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和原创性贡献

2022-05-25孙海燕孟宪生

党政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

孙海燕 孟宪生

〔摘要〕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强调要胸怀“国之大者”,并就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它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理念的传承,源于对我们党百年以来着眼大事谋发展思想的弘扬,源于实现新发展阶段确立的新目标新任务的现实需要。“国之大者”的内涵体现为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客观性、历史性大势,系统性、整体性大局,以及根本性、方向性大事。在新的征程上,要从心怀“国之大者”的执政理念、谋划“国之大者”的主要方法、践行“国之大者”的行动逻辑等方面把握重要论述的实践理路。此外,还应从树立马克思主义“术语革命”的光辉典范,拓展领导干部自觉讲政治的时代内涵,提供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和抓落实的重要遵循等方面认识重要论述的创新性贡献。

〔关键词〕习近平;国之大者;领导干部;政治能力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2)03-0025-11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科学回答了“何谓国之大者,为何要牢记国之大者、如何践行国之大者”等时代问题,旨在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实质进展和重大成就提供“大方向”“大视野”和“大智慧”。系统梳理和研究这些论述的提出过程、内涵意蕴、实践理路和创新性贡献,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和践行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

一、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提出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提出,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关于“国之大计”“国之大本”和“国之大礼”等治国理政理念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重视国家发展大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基于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近期主要目标和未来远景目标的现实需要,考察和梳理“国之大者”的提出过程和基本理路,对于把握其使用语境和丰富内涵十分必要。

(一)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源于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理念的传承和弘扬。在新的征程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新要求。“国之大者”正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国之大事”“国之大计”和“国之大本”等治国理政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着对关乎国家前途命运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旨在能够从复杂的治国理政中分清主次,辨别缓急。古代最早阐述“国之大者”是指祭祀和军事,《左转·成功三十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此后,随着社会发展,“国之大者”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关于礼教是国之大礼的思想,《管子·匡君中匡》:“薄税敛,轻刑罚,此为国之大礼也”;关于人才选用是国之大柄的思想,《旧唐书》:“凡国之大柄,莫先择士”;关于农业发展是国之大务的思想,《晋书》:“农殖者,为政之本,有国之大务也”;关于法律法规是立国之本的思想,《三朝北盟会编》:“法令者,立国之大本,人主之至权”;关于民生是国之大计的思想,《三朝北盟会编》:“保国之大计,在结民心。”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中可以看出“国之大者”的内涵也在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这为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論述的形成提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源于对我们党重视国家大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善于从复杂环境中看大事、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强调:“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2〕,并在此基础上把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国防力量、开好县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以及解决南北通航等问题作为国家大事来抓。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要求财政部门和工业部门要有谋大事的意识,并且围绕维护世界和平、祖国统一和现代化建设问题谋划了20世纪80年代要做的三件大事。江泽民则要求把搞好社会治安、治理江河流域、培养使用好人才等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来看待和落实。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对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作出全面阐释。例如,发展方式问题要“多想科学发展大事,多谋科学发展大计”〔3〕;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抓好青少年教育工作。这是一件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4〕;民生建设方面,“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是关系民族兴衰的大事”〔5〕。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正是在继承我们党百年奋斗征程中着眼大事谋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是实现新发展阶段主要任务和远景目标的现实需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这个趋势可能会延续下去。就国内而言,新的征程上我们肩负着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面临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市场体系取得新成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步,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迈出新步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等重大任务。但同时,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几个省份呈零星多发态势,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其他方面的建设也面临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正是基于这样的国内外环境,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和艰巨任务而提出的,蕴含着许多原创性、时代性和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旨在使领导干部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明确什么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大势、大局和大事,什么是需要坚持和掌握重大原则、重大利益、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如何以大胸襟、大担当和大作为肩负起国家发展的历史重任。因此,“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是新发展阶段立足全局谋大局、于变局中开新局、化危局为胜局的关键,是实现新目标和新任务的行动指南。

