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措施

2022-05-27王明江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2年1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作文教师

王明江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当前,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参差不齐,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而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与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了如何提升小学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并对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写作兴趣,就不会再把写作看成学习负担,而是会主动思考如何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学生对写作常常产生畏难情绪,不知道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他们每次的作文分数都不高,久而久之就对写作产生了恐惧心理。所以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写作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新奇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就会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比如在写作课前,为了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教师可以开展“故事会”活动。如以“我的亲人”为主题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想象:30年后自己亲人的状态。学生会通过想象进行故事的编撰,由此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写作初级阶段,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因为那样只会增添学生的烦躁情绪,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如果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产生动力,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实现作文水平的提升。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还应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而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好方法。在不断的阅读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也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就不会感觉无从下笔,正如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培养。首先,应让学生大量阅读,积累好词好句。积累很重要,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就不能写出好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好词好句积累本,并定期检查,表扬表现好的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仿写。让学生对范文进行模拟训练,包括写作手法的模拟、表现方法的模拟等。但应该注意的是,要避免学生机械地照搬照抄,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写作主题。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结构,比如文章是运用顺叙还是倒叙的写作手法、采用了总分总还是分总的结构等。从分析文章到仿写文章再到自主写作,是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然路径。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第一,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到写作中,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好文章并不是靠华丽的词藻堆砌出来的,只有真情实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观察生活细节,如描写人物时,要注意观察人物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身体动作等。又如,学校举办运动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参与运动会的人和运动会上发生的事,写作以“学校运动会”为题的记叙文。在运动会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指导,让学生不要把观察重点放在比赛内容以及参赛人数等无关紧要的方面,而是应多关注以下细节:运动会中最有趣的项目是什么?你认为比赛中最耀眼的同学有怎样的表现?你听到了身边同学怎样有趣的对话?大家对运动会有怎样的评价?这些细节会让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启发,以提升作文水平。

第二,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学生可在互联网中游览名山大川,看遍人间美景。教师要巧妙利用网络资源,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体验和观察中收集信息,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在“我的植物朋友”的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布置实践任务:“请你种下一颗种子,将其成长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还可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外观察植物,在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给予适时的指导,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与交流。这样的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自然能帮助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

第三,积累好词好句。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是很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都会用到的方法,这也的确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有效积累好词好句呢?大多数教师在这方面都过于流程化,布置摘抄与积累任务后,缺少过程的监督与最终评价,只是在规定的时间检查。有的学生不理解教师布置积累好词好句任务的目的,又因为缺少监督,所以会消极对待,草草应付。在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前,教师要明确任务目的,让学生了解好词好句的积累对提升作文水平有重要作用,這样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好词好句分享与交流活动,如以主题黑板报等形式,增强学生积累的动力,让学生能够寓学于玩,玩有所得。

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一,奠定写作基础,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语文知识的发展是从物到字再到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字词的掌握是小学生写作的基础。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字词量,才可以进行高质量的写作,把思想转化为书面语言。教师掌握了学生的识字写字心理,才能为提升表达能力奠定基础。低年级学生受心理发展的局限,很难进行细节区分,所以在识字写字过程中会出现增加笔画或减少笔画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易错字等,让学生更明确字与字的异同,掌握汉字的构造规则。例如,“扛”与“江”的区分教学可以从偏旁入手,挖掘字理,即“氵”旁的字多与水有关、“扌”旁的字多表示手拿东西的动作。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汉字的构造图等,帮助学生有效区分字词。

小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出现表达混乱、思路不清与逻辑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是受到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不但要引导他们增加日常交流,还要注重在课堂上为其提供表达想法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在讲解作文主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交流与讨论。学生可以借助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选择合适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考。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防止出现不经思考脱口而出的情况。

