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场思政: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2022-05-27谷献晖涂凯迪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谷献晖 涂凯迪

[摘要]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力量分散、形式单一、部门分立等状况,应立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实施“线场思政”改革,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通过“一格局、三体系、三结合”,构建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以思政专员为引领的思政队伍体系、以实践教学为抓手的思政课程体系、以校企协同为导向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思政课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学校思政教育与企业思政教育相结合;构建“一会议三平台三创新”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将培养德技双强的新时代高职生落在实处。

[关键词]线场思政;高职教育;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谷献晖(1980- ),女,河南开封人,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副校长,副教授;涂凯迪(1982- ),女,河南信阳人,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在读博士。(河南  郑州  451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十四五’河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22400410524,项目主持人:谷献晖)、2019年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思政课高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项目批准号:2019GZGG038,项目主持人:涂凯迪)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课题“基于‘一平台三体系五协同’的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主持人:谷献晖)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0-0103-06

高等職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力量分散、形式单一、部门分立、企业真空、责任模糊等状况,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应实施“线场思政”改革,打造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线场思政”是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企业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把企业生产场景作为育人场境,将思政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德技并修为重点,以思政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形成如图1所示的“一格局、三体系、三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从而增强了思政课育人效果,将培养德技双强的新时代高职生落在实处。

一、确立线场思政体制“定”格局

线场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全面的系统,需要在宏观上对顶层制度设计进行把控,顶层制度设计是推进协同育人建设的重要支撑,有利于线场思政工作的全面布局、科学规划、明确职责。同时,在制度指引的基础上,以协同育人格局建设为重要抓手,确立以学校为主导、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枢纽、二级学院为主体的线场思政管理体制;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宣传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指导、培训、评价、督导等功能,二级学院落实思政教学规划设计、教学运行、课程开发、队伍建设等主体责任,全体教师都有育人责任。具体来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二级学院,对接线场教学点,指导线场思政工作开展,坚持对标国家要求,确保线场思政不走偏、不走样;进一步凸显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线场思政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枢纽地位,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学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加强思政教育教学的指导、培训、评价、督导等,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二级学院作为实施线场思政的主体,结合线场开发线场思政课程,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得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向同行。通过组织协调、职能优化,确保形成纵向贯通、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协同育人格局。

二、构建线场思政体系“增”效应

要切实发挥线场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高职院校需要从思政队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三方面,构建以思政专员为引领的思政队伍体系,以实践教学为抓手的思政课程体系,以校企协同为导向的课程思政体系,从而在人员、教学、课程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线场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升发展势能。

(一)以思政专员为核心组建“融合型”教学团队

人员队伍建设是线场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创设思政专员岗位、组建“融合型”教学团队、实施动态开放管理等方式着力构建以思政专员为引领的思政队伍体系,在线场思政制度的引导下消除不同人员之间的隔膜,敢于打破部门界限、学科界限、校企界限,形成协同育人的队伍力量。

1.创设思政专员岗位。在思政教育逐渐复杂化、系统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实行思政专员特派制度,将一大批对思政工作有经验、感兴趣的辅导员和思政专职教师选拔出来,通过学校党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考核后选派优秀思政课教师赴二级学院统筹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在工作原则上,思政专员应贯彻上级思政工作精神,落实学校思政课程教学要求。在工作方法上,思政专员应致力于带头组建二级学院层面的思政课教学团队,创新开展思政工作,开发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思政课程与思政工作结合。在工作管理模式上,思政专员应由学校党委选拔任命,实行双重管理,行政管理在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思政专员的业务管理。在工作评价和工作待遇上,高职院校要对思政专员实行一年一考核、三年一聘任的开放管理制度,其岗位工资和津贴参照专职辅导员标准。

2.组建“融合型”教学团队。一是将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打通使用,思政课教师承担辅导员工作,辅导员经过培训合格后上思政课。思政课教师作为辅导员时,接受学生工作部的业务指导,作为思政课教师时,接受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业务指导。二是聘请优秀企业家、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校外人员,融入学校思政工作队伍。三是以思政专员为核心,组建“融合型”教学团队,形成思政专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企业导师于一体的多学科、多层面、多领域协同育人团队,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制度。将思政理论、专业技能、学生学情、行业发展等融入教学中,增强思政课的感染性、针对性,促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发和运用。