(二)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提出过程

2020年4月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对“国之大者”作出了多维度阐释,具体如下表所示,这使得我们对什么是“国之大者”,为什么要胸怀“国之大者”,怎么践行“国之大者”这些基本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国之大者”是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大历史节点上产生的核心范畴,通过梳理和总结其提出过程,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国之大者”的使用语境和主要内容,从而增强牢记“国之大者”的理论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更有效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的重要论述精神。

从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场合、针对的对象以及文本语境看,“国之大者”深刻体现着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原则和治国理政的实践智慧。其受众主体指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国家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这意味着领导干部不仅要将“国之大者”作为指导工作的思想遵循,而且要将认识转化为责任担当和工作行动。“国之大者”的内容则体现出抽象性和具体性相统一的特征。对于抽象性而言,最鲜明的特征的就是“国之大者”体现出了很强的政治性,即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任务才能纳入“国之大者”的范畴,并且绝大多数论述语境都和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相联系。对于具体性而言,习近平对“国之大者”的具体内容作出了明确阐释,涉及人民幸福生活、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担当等多个方面。基于此,“国之大者”并非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特定称谓,而是兼具抽象性和具体性的概念。

二、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关键阶段,决不能在重大原则、重大利益和重大立场方面犯战略性和颠覆性错误,因此,科学把握“国之大者”的内涵意蕴至关重要。大国之大不仅在于国土面积之大和人口数量之大,更在于观大势、顾大局、谋大事,以大胸襟、大担当和大作为推动国家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增添新动力、展现新面貌。简言之,“国之大者”就是与国家安全、人民利益、民族命运紧密相关,关乎根本性、方向性和战略性的大势、大局和大事。

(一)“国之大者”是事关党和国家发展道路的客观性、历史性大势

《孟子·公外丑上》:“雖有智慧、不如乘势。”“势”预示着事物变化方向,呈现的是事物一种内在必然状态。习近平提到“国之大者”时都强调要把握大势,并且在谈及经济发展、网络安全、大国外交及祖国和平统一等重大问题时反复强调要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势而为,奋发有为,这是谋划国家发展道路的前提,更是理解“国之大者”的切入点。

“国之大者”体现为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历史大势。从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看,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关键就在于把握历史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等“国之大者”,都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产物。新发展阶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国之大者”,我们党对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具有高度自信和自觉。从国际上看,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对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和变革创新世界潮流的深刻洞察,来源于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大势的准确把握,来源于对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新形势的科学认知。从国内看,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精准研判,来源于对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势的不断适应,来源于对国家富强、两岸统一历史大势的科学认识。因而,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把握时代潮流,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战略措施,不仅是领导干部心怀“国之大者”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其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国之大者”体现为识别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发展变化的趋势。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向前推进和各项重大战略全面展开,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以及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因素也随之增加。习近平着眼于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重要判断,立足我国的发展环境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领导干部心怀“国之大者”就表现为善于在波谲云诡的环境中识别“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充分认识将风险治理关口前移的必要性,明确风险挑战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树立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做到审时度势、借势而为,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不被乱花迷眼,不被浮云遮眼,既有防范风险的预判能力,也有化解风险挑战的实招硬招。只有对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确定因素的发展趋势有充分预判,我们党才能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和赢得发展主动权,才能同各类风险挑战进行伟大斗争。

(二)“国之大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发展命运的系统性、整体性大局

《寤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注重以正确的大局观解决重大问题,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所谓正确的大局观,就是不仅要树立全球视野、整体思维,而且要抓住影响国家发展方向的主要矛盾,这与“国之大者”具有内在一致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领导干部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理解“国之大者”丰富内涵的主要着力点。如何站在国内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以全球眼光谋划中国发展,以中国发展促进世界进步,这是领导干部心怀“国之大者”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国之大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5〕,这一主题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其作为“国之大者”体现在难度之大、梦想之大、时空之大。从难度之大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风险挑战是全方位的,我国发展起来以后所积累的诸多矛盾在时空上被压缩在一起甚至会集中爆发,化解难度之大不言而喻,需要凝聚各方力量抓住要害果断斗争。从梦想之大看,不仅在于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和描绘,还在于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更在于找到了从理想通往现实的正确道路和依靠力量,“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格局、改革发展大局都围绕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时空之大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于历史、接续现实、指向未来,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辉煌文明的复兴,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了180多年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了100年的理想,未来30年我们党还将带领人民为实现这一梦想接续奋斗。

