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怪我太敏感了吗?

2022-05-25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敏共情小林

对周围的一切,我都保持高度觉察,有时候我细心敏锐,有时候我也因此身心俱疲一拉长耳朵,提高警觉。神经细胞,全面戒备!这句歌词唱的刚好就是高敏感的我。

但高敏感到底是我的“认知负担”还是“技能加成”呢?

Part 01

高敏感总是让我想太多

工作时间,办公室的门会一直开着,我习惯了一些同学偶尔好奇地打量,同学们也习惯了在这儿进进出出,跟我分享或开心、或难过的小事儿。小林来时,先是很有礼貌地敲了敲门,接着用一个有些害羞却灿烂的笑容回应了我探寻的目光,我笑着点点头表示邀请,她才正式踏进门来。小林个子不算太高,眼睛大大的,很机警的样子,她向我反复确认了空闲时间,约定第二天来同我聊聊她的“问题”。

第二天,小林提前两分钟到达心理室。坐下后她跟我讲,她觉得自己特别在意细节,甚至朋友都说她有时“太过敏感”了。 “唉,有时候我也觉得是自己想太多了,细究起来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可能别人根本没那个意思呢?总之挺心累的。”小林皱着眉头,叹了口气。

得出这个结论,有不少“证据”。小林和同桌都是英语课代表,但上课时,小林感觉英语老师总是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同桌。因此,小林总忍不住想: “是不是因为最近这次考试,我的英语成绩没有同桌好?是不是老师更喜欢同桌,不喜欢我?”还有一次,和朋友们出去聚餐,小林穿了新买的蓝色卫衣,她很喜欢这件衣服。跟朋友们碰面的时候,小林偶然听到其中一个朋友跟另一个朋友掩着脸悄声说“小林这件衣服我有一件一样的”。后来一直到聚餐完回家,她都在想: “是不是应该解释一下,我并没有故意学她或者跟风。但人家或许只是随口说说,我去解释反而很奇怪……”

交谈接近尾声,下课铃声突然响起了,声音并不大,但小林似乎被吓了一跳,皱起眉头,瞪了瞪大眼睛。小林的讲述和表现,让我猜测她可能是“高敏感体质”。

高敏感体质不是一种疾病或状态,而是一种比较稳定和持久的人格特征。高敏感的人总是表现得比别人更敏感,对环境、对他人、对自己都是如此。那些他人可能错过的细节,他们往往能轻易感知。就像小林被下课铃声吓到,在课堂上会关注到老师的眼神、与同桌的互动状态。

这份敏感让他们在与人共情方面做得很好,他们善于觉察自己、他人的情绪和处境,只是这也容易变成负担,小林便因为知道了衣服相同而担心朋友认为自己是在跟风。

高敏人群對行为的后果也很敏感,因此会在行动时考虑各种可能性。小林在“要不要向对方解释”这个问题上就非常谨慎,从而表现出他人眼中“想太多”的模样。

这些特点都让小林感到困扰,高敏感真的是认知负担吗?

Part2

打动我的,正是你的高敏感

你想象中的高敏人群是怎样的呢?内向安静、沉默寡言或许是你的答案。事实上,高敏人群并非都如此。小林在生活中,就属于健谈、开朗那一类,拥有稳定的社交圈。

高敏感只给小林造成了苦恼吗?是否也有带去好的启发呢?小林想了想,告诉我,她能认识现在最好的朋友,就是因为自己关注细节(或者说敏感)。一次在公交车上,小林敏锐地发现有一个女生略微佝偻着身体,一手捂着肚子,另一手死死捏住扶手,咬着嘴唇,表情非常凝重。她鼓起勇气上前询问后,不仅帮对方背书包,还请求他人让出了一个座位。从陌生到相识,再到相互了解,朋友总夸小林“细心体贴”。跟她待在一起时,小林比较放松。当然,难免会发生小摩擦,比如上一次,本来约好一起看电影跨年,结果小林临时有事。小林反复道歉,虽然有些失望,但朋友还是表示没关系。只是没过多久,朋友也在另一件事上爽约了,小林跟我说: “那时候,我又猜想,她是不是其实还在生我气?还是我的敏感让她觉得麻烦?”但这一次,小林鼓起勇气对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和自责。

勇敢地跟对方表达情绪和感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朋友最后给小林的答复,让小林放下了心,也道出了高敏感的可贵之处: “我们的友情就开始于你的善良和高敏感,既然被你的高敏感打动,我又怎么会因为高敏感而嫌弃你呢?”