3.实施动态开放管理。按照能者为师的原则,聘请社科理论专家、优秀企业家、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优秀校友、优秀家长等校外导师,融入学校思政工作队伍,鼓励学校优秀教师转岗到思政工作队伍。同时,在管理模式上摒弃旧有的科层制管理理念,建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管理重心固定在育人组织内部之中,在管理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在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的同时实行动态、开放管理。

(二)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创新“理实一体”思政课程

基于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高职生学习特点,在确保国家规定的思政课学时和学分基础上,优化思政课程体系、构建实践育人模式、深挖企业思政资源、开发思政实践课程,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思政课程体系,实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以思政理论课引领思政实践课,以思政实践课深化思政理论课,增强思政课育人效果。

1.优化思政课程体系。立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优化思政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全科模块、专科模块和专长模块。全科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和基础能力,包括思政课、体育课、军事课;专科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线场技能和线场技术;专长模块重在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思政课属于其中的全科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基础能力,其中基础素养包括政治素养、人文素养等,基础能力包括专业认知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基于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布局,形成了“大思政”课程体系,将必修课、限修课、限选课等多种课程类型融入思政课程体系当中,并按照比例和重要性给予学分和评价方式。

2.构建实践育人模式。基于高职院校特色,遵循高职生学习特点,构建以课堂实践育人为核心,校园实践育人、企业实践育人、社会实践育人相互补充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课堂实践育人,激发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效果;校园实践育人,丰富课余生活,增强思想引领;企业实践育人,结合专业特色,挖掘思政元素;社会实践育人,关照社会现实,培养责任担当。通过“引进来”,将时政热点和校外人才引进课堂;通过“走出去”,把思政课堂设在具体实践场景。立足课堂实践育人,整合多种资源,通过“知识学习—情感熏陶—实践体验—思想提升”的路径,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素养、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的社会责任。

3.深挖企业思政资源。“线场思政”实践教学充分挖掘企业思政资源,形成“三个转化”。一是把企业生产资源转化成思政教育教学资源。企业的发展历程、特色党建、企业文化等都是可以拿来“善用之”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把企业资源融入思政课堂,走进企业进行实践教学,把企业资源有效地转化成思政教育教学资源。二是把思政教育教学资源转化成企业人力资源。通过组织实施思政课教学,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使学校真正成为企业的人力“蓄水池”,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把企业人力资源转化成企业生产资源。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更乐于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4.开发思政实践课程。线场思政遵循教育部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定,基于行业、产业、企业独有的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体现线场教学特色的行动导向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探索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形式。按照情境熏陶的原则,彰显实践教学资源包的育人功能,逐个分析研究各个资源在国家制度、产业政策、科技创新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基于不同企业资源,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开发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为内容,以行动教学为导向的线场思政实践课程。基于完成行动导向思政实践教学的需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实践教学优势,结合线场场境,采用课题式、专题式、沉浸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完善思政教学质量。

(三)以校企协同为导向打造“场境式”课程思政

以校企协同为导向,依托企业真实场境,注重职业素质养成,打造“场境式”课程思政,使学生不仅在专业课学习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学会做人做事,而且使学生在真实岗位中习得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1.增强校企协同育人。一是人才共育,校企以培养德技双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思政,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案当中;二是文化共融,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通过校企共同组织学生活动、开展文化宣讲、企业文化熏陶等方式,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三是师资共享,校企教师共同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课程教学、岗位实习等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依托企业真实场境。行业、企业的真实场景是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工作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线场思政的重要参与部分。高职院校应在企业真实场境中,深入挖掘行业、企业、岗位的思政元素,編写课程思政教案、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并育。同时,高职院校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挖掘行业、企业生产情境的思政育人资源,在学校开展实验室、情景教学试点和学生教材的建构。

3.注重职业素质养成。在线场思政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应当综合参考内容、主体、评价模式的多场景融入。一是课程融入,思政课程始终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未来发展,课程思政注重在专业学习、企业实习中融入思政元素;二是企业融入,通过校企导师课程授课、实习实践、文化熏陶等方式,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在真实岗位中习得职业素养;三是多维评价,以企业绩效考核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技能提升和职业素养等多维度评价。高职院校多维度、全方位地融入教育场景当中,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养成。

