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医生的美食观

2022-05-25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22年8期
关键词:苏州人苏州美食

吴婧茸

俗话说“病从口入”,每天入口的食物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为身体提供能量,更日复一日地构建着我们的身体和生活。想成为一个会吃、懂吃的人,不妨也去看看那些大医生的厨房和餐桌里,藏着什么样的美食密码和烟火故事。

厨房里有爱、有生活,还有未来

徐亮: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儿科主任医师

拿着锅铲、穿着白大褂的卡通医生,右上角还有一个写着“不会做饭的医生,不是好老公”的对话框,徐亮的微信头像完整地展现了他的职业和爱好。

虽然苏州男人一直有下厨做饭的“优良传统”,但是徐亮在结婚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灶台。刚结婚时,同为医生的妻子对他说:“不会烧菜?没关系,可以学的。”就这样,在妻子的鼓励下,徐亮从“黑暗料理专业户”,逐渐掌握了烹饪的升级技巧。

有了女儿以后,徐亮对于做菜的热情越发高涨。因为夫妻二人工作都很繁忙,且常常白天黑夜地值班,为了能够好好地照顾女儿,徐亮夫妇共同开始了烹饪升级之旅。

“有人喜欢抽烟,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逛街。而我慢慢地品出了做菜的乐趣,觉得每做出一道众口交赞的新菜,就犹如在电子游戏中又打败了一个大boss,又过了一关,是可以快乐上几天的事。每一道成功的美食都是我的‘小确幸。”

1825年,法国人布里亚·萨瓦兰在《好吃的哲学》中写道:“告诉我你吃什么样的食物,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徐亮认为,从一日三餐培养起的生活习惯,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乃至未来的人生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吃各种昂贵、精加工的食品,导致近几年儿童营养过剩、性早熟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实,比起奢侈的食材,天然、均衡的饮食才是我们倡导的。”徐亮说,“在不过敏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食物,也能消除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培养乐于尝试、勇于探索的性格。”

如今,徐亮已经一步步升级成了可以做出一桌可口家宴的大厨,还准备整理打印一本“徐氏家宴”菜谱。更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上大学四年级的女儿也在家庭的影响之下,长成了一名动手能力很强、会做菜、爱烘焙的“苏州小娘鱼”。

在徐亮看来,无论是苏州人的饮食习惯还是生活方式,都可以用“大道至简”来形容。就像苏州名医叶天士能用一把萝卜籽治好疑难杂症,苏州的美食密码和生活哲学就藏在万千厨房里,那简简单单、顺应自然的一日三餐之中。

尝一尝千年的古城生活

常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今年是常新来苏州的第八个年头,每年春节,她都会在朋友圈晒出丰盛的年夜饭,给师长亲友们拜年。除了苏州年夜饭传统菜色,身为山东人的她还会做上各种花式面点,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的花馍,总让她在每年的“朋友圈年夜饭大赛”中杀出重围。

用常新自己的话来说,之所以能把南北厨艺融会贯通,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她对美食极高的接受程度。有一年,她作为医疗队队员前往贵州进行支援,工作间隙,她对贵州知名的牛瘪跃跃欲试,虽然当时因为同伴们的极力反对没有吃成,但后来去肇兴侗寨旅游时,她将当地的牛瘪干锅、生腌食物等“黑暗料理”都尝试了一遍。

别人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常新更进一步选择 “行万里路,尝万千味”。她认为,美食承载着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借由生活保存下来的文化。而这也是她爱上苏州的原因。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多样化的食物供给,让苏州可以将自己的文化传统很好地保存下来。”说起苏州的饮食文化,常新比很多土生土长的苏州人都知道的多。“比如冬至,其实在周历里作为元旦一直是非常重大的节日,现在中国其他地方已经很少过这个节了,然而苏州不仅保留了‘冬至大如年的传统,相应的民俗习惯和节日食品也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如今,全球各地的美食,给苏城带来了更多样化的口味,各类新兴食物也给苏城过年过节的气氛注入了全新气息。与此同时,私房菜、船菜、传统菜馆等传承的传统姑苏味道,依旧对食客们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八年里,兼具烟火气和人文情怀的日常生活中让她觉得精致又踏实,饭桌上鲜明的四季更替更是让身为吃货的她倍感幸福。

