,加重病情,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进一步伤害,同时增加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药学服务意义深刻,对常用的降压药物进行介绍,分析药理作用及用法用量,并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对药物进行选择,可保证降压效果。同时,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营养水平等,对降压药的处方进行调整,给予患者个体化的用药方案,能够满足患者降压治疗需求,并减少降压药对患者造成的其他药物损害。有研究指出,由于高血压治疗药物品种多,药理机制复杂,加上高血压患者普遍为中老年人,多合并其他疾病,单纯使用降压药物难以得到理想疗效,因此联合用药成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常态。临床药师个体化用药建议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是医院药学工作不断改革的新进展与创新突破,通过药师参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可以确保药物治疗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血压控制率(96.00%)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9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收缩压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条目①、②评价得分低于对照组,条目④~⑨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临床药师个体化用药建议在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中开展,对高血压控制有一定的效果,何芳玲等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临床药师主导的个性化给药,可以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以及用药依从性,本文结果与之有些出入。分析原因为:(1)临床药师参与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中,可以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药学方面,从而给予合理的用药参考方案,通过干预提高患者疾病和用药知识,从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对血压控制产生一定影响。(2)药师参与的个体化用药指导,会让患者更加信服,并且得到更为专业的药物服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掌握日常用药的基本医学知识,提高血压控制效果。(3)药师对于各种类型的降压药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更为了解,可以从药理方面对患者解释降压药的作用,以及对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接受药物降压,严格遵医嘱用药。由此可见,在高血压患者慢病管理中,开展临床药师个体化用药建议对病情控制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此外,大部分依从性相对较差的慢性疾病患者可能在自身指标改善或无药师指导情况下,出现自行调整药物剂量甚至停药情况。因此,在开展用药指导中,应做到干预的持续性,个性化用药指导应从医院延伸到个人家庭定期随访,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这也是未来临床药师用药指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个体化用药建议在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应用可改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控制率个体化药师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药师“归一”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拉萨市城关区2014 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分析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