“国之大者”是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本质要求。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追踪与把握国际变局新动向,改革和应对国内治理新问题的基本前提。中国作为百年大变局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领导干部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就是要从中国视角研究世界在“变什么”“怎么变”,以正确的角色观把中国放在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中定位,抓住大变局为中国带来的大机遇和大挑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大智慧、大胸怀和大担当肩负起发展自己、造福世界的双重使命。这种大智慧就体现为始终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新型外交理念,推动世界各国对话合作,把为本国人民谋幸福和为全人类谋发展结合起来;这种大胸怀体现为我国在激荡变局中重塑国际新秩序,始终坚持尊重不同文明差异性的基本原则,摒弃“本国优先”“冷战对抗”的旧思维,倡导构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汇聚起彼此利益最大公约数;这种大担当体现为面对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自觉服从全球抗疫大局,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面对气候变化的未知性,我国积极推進碳达峰和碳中和,旨在为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三)“国之大者”是关乎党和国家发展前途的根本性、方向性大事

“国之大者”是关乎党和国家发展前途的根本性大事。从涉及根本利益的大事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26〕;“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2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28〕;“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29〕从关乎根本立场的大事看,立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前提,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政治倾向,也决定着个人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决定了发展为了人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立场,维护好人民幸福生活这个最大的人权是坚定人民立场的生动体现。从事关根本原则的大事看,“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0〕,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这不仅仅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而且是关乎党执政的重大政治问题。

“国之大者”是关乎党和国家发展前途的方向性大事。“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31〕,在方向性大事上,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必须具有战略定力。从关乎根本方向的大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32〕。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对坚持这一根本方向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阔的时代舞台。此外,“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 、立场坚定”〔33〕。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一大幸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具备领航掌舵的能力。从关乎重要方向的大事看,“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34〕;经济建设“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35〕;建设文化强国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36〕;医疗卫生事业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 〔37〕;强军兴军要“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38〕。

三、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实践理路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从理论层面明确了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大势、大局和大事,如何贯彻这一重要论述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因此要紧扣“重在识、要在谋、落在行”的基本理路,从心怀“国之大者”的执政理念层面解决如何识别的问题,从谋划“国之大者”的基本方法层面解决如何统筹的问题,从践行“国之大者”的行动逻辑层面解决如何落实的问题。

(一)心怀“国之大者”的执政理念:及时跟进学习党中央精神

领导干部牢记“国之大者”的执政理念,就要时刻对党中央要求什么、关心什么和强调什么心中有数,就要深刻把握党中央的精神,理解党中央的思路,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就要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判断力。而具备这样的能力就要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理论精髓、根本立场和科学方法,及时深入学习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发表的系列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制胜武器和共产党人应有的基本素质,只有热爱学习,才能对党中央精神、部署、决策有系统把握,才能对国家大势、大局和大事有清晰认识,才能真正领会何谓“国之大者”。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想得深、悟得透,才能在复杂的工作事务中厘清主次,才能将“国之大者”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转化为引领具体工作的实践问题。总之,领导干部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对“国之大者”涉及的利益、立场、原则问题把得牢、守得住,对“国之大者”涉及的方向、方法、要义问题看得准、做得实。所以,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学习对于把握“国之大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在正确的学习方向中加强对“国之大者”执政理念的思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领会“国之大者”中蕴含的哲学原理和实践方法;认真学习党史、国史、军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习历史中把握“国之大者”的生成脉络和阶段性内涵;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从而领会“国之大者”在新发展阶段的新意蕴和新要求。通过对以上关乎方向性内容的深入学习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使其对“国之大者”能够做到思想上关心,行动上走心。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深化对“国之大者”执政理念的认识。习近平指出:“党中央作出新的决策部署、出台新的文件,都要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养成读人民日报时政报道和重要评论、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读《求是》杂志的习惯。”〔39〕在深入学习及时跟进的同时,也要做到持之以恒。从一定程度上说,人民日报、新闻联播和《求是》杂志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党中央强调的、国家重视的、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如果领导干部真正对相关内容进行及时和长期学习,就不难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