高敏感的你可以很美好

高敏人群很容易感知外界的刺激,这并非一无是处,一些细微的积极因素,像好奇心、期待、小确幸、满足感等,他们都能很好地觉察并捕捉到。他们还细腻体贴、共情能力强。有研究发现,高敏感的人往往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更具创造力,很多艺术家都被发现是高敏感体质。最初研究并提出“高敏感人群”的心理学家Elaine Aron博士,本人也是高敏感体质。

沟通可以消除高敏感带来的“伤害”

因为关注细节,能敏锐觉察他人和自己的情绪,高敏感的人可能会承受更多“伤害和冒犯”,不过,不少“伤害和冒犯”其实都源自自己的“加工”,小林担心好朋友爽约是因为还在生自己的气就是如此。所以,如果你也是高敏感体质,可以像小林一样,采取温和的沟通,向对方确认、澄清,你的表达、袒露其实也是在告诉对方“你的感受对我来说很重要”。良好的沟通过程和氛围不仅可以促进对自身“高敏”的接纳,也能促进重要的人对自己的理解。

建立健康的边界,守护高敏感的心

行动前,小林常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充满担忧,这让她在心理上承担了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她需要做的,是建立起健康的边界:可以问问自己,哪部分是自己的责任范畴,哪些应该由他人承担。不要因为敏锐觉察到了对方的需要就让位,放弃自己的需要,告诉自己: “要以恰当的方式对待彼此,因为我们的需要都非常重要。”

和自己的高敏感交个朋友

因为高敏感,你可能承受了很多认知负担——一点声音就能吓到自己,因为共情他人而让自己精疲力竭,一不小心就陷入消极的过度思考……

但不可否认,高敏感也为你带来了一些增益——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擅长对过往经历进行复盘,敏锐的洞察力让你能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正确接收别人传递的信息……

事实上,高敏人群可能在消极的环境中表现得更糟,也可能在积极的环境中表现得更好。高敏感有时表现为缺点,有时则能化作力量。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高敏感,进而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呢?一起来试试,和自己的高敏感交个朋友吧!

1.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

高敏人群很容易被细节支配、被情绪淹没。感到情绪透支时,及时独处一会儿,休息一下,就能很好地修复自己。独处时,有人会选择锻炼或者看书,有人会做手工,享受那些自己热爱的日常活动。所以,只需要及时告诉自己:高敏感这个淘气鬼来到我身边了,但没关系,我只需要给自己一点空间,让情绪透透气。

2.规避“天生克星”

高敏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特质,不能简单用“优缺点”去概括,不过高敏人群的确有不太适合与之发展更深刻关系的“天生克星”,比如“过于自恋型”和“过于回避型”。

自恋型的人往往很有优越感,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成为被关注、被照顾的中心,可能缺乏同情心,也不容易考虑他人的感受。如果高敏感的人与过于自恋的人在一起,可能有忽视自己、过度付出、得不到关注和爱的风险,比如经常被指责“你真是想太多”、被质疑“不过××而已,至于吗?”等。过于回避型的人则可能很难袒露真心,不会或者不愿意与高敏感的人产生情感上的共振,也无法回馈高敏感人群的情感需求。

规避与这两类“天生克星”的深入交往,能让高敏感的自己拥有更安全的心理环境。规避并不意味着失败,有意识地选择能支持自己的密友能让自己更好地度过时光。

3.用“高敏感”给自己更多关怀

仅仅是知道“高敏感”这个概念,就足以让自己松一口气。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从此就有了万能的借口: “我不想去,但我是高敏感体质,没法拒绝朋友的劝说。”“都怪我太敏感了!”

相反,因为知道自己是高敏感体质,所以我们要开始进行自我关怀的练习,对自己多一些友善和尊重,少一些苛刻,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把高敏感的特质发挥在最佳的地方,接受自己,让自己在生活中茁壮成长,获得更多满足感和幸福感。

Part 03

高敏感这个淘气鬼来到我身边了,但关系,我只需要给自己一点空间,让情绪透透气。

猜你喜欢

高敏共情小林
中药外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共情疲劳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为梦孤独
代表中国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高考前与高考后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