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填空题的解法赏析和教学思考

2022-05-25倪建

福建中学数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讲题定势一元二次方程

倪建

教师解题时会思维定势,特别是之前结果类似的问题,立刻就能大脑里提取记忆,很快给出这道题的“简单”解法,同样面对这道题,学生的思维是没有束缚的,非常活跃和发散,虽然解法通常会比较繁琐,但更自然,贴近其他学生,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上采用更好的解题方法,也有很多时候,学生的一些解法会让人眼前一亮,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笔者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一道习题时,对此感受颇深,

解题分析解法1是学生提供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判别式为0,这种思路很自然,遗憾小部分同学卡在了式子的化简上,不会分组分解,解法2是笔者提供的,思路和学生的相同,不同之处是提供了一种竞赛时常用的化简小技巧,丰富学生的解法,加快學生的解题速度,当然学生也会更加认可教师的解题能力,更愿意听这位老师的授课,课堂效率自然就更高了,

解法3观察结构,如果将x=1代入,方程显然成立,所以此方程有一个根x=1,所以方程左边的代数式能分解出x=1,用待定系数法,

解法分析学生提供的这两种解法,解法3比较巧妙,善于观察结构,发现一个根为x=1,后面的问题变得简单,确实事半功倍,且待定系数法也是中学里常用的方法,解法4让其他学生和笔者都为之称奇,因为一般十字相乘都是解决系数为数字的,但此题系数中有字母,以前没有想过这样也可以应用十字相乘,现在想来这种解法其实很自然的,两根相等,将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解出来即可,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方法,当学生讲这两种方法时,课堂氛围很好,学生们听得很认真,通过让学生讲题确实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教师也从中受益,更新知识,真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法5解法3中不用待定系数法,可以用长除法得到另外一个因式,

解法分析长除法笔者是知道的,小学生在学习两数相除法时,是列竖式,类似地,中学里两个整式相除时,也可以列竖式,用一个同次或低次的多项式去除另一个多项式,学生能在课外学会这种方法很好,学生在讲解法5时,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样子,“眉飞色舞”地讲,学生们在佩服他的同时,也不甘落后,认真地听,希望尽快掌握这种高能的方法,可见让学生讲题,不仅培养了该生的表达能力,也能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解法分析 看着学生的多种解法,燃起了笔者思考的热情.当然解法6,初中学生是理解不了的,但这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是有益的,这种高观点下的解题可以建立起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教师的思维定势,一道题未必只有你之前己掌握的解法,有可能还有其他方法,无论是更简单的,还是更繁琐的,它让教师对于问题有了新的的思考和分析.

3 教学思考

教师的工作具有专业性,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学习,多读书,增强自己的解题能力,教学能力,“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不能思维定势,特别是当教学的对象是喜爱思考问题的学生时,更要如此,如果我们思维定势,停止思考,认为某个问题就应该这样解,解题思路就会固化,解题能力随着下降,当然学生就会感觉教师不是很“强”,也就对教师的教学失去兴趣,这很危险,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多表现,如发言,板演,讲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1],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能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推动他们积极探索,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通过为学生鼓掌,让学生讲题等方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时候学生愿意学习数学,喜欢学习数学比教师的教学能力来的更重要,

面对喜欢思考问题的学生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新的方法,如系数含字母的十字相乘法,长除法……学生总是更喜欢学习新的内容,而不是反复巩固已经学得很好的知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甚至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在初高衔接内容,如余弦定理,直线斜率k与倾斜程度相关的数形结合的内容,线性规划等,通过学习这些新内容,教师与学生都能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生.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讲题定势一元二次方程
我的夏天在哪里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讲题”能力的培育
小学生为同学直播讲题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例说“一元二次方程”在中考中的应用
中考里的“一元二次方程”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