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哮喘患儿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2-05-26白卢霞

医疗装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雾化器胸闷雾化

白卢霞

抚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 (江西抚州 344000)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机体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尘螨、油漆、花粉等过敏原的刺激下,呼吸道会产生高反应性,哮喘患儿往往表现出胸闷、喘息等哮喘症状。若不及时控制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支气管扩张、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临床针对哮喘患儿的治疗以雾化给药为主,是通过将含有药物的液体雾化形成气溶胶,经口鼻吸入到达局部病灶黏膜,进而发挥解痉作用,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目前,雾化药液的方式有多种,吸入方式有经口、经鼻等。由于雾化颗粒在机体呼吸系统中的沉积部位不同,加之鼻腔呼吸道弯曲可沉积更多的气溶胶颗粒,影响药物下行,故临床通常采用经口的方式给药。当前,临床常用的雾化药液的方法有超声雾化及空气压缩泵雾化[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哮喘患儿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1例哮喘患儿,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单双数将其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3~11岁,平均(7.25±1.29)岁;病程1~7年,平均(3.63±0.92)年。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12岁,平均(7.21±1.39)岁;病程1~6年,平均(3.65±0.8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关于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年龄2~14岁;入组前1个月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结核、真菌感染、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既往有精神病史。

1.2 方法

入院后,完善对患儿的相关检查,并遵医嘱予以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且常规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选用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超声雾化器(型号:402B),设置氧流量为4~6 L/min;使用时先连接雾化器连接管道与雾化装置,将0.5 ml 浓度为0.5%的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Glaxo Wellcome S.A.,注册证号H20150673,规格100 μg×200揿)、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及2 ml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Zeneca Pty Ltd,注册证号H20140474,规格0.5 mg/2 ml×30支)放入雾化器,使用面罩覆盖患儿口鼻,打开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10~15 min/次,2次/d,连续治疗7 d。

试验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选用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型号:403C),设置压力为1.4 bar,氧流量为4.4 L/min;使用时先连接雾化器连接管道与雾化装置,将0.5 ml 浓度为0.5%的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及2 ml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放入雾化器,同时放入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使用面罩覆盖患儿口鼻,打开雾化器进行雾化治疗,10~15 min/次,2次/d,连续治疗7 d。

在雾化治疗过程中,所有患儿均取坐位,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采用毛巾固定头部,用面罩覆盖患儿口鼻,期间若患儿出现呼吸窘迫、喘憋等情况,应及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吸痰器吸痰,必要时给予拍背;在雾化治疗完成后,由专人对患儿头面部进行清理,并指导其进行漱口。

1.3 评价指标

(1)治疗效果:参考文献[4]评估,治疗后,患儿气促、胸闷、喘息等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较治疗前增加35%或≥80%预计值,为临床控制;治疗后,患儿气促、胸闷、喘息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且FEV1较治疗前增加25%~<35%或在60%~<80%预计值,为显效;治疗后,患儿气促、胸闷、喘息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且FEV1较治疗前增加15%~<25%,为有效;治疗后,患儿气促、胸闷、喘息等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且FEV1较治疗前增加15%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治疗期间肺水肿、声音嘶哑、恶心、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儿童属于哮喘的高危人群,据调查,我国儿童中哮喘发病率约为2%[5]。哮喘的发病与过敏体质、遗传、变应原诱发、外界环境改变、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6],具有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可严重影响学龄期儿童的身心健康及学习生活。哮喘患儿在发病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或伴有哮鸣音的呼吸困难症状。哮喘发作时患儿可出现气道黏液分泌显著增多、支气管纤毛运动障碍、肺部血管扩张等现象,若未经及时治疗可引起心功能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7]。既往临床治疗哮喘患儿通常采用全身给药的方式,即通过口服糖皮质激素使药物经血液到达病灶部位,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治疗目的。由于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患儿需长期服药,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造成血糖异常升高、钙磷代谢异常等情况,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逐渐采用雾化给药的方式治疗哮喘患儿。与传统口服药物相比,雾化给药能够极大限度地提高病灶局部药物浓度,使血药浓度得到有效降低,进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在雾化方式的选择上,临床主要有超声雾化吸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两种。其中,超声雾化吸入是以声波能量为驱动,通过高频声波传递的能量使药液从液态变为气溶胶态,呈现雾化颗粒,患儿呼吸时即可进入支气管及肺部。但超声雾化过程中噪声较大,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可导致患儿出现肺水肿、呼吸困难等情况[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其原因为,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过程中,空气被压缩后体积减小,气压增加,在雾化器内空气体积增加,气压下降,驱动药液雾化,较超声雾化而言其能量更低,雾化颗粒直径更大,可促进药物到达局部病灶,作用于靶器官,达到改善患儿症状的目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患儿还可有效改善机体呼吸道痉挛症状,促进支气管扩张,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通气功能[9];在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过程中,雾化的药液可持续性供给患儿,满足患儿对潮气量的需求,利于肺部气体交换,避免出现缺氧等情况,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由于雾化器内并未充入氧气或空气,易造成吸入过程中氧气供应不足等情况。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其原因为,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由于颗粒小、药物浓度低,造成吸入液体过多,同时刺激患儿声带,易引起声音嘶哑、肺水肿、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由于吸入药物浓度高且颗粒直径大,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综上所述,与超声雾化吸入相比,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患儿效果更优,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雾化器胸闷雾化
不同射流雾化器对银黄吸入溶液体外雾化特性评价的影响
雾化器结构参数对循环流化床锅炉SNCR脱硝性能影响研究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振动筛网雾化器与压力射流雾化器在雾化时间和雾化后残余量中的差异研究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微网雾化器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