(二)谋划“国之大者”的科学方法:科学审视涉及的辩证关系

“国之大者”具有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等特征,领导干部应当对“国之大者”涉及的若干重大关系有较强的政治领悟力,学会做政治上的考量。从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看,“国之大者”是站在国家整体发展的高度讲的,是对大局有利的事情。领导干部谋划“国之大者”就要把自身所在的行业、所做的工作放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统筹考虑,不能只打小算盘、算小账、管局部,而应该多打大算盘、算大账、谋全局,把本部门和本行业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发展的大事业和大棋局中,在顾好小局的同时服从大局;从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看,“国之大者”实际上回答了治国理政诸多事务中何者为重、何者为先、何者为主的问题,“国之大者”就是重点谋划的事情、优先解决的问题、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相比于经济增长速度而言,生态环境保护、核心技术研发、产业结构调整等是主要工作。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相比于发展新产业新業态谋取经济利益而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种源安全更为重要。

从大事和小事的关系看,“国之大者”强调关乎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大事,但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小事也应成为领导干部心中的大事。习近平在地方考察时对群众用水用电、就业收入、厕所革命等一桩桩小事问得很细,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大情怀蕴含在点点滴滴的小细节中。领导干部谋划“国之大者”,就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领导干部考核过程中,要注重“既在小事上察德辨才,更在大事上看德识才”〔40〕,坚决遏制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懒政怠政作风;从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看,领导干部谋划“国之大者”必须协调好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尤其是在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国之大事上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步做实做细做好;从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看,领导干部在谋划发展、破解难题和服务人民的过程中,要将“国之大者”作为一切工作和行动的出发点、落脚点,作为处理重大问题和复杂关系的基本方向,同时又需要结合具体工作和本地区实际进行创新,实现因地制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践行“国之大者”的行动逻辑: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

“国之大者”也是责之重者,能否负责、勇于担当考验着领导干部的党性和作风。践行“国之大者”,要求提高领导干部政治执行力和责任担当。但是,部分领导干部因害怕出错,要么不作为、要么乱作为,对践行“国之大者”不上心,不仅成不了大事,而且贻误大事。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要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就是让领导干部对“国之大者”树立知责于心、担责于肩、履责于行的思想自觉,明确肩负民族伟大复兴之责、人民幸福生活之责和全面从严治党之责对于践行“国之大者”的重要意义。以大担当和大作为顺应大势、顾全大局、成就大事,对各部门、各主体在工作中负什么责做到心中有数,对涉及“国之大者”的重要工作要亲自监督、重要环节要亲自协调、重要部署要亲自参与,把分内之事做好、应尽之责担好。此外,保持忧患意识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有了忧患意识就会激发领导干部对党、国家和人民肩负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就会对践行“国之大者”的风险挑战有科学预判,就会促进其不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内精准问责制度。没有问责,就难有担当,践行“国之大者”重在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下沉,严格精准的党内问责制度是促进其不折不扣落实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对关乎“国之大者”的问责情形作了一定阐释。例如,党中央反复强调和高度重视的都是“国之大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相关内容和事项落实不到位的要从严问责;在涉及人民根本利益的教育医疗、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大事上不作为和慢作为的要追究相关责任,这反映了我们党在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上注重规范问责工作。但在目前,由于问责主体权责定位模糊、问责对象申诉权利程序有待完善以及问责情形中的兜底条款被滥用等原因导致党内问责泛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基于此,在践行“国之大者”过程中问责主体要精细分工,问责对象要精准认定,问责情形要精细设置,严格遵循问责信息获取要精准、问责调查开展要精准、问责决定作出要精准的运行机理,推动形成分工清晰、职责明确、协同配合的问责格局。

四、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创新性贡献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聚焦和回答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重大时代问题,从理论上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术语革命”的新典范,实现了从具有传统意蕴的治国理念用语向赓续中华文明脉络新术语的转化。从实践上,拓展了领导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时代内涵,心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三力”,成为新发展阶段自觉讲政治的重要体现。从方法论维度,这些重要论述所蕴含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为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和抓落实提供了实践指南和重要遵循。

