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科技强、县域强、共同富”的城镇化之路

2022-05-26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冉美丽

今日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常住人口县域城镇化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冉美丽

2022 年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县域城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这一战略决策与构建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一脉相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刻领会推动县域城镇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科技创新要“顶天”更要“立地”,为县域腾飞插上翅膀,共同擘画出我国城镇化、现代化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

县域城镇化是我国高质量实现城镇化的关键。作为由农耕文明发展而来的东方大国,以县为载体的小城市和小城镇是不可忽视的力量。2021 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 亿人,其中1472 个县和394 个县级市城区的常住人口分别约为1.6 亿人、0.9 亿人,约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以县城为核心,衔接“城尾乡头”“农头工尾”,县域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为满足人口自由发展需求,避免单一的城市化导致“大城市病”与“县城空心病”并存,分类引领县域精准发展,将有力实现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高质量新型城镇化。

推进科技强、县域强,应把握好四个关键抓手:

一是以科技创新增强县域产业竞争力。因地制宜,根植科技创新的“金种子”,长出各具特色、万亿级的“实业之树”,结出“金果实”,县域才能成为“留得住人”的宜业向往之地。加快信息科技、材料技术、生物科技、制造技术、能源科技等新技术逐渐扩散下沉至县域,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繁荣县域农业、制造业和商业。

二是以科技创新助力县域企业壮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县域腾飞的根本所在。数据显示,全国百强县内上市公司2019 年度研发投入合计达320.29 亿元。有条件的县域建立一批聚焦产业发展的联合实验室、共性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服务科技型企业成长,梯次壮大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

三是以科技创新保障县域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县域高质量发展要加快绿色低碳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化工新材料、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县域的生态美、环境美。

四是以科技创新增进县域民生福祉。县域智慧化、现代化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部分。利用更多智能节能、防险防灾的科技元素更新县域基础设施。利用民生科技助力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民生关切领域更便捷、更普惠、更人性化,使得县域成为“安得住家”的宜居之地。

科技创新已成为县域“用得着、用得好”的锐利武器,培植好科技创新尽情施展的县域沃土,需要县域能力与意愿的统一,需要“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双轮驱动。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县域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打造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创新环境,真正使县域成为科学技术的“蓄水池”和高端人才的“强磁场”。更重要的是,依靠更多以“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为使命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以“科技改变世界”为己任的科学家、科研人,以“科技改变县域”为志向的探路者和实践者,在全社会用信念和行动,共同走出一条“科技强、县域强、共同富”的城镇化之路。

供图/视觉中国

猜你喜欢

常住人口县域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2021 年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家乡的城镇化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