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去”视角下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的构建研究

2022-05-26项晓勤陈华凌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走出去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项晓勤 陈华凌

摘  要: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协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一种实践形式,通过教育培训机构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合作,以公共教育产品供给的形式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支持。“产教协同走出去”既是当前我国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服务本国优质产能“走出去”的应时之举,也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提高沿线国家劳动力水平的应需之为。因此,分析高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产教融合的行为选择、明晰产教融合的国际化涵义、搭建产教融合的国际化平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走出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1-0107-04

自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沿线国家在产能合作、经济发展、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日益紧密。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点和关键,高质量的职教输出与合作为建设的推进提供了持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产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一、“一带一路” 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沿线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更趋多元,加之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对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这给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推进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际产能合作需求扩大,但是人才缺口明显

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化技能人才能精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要求。但是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一带一路”区域国际化人才总量不足,二是“一带一路”人才质量有待提高[1]。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与培养质量问题突出,未能与“一带一路”迅速发展所产生的人才需求同步,这是当前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二)“产教”融合诉求强烈但是两者缺乏良性互动

职业教育协同行业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支持。但是鉴于历史发展局限、体制机制束缚、主体利益区分、教育资源有限等原因,产业与教育之间缺乏参与国际产教融合实践的良性互动。校企双方信息不对称制约了院校伴随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2],成为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构建的瓶颈之一。

(三)国际产业资源供给增加,但是缺乏有效统筹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带来了优渥的资源,相关主体的积极参与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对院校的资源供给,为产教融合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基础。但是审视当前国际产教融合的现状,大部分院校尚未将现有的“一带一路”资源转化为助力产教融合国际化的资源,没有形成“供给-利用-回馈”的闭环结构。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困境已经逐渐成为限制产教融合国际化实践的现实瓶颈。

(四)实践探索初见成效但是机制体制缺乏创新

在国家多项政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亚信会议、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合作机制的支持下,中国职业院校开启了国际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培育国际化人才的实践探索。但是从深层次来看,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和“走出去”产能的现实需求,并没有开拓性地重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机制体制,在产教融合体系的主体性、互利性、跨界性、动态性的构建上没有过多的创新之处,这也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二、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的特征

国际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协同中国优质产能“走出去”的实践形式,是指在“一带一路”沿线政府的政策统筹与支持下,集聚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以价值共识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动力、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为出发点,以培养“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所亟须的产业人才为主旨,共建集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社会服务、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共同体。

首先,共生化。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协同优势产能走出去,具备典型的共生化特征。产教融合,“产”指产业,“教”指教育,体现了产业界与教育界两个不同领域的联合,也是教育培训机构与企业行业的具体合作[3]。以产教融合的路径推动职业教育在沿线国家的发展,既是职业教育参与全球教育竞争、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途径,也是服务外向型企业行业、构建“一带一路”良好关系的重要平台,两者共生、共存、共赢。

其次,国际化。国际产教融合面向“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培养参与国际建设的高技能人才,国际性是其首要的特征。这一方面体现在产教融合的“产业”选择上,选择国际化的大型企业为合作对象,引入国际化的产业资源,是产教融合资源“国际化”特征的重要体现;国际产教融合培养适应国际劳动力市场的产业人才,是产教融合目标“国际化”的重要体现;第三,职业教育以国际化的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引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产教融合过程“国际化”的体现。

再次,属地化。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一方面要输出国际化的人才,满足中国“走出去”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持续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沿线国家的劳动力资源,加强面向属地的本土人才培养和技能技术服务。高校应以属地劳动力为主要对象开展“本土化”的應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现“走出去”企业劳动力资源的充足供给和保障。

最后,动态化。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是基于本国优质产能转移及目标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需求而展开的。鉴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环境、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等众多可变因素,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的实践也需要动态调整,以实时反映当下产业需求与人力诉求。

三、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的体系构建

平台搭建是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搭建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职业教育对外援助平台和国际化科研合作平台,有助于拓宽高职院校的建设路径,提高高职学校的国际化水平[4]。

(一)一个中心

高职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的平台体系,始终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这一中心。当前,伴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程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开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急需大量的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人才;我国优质涉外产能项目先后在沿线国家落地,需要大量的通晓地方语言文化、熟悉地方公共事务、掌握国际化专业技术的人才;地区经贸往来的日益繁荣,需要大量的国际经济和贸易人才。对优势人力资源的渴求是“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在教育领域最显著的诉求,而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培养的国际化技术技能型服务和人才能精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并服务与属地经济社会发展,契合“一带一路”的建设要求。

(二)两个驱动

从2014年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产教融合”,到2017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推出,产教融合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转型、改革开放深化、科学技术发展,产教融合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职业教育推进国际化产教融合体系建设要以“科技迭代”和“创新发展”为驱动,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1. 以“科技迭代”为驱动

中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优质产能,是基于全球科学技术更新迭代、社会生产方式日益变迁的现状而做出的主动选择。职业教育“走出去”同样要遵循科技生产的发展规律,重新定位国际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和类型,创新外向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方法。面向“走出去”优质产能的建设和发展需求,需要紧密结合当前科学技术更新迭代的趋势,以科技赋能现代职教,形成当前职教产教融合国际化的重要动力。