第二,很多时候学生缺少写作灵感而无从下笔,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语言运用和表达习惯。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有必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可以先展示写作题目,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构思,然后走上讲台陈述自己的想法。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个故事,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续写和改写,并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先在头脑中构思再动笔写作的良好习惯,以逐渐提升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实施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不一样,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学习能力和作文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写作教学计划。例如,一年级先学习字词,三年级时进行段落的仿写,五年级自主写作。当然,在同一个年级或班级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教师应掌握班级内每位学生的写作特点,把特点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例如,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写作时经常出现用词不当的问题,而有些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太过苍白。教师可以将其分成AB两组,针对A组学生,让他们进行段落书写训练,最终实现对文章整体词语的准确把控。针对B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阅读训练,加强好词好句的积累,再进行句子扩写训练,让他们掌握如何把简单的句子变得生动形象。这样的分层教学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每个层次学生的作文水平,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例如,以“吃文化”为主题的写作教学就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案例设计如下,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吃”的文化,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教授学生具体“吃”与抽象“吃”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把人们日常的“吃”上升到文化层面;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人对“吃”的态度。具体教学过程:第一,导入环节,教师:“同学们,我们模仿电视上的娱乐节目,进行一次智力大比拼游戏,好不好?”课件展示字谜“三九胃泰、麦当劳、考试零分、辛苦、害怕”。依据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A、B、C三组。以字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思考和讨论。C组学生可能只能理解字谜的字面意思;而A组学生则可能理解其深层次含义,解出谜底。教师要尽量多提问C组学生,并以此为突破口,调動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评价方面,教师要对A组学生进行认可与奖励,对B组和C组学生给予鼓励,总体肯定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过程。在学生讨论后,教师要对字谜进行汇总,即这些词语都能用“吃”表示,引导学生在分析后了解“吃”的丰富内涵,即除了吃喝外,还有承受、依靠与消耗等意思。教师还要给没有理解透彻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第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吃”的经历,这个问题很简单,A、B、C三组学生都能回答。然后教师提问:“你有没有什么想吃却没有吃到的?”这一问题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代表发言,最终会发现学生“没有吃到的”多集中在美食方面。接着教师可以提升问题思考难度:“想吃吃不到是遗憾,但是你有没有一定要吃的经历呢?”针对这一问题,只有个别学生能简单回答。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并将其作为写作素材。最后提问:“你能从吃联想到哪些成语?请你以成语为主题讨论一件事情。”A组学生想到的成语都涉及一定的文化内涵,如“吃里扒外”“吃棋不悔”等。B组学生想的多为形容吃的动作或者表情的词语,如“津津有味”“大快朵颐”等。C组学生想到的则多为表示简单的吃的动作的成语,如“大吃大喝”“狼吞虎咽”。第三,确定主题,进行写作。经过上述讨论,学生已经收集了很多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请你写300字左右的短文。针对A组学生:“请你以‘吃’文化为主题着手写作,立意要新颖,词句要优美。”针对B组学生:“请你着重叙述自己‘吃不上’的故事,要以真实经历为基础展开描写。”针对C组学生:“请你写一写吃美食的经历,描述当时你的真实感受,准确使用字词与标点符号。”第四,写完进行小组交流。当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包括互相修改、互相点评等。讨论后让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班级内分享,教师则着重辅导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六、重视作文评价过程

除了在写作方法上进行训练,教师还要重视作文评价的过程。如何对学生作文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教师需要掌握好一定的评价标准。评价的内容既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具体的作文评价环节,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首先,教师应重视作文评语的书写,不能笼统地评价作文内容,而应在尾批上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再利用旁批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其次,教师要赏识学生的作文,及时肯定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学生的想象往往是天马行空的,教师不应该限制他们,而应该提出鼓励并给出建议,让他们的作文水平在不缺乏想象力的同时又能获得进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内互批的形式让学生批改作文,鼓励学生之间交流与讨论,引导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提高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有效提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与感受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自主思考和主动下笔。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薄弱项进行重点教学。教师也要重视作文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不足,及时弥补。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获得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作文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美育教师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