三、强化线场思政机制“激”活力

线场思政有效实行既需要具体平台的支撑,也需要完善制度的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一会议三平台三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将育人的宏观指导、教学、管理、评价等部分分开,同时给各组成部分划定权责范围,实现课程教学、学生管理、实践育人的创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完善协同育人制度,形成协同育人的“推动”力量,促进协同育人机制“动”起来,真实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搭建线场思政平台

“一会议三平台三创新”即思政工作联席会议,集体备课平台,人本管理平台,实践育人平台,分别由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部、团委牵头负责,推动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办公。实现思政工作“三创新”,即课程教学创新、实践育人创新、学生管理创新,课程教学创新主要突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创新打造活动思政、社团思政和公益思政,学生管理创新突出人本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通过“一会议三平台三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多部门协同办公,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合力。

1.思政工作联席会议。思政工作联席会议是由学校宣传部牵头组织,为统筹安排思政工作、集中解决思政重大问题、形成思政工作合力,构建的多部门思政工作共商、共议、共建机制。具体来说,一是定期组织学校层面思政工作会议,汇聚多方思政力量;二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安排思政工作、集中解决思政重大问题;三是联席会议需保持职能部门人员的稳定性和代表人员的广泛性,既注重把握思政工作方向和工作规划,又注重全面掌握思政工作现状。思政工作联席会议是推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广泛讨论、多方谋划。

2.集体备课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建设思政集体备课平台,持续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实现课程教学创新。具体来说,构建“三层级”集体备课平台,即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学校层级集体备课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教研室集体备课平台、各二级学院组织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平台,分别从宏观教学规划和教师备课要求、课程具体规划和教师授课标准、结合专业特点和特色创新课程设计三个层面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3.人本管理平台。学生工作部负责建设人本管理平台,打造人本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学生管理创新。具体来说,一是推进学生工作校院两级管理,进一步优化校学生工作部和二级院学工部门的职能,校学生工作部主要履行规划、指导、培训、评价等职能,二级学院学工部门全面履责,承担本学院学生管理各项工作。二是打造人本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一方面,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重教育引导,重情感同化,重服务提升,重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另一方面,突出精细化管理,需要教师的耐心、细心、精心,需要教师多思考、多用心、多排查,把服务做到位、问题解决好、隐患化解掉。

4.实践育人平台。校团委负责建设思政实践育人平台,通过活动思政、社团思政、公益思政,实现思政实践育人创新。具体来说,一是建立“两级”思政实践育人平台,校团委从宏观上规划安排学校思政实践育人工作,二级学院在学校宏观规划下,合理安排本院学生特色思政实践育人活动。二是思政实践育人平台以活动思政、社团思政、公益思政为抓手,将思政价值导向和具体精神有机融入学生活动、学生社团和公益活动等多线场中,保证实践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线场思政制度

线场思政育人是一个全方位、多方面、动态化的工作过程,需要高职院校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实现制度创新。线场思政制度创新与完善的过程离不开协同育人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的不断强化,其中,优秀的激励机制是线场思政制度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与创新的源动力,而激励机制效果的顺利实现又离不开合理的保障机制。因此,高职院校应做好协同育人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的创新与强化,筑牢制度保障,发挥制度优势,形成制度效能。

1.强化协同育人激励机制。学校党委书记和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是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建立“校—院”两级思政协同育人激励机制。学校打造线场思政协同育人“样板间”、“三全育人”试点院系、思政工作优秀品牌建设等奖励性项目,激发二级学院开展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同时将二级学院线场思政工作创新作为年终考核的特色指标;学校启动线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立项建设,开展线场思政科研立项,引导全体教师参与到课程育人的建设中。

2.强化协同育人保障机制。学校财务处、教务处、科研处、培训处等多部门协同做好线场思政经费保障、团队建设、课程开发、科研立项、师资培训等。学校制定促进辅导员队伍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融合发展的配套制度,在工作考核、待遇提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进修培训等方面加大制度支持力度。例如,设立思想政治专员岗位津贴,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将辅导员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师体系,可以晋升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职称评聘实现指标单列、标准单设、单独评审,解决辅导员职称发展的“天花板”问题;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待遇,建立动态开放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体系,使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成为学校最受尊重的职业,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安于、乐于、勤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职教论坛,2013(1):21-23.

[2]张贤明,田玉麒.论协同治理的内涵、价值及发展趋向[J].湖北社会科学,2016(1):30-37.

[3]金愛国,吴加权,邢晖.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14):105-108.

[4]楼艳.德育共同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1):37-40.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