2. 以“创新发展”为驱动

职业教育协同服务优质产能“走出去”,通过产教融合平台实现与“走出去”企业的深度合作,创新是全过程的核心驱动力。一方面,职业教育的优秀师资为企业发展解决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系创新等难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具备创新思维、掌握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技能人才,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以国际化的产教融合平台为创新孵化的有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才能更高效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

(三)三个机制

国际化产教融合的平台建设是一个多方主体、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过程,通过构建外部支持机制、校企合作机制以及协同创新机制等,打造相互融通、相互制衡的产教融合长效制度,共同促进面向“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化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其主要特征包括“政校企行社”五方联动协调: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社会市场通力合作为其提供保障。

外部支持机制。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开展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程中,政府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和主导者,是产教融合外部支持的重要主体,应遵循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文化背景,制定符合国际规则的人才培养制度,为产教融合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法律、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校企合作机制。院校和企业作为国际产教融合的两大主体,双方的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国际化育人成效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平台以“权责对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责任和利益机制为基础,坚持校企双主体共同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同主导教学过程、共建考评标准,实现一体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协同创新机制。协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走出去”企业保驾护航,职业教育要发挥其有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独特优势。以产教融合为平台,为企业提供产业分析、行业跟踪、技术咨询等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技能人才培养为媒介,实现技术创新在一线的运用与推广;以文化融合为手段,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能人才的沟通与交流。

(四)四个功能

“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国际化的产教融合体系,培育适应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企业“走出去”所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国际化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服务企业“走出去”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优质涉外产能“走出去”的数量多,投资额度高,涉及产业领域广泛,所需的人力资源体量巨大。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匹配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技能人才,确保“走出去”企业有持续的技能人才供给,使企业在“走出去”的进程中行稳致远。

2. 促进院校“国际化”

国际化产教融合体系下,通过引入国际产业领域先进的技能技术、专业设备、行业师资和国际教育领域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技术,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朝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方向迈进;中国职教携手国际行业企业,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输出中国职业教育的职教理念和办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从教育的外围走向中心,从量的国际化走向质的国际化。

3. 实现学生“精准就业”

面向“走出去”企业的国际化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行业企业的現实需求为导向,精准反映在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规格上,切实满足定向企业的人才需求。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的搭建,前移了人才培养的周期,学生可以在学习阶段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与管理流程,实现毕业即就业,有效助推职业教育毕业生高质量国际化就业。

4.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职业教育协同优质产能“走出去”,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职业教育“走出去”,以技能扶助的形式,为地方劳动力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提高地方的生产效率与水平;通过知识、技术、文化等因素的融通,增进不同国家人民的理解与信任,进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五)五个对接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職业标准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5],在职业教育呼应对外开放的大形势下,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的构建要以“一带一路”的人才诉求为前提,强化国际化背景下的“五个对接”。

1.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

职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技能人才培养,要紧扣“一带一路”的区域发展和重点产业建设需求,以沿线国家和本国涉外企业对产业人才的需求定义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规格、结构和质量。体现在专业设置上,院校应通过与行业相关的企业共享职业岗位群需求信息,掌握“走出去”企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对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需求,据此确定相关的培养专业和招生规模,以确保人才培养适度超前当前的产业发展要求。

2. 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人才培养走向的重要指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要积极对接国际职业标准与学历标准,引入国际职业资格制度,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整合课程内容,重塑教学过程,以实现职教课程与国际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

3. 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

职业教育作为“跨界”教育,主要体现在课堂的理论学习与生产岗位的实训锻炼相结合,这也正是教育与产业协同培育高水平国际化人才的重要路径。通过产教融合的运行模式,企业提供实训场地、生产岗位、实训师资等生产性教学资源,推动理论学习转化为真实环境下的训练,赋予学生掌握生产或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毕业生的国际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要积极对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和推动国内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两条路径,为职业教育学生国际就业打通渠道。

5. 职业教育对接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强调社会成员要为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而开展连续的学习。以国际产教融合平台为依托,产业从业人员可以获得持续性的职业发展教育与培训,是终身教育的主要载体。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教育“走出去”服务沿线国家经济建设,配合我国优质产能在海外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较高专业技能、熟悉属地国情、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对时代诉求的必然回应,也是基于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自然选择。以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为基础,推进高职院校国际化内涵式发展,会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范临燕. “一带一路”北京下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20(21):108-112.

[2] 陈慧. “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实践探索[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6(02):11-15+21.

[3] 贾旻. 产教协同:“‘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时间路径——基于共生理论的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19(02):43-46.

[4] 张慧波.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19(21):47-5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2014-05-02). http://www.moe.gov.cn/ 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406/t20140622_170691.html.

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类型特征视阈下高职教育‘走出去’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202045234)。

作者简介:项晓勤(1981—),女,硕士,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友嘉智能制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陈华凌(1979—),女,硕士,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友嘉智能制造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

猜你喜欢

走出去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