不过,在临床坐诊和医疗科普的工作中,她也发现,许多根深蒂固的不良饮食观念正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比如一些中老年人选择白米粥加咸菜这样的单一饮食,导致骨量流失、肌肉流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些年轻人肆无忌惮地喝高糖饮料、吃高油高盐的食物,增加了脏器负担;一些家长不注意规避过敏性食物,导致孩子反复过敏……

常新认为,美食不是简单的口腹之欲,她也希望人们多多关注美食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健康价值,比如中秋的一枚月饼,串联着千年前的虎丘雅集和当下的健康烘焙,简单的一蔬一饭里,也蕴藏着中国人代代相传、延绵发展的生活智慧。

精明饮食,有节有律,生生不息

孙宏文:苏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

在苏州市中医医院,孙宏文所在的脾胃病科可能是接触“美食家”最多的科室了。

每当季节变换和逢年过节,往往是苏州人最有“吃福”的时候,但同时也是脾胃病多发的时节。比如在肝气升发的春天,就有不少人因为过量食用了春笋、野菜等粗纤维食物,引发胃病到医院就诊;而过节放假的时候聚餐频繁,人们也很容易患上胰腺炎等突发疾病。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生活压力变大、高油高盐饮食越来越受欢迎,高血脂引起的胰腺炎在年轻群体中正呈现逐年高发的趋势。看着病人痛得死去活来,甚至有些因为病情快速恶化危及生命的样子,孙宏文认为,从传统苏州饮食文化中学习有节律的饮食习惯,非常有必要。

苏州人的饮食文化里,藏着不少智慧。孙宏文介紹,中医讲究根据时令和个人体质选择饮食,而苏州人“不时不食”的习惯,正与中医养生理论不谋而合。“比如,现在正值春分季节,也是阳气初生、肝旺的时节,中医认为饮食应省酸增甘,酸味入肝、甘味入脾,这个季节应当适量多吃辛甘发散的食物,以养脾气,少吃酸的食物,酸味饮食不利于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苏州人‘正月葱,二月韭的俗语,以及入夏才喝酸梅汤的习惯,也对应了这个说法。”

苏州人对待食材的态度,往往带着“天人合一”的中式哲学。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苏州人将鲜嫩的艾草做成青团,既发挥了温阳、祛湿的食疗功效,又能以其芳香激发味觉享受。等艾叶长大,口感不佳,就将其做成艾绒,所谓“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经过三到五年的翻晒,这就是最好的艾灸材料。到了端午,则将艾草和菖蒲挂在房前屋后,以浓烈的气味驱赶蛇虫鼠蚁,达到辟秽驱邪的效果。小小的一株艾草,就这样循环不止地伴随着苏州人的生活。

“中医认为,‘三分靠药,七分靠养,苏州人的饮食习惯,正是有节律、有节制的代表。”以喝茶为例,苏州人擅长制茶也爱喝茶,至于什么季节、什么体质应该饮什么茶,也是大有讲究。春季适合疏肝解郁的茉莉花茶、玫瑰花茶;夏季适合提神抗氧化的绿茶;秋季适合收敛阳气的百合莲子银耳饮或者菊花茶;冬季适合温补的桂圆红枣枸杞茶和红茶;高血脂人群适合荷叶山楂决明子;饮食油腻适合陈皮山楂;虚寒体质适合红糖生姜茶;瘀血体质适合藏红花泡茶……

当然,除了顺应时节、饮食有度之外,孙宏文认为,美食带来的愉悦感,也是不应错过的人生体验。苏州传统的烹调方式讲究原汁原味,相对清淡的烹调方式不仅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应季食材的风味,也能很好地保留食材当中的营养成分。

猜你喜欢

苏州人苏州美食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张建霖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