(一)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术语革命”的光辉典范

“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41〕,“术语革命”作为理论形成的基本元素,是推动理论创新和思想发展的重要支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提升国民素质的内容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进行创新性发展,是推动文化资源永葆活力的重要方法。“国之大者”正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之大事”“国之大务”“国之大礼”和“国之大柄”等传统术语进行改造,进而提出的体现中国特色、反映时代要求的标识性术语。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术语革命”中聚焦和回答了“什么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大势、大局和大事”等时代课题,是极具特色的“术语革命”形式。这主要体现在使之从一个富有传统意蕴的治国理政用语升华为体现时代特色的理论术语和政治术语,使之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并富含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赓续中华文明脉络的新术语,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理论元素,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术语革命”的光辉典范,这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提升话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拓展了领导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各级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讲政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成为党的十八以来党员干部讲政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首次将胸怀“国之大者”提升到自觉讲政治的高度,讲政治不仅要在思想上认识何谓“国之大者”,而且要在行动上明确何以落实“国之大者”。因而,领导干部心怀“国之大者”、谋划“国之大者”、践行“国之大者”就成为其讲政治的重要体现和基本环节,也成为其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前提条件,这拓展了新发展阶段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时代内涵,为广大党员干部如何讲政治指明了方向。“国之大者”反映了从政治上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着力提升政治判断力,以国家整体安全为大,以人民根本利益为重,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保持战略定力,善于发现政治问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重点提升政治领悟力,以发展大局为重,以实际工作为纲,对党中央精神要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坚持用党中央精神指导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具体工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执行力,以党中央精神和党章党规为标,以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自觉对表对标找一找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和作风形象方面的差距,真正做到对关乎“国之大者”的重大部署和工作安排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三)提供了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和抓落实的重要遵循

在新的征程上,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任务决定了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抓落实都需要想一想什么是“国之大者”,什么是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什么是人民群众迫切期待的,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的立场。简言之,领导干部要克服能力不足、不敢担当、不愿作为问题,就必须把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狠抓落实能力的重要遵循。例如,让人民幸福生活作为“国之大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河南严重内涝这样的重大灾难面前,习近平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此基础上统筹防疫防汛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序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正是有了这样想问题做决策的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抓落实才不会犯目光短浅、本末倒置的错误,这是领导干部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的重要方法。再比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有的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立起来,对于以上问题,习近平明确强调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先,又要着眼长远探索绿色发展的路子,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重要原则,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在绿水青山中充分彰显,这为领导干部提供了想问题的方法论指导,为其担当作为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72.

〔2〕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9.

〔3〕 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59.

〔4〕 〔5〕胡锦涛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93,287-288.

〔6〕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04-24.

〔7〕 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N〕.人民日报,2020-05-24.

〔8〕 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N〕.人民日报,2020-10-11.

〔9〕 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N〕.人民日报,2020-12-26.

〔10〕 习近平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1-08.

〔11〕 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

〔1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若干工作报告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21-01-29.

〔13〕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N〕.人民日报,2021-01-30.

〔14〕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15〕 汪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3-11.

〔16〕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

〔17〕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N〕.人民日报,2021-04-28.

〔18〕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6-10.

〔19〕 〔2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0〕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1-07-24.

〔21〕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

〔22〕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N〕.人民日报,2021-09-01.

〔23〕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N〕.人民日报,2021-09-29.

〔2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2021-11-17.

〔26〕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

〔27〕〔28〕〔29〕〔31〕 〔33〕 〔3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9,44,84,184,85,93.

〔30〕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5.

〔32〕 〔36〕〔37〕〔38〕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24,29,33.

〔35〕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5.

〔39〕 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21).

〔40〕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8.

〔4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

【责任编辑:董史烈】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20JZD003)

〔作者简介〕孙海燕,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

孟宪生,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 130024。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
习近平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思想论要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领导干部在金融审计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领导干部的语言表达艺术
加强干部考德 注重领导干部德行建设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