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媒体融合对新闻摄影的影响和对策

2022-05-25梁凯昌

新闻潮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闻摄影媒体融合社交

【摘 要】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图片是各种融媒产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数码成像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新闻摄影的门槛,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则促进了新闻图片的发布速度。文章根据有关案例和数据,分析新闻摄影面对的挑战,认为摄影记者必须转变观念,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记者,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摄影;社交

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媒体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中既有影像、声音的融合,也有两者与平面媒体的融合。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生产的融媒体产品,总离不开新闻图片这个重要的“原料”。数码技术的成熟和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如今已经进入一个人人皆为摄影师时代,各种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发布的图片大量挤占了新闻图片的空间,给新闻摄影行业带来了极大冲击。笔者结合国内媒体融合的情况,探讨新闻摄影面临的冲击及应对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媒体融合是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工作。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把“课堂”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1]

此外,随着“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的媒体行业获得了持续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改变了媒体行业的生产方式。依靠人员配送的平面媒体受到更猛烈的冲击,在公共场所出售或者赠送的报刊数量大幅下滑,人们阅读新闻的习惯进一步从线下转为线上。新冠肺炎疫情给媒体行业带来冲击,但从辩证的角度看,它也成了媒体融合的加速器,给媒体融合转型升级带来了一个窗口期,表现为移动端稿件数量大幅增加。比如,吉林日报社除了推出抗击疫情报道版面200多个,图文报道1700多篇(幅)外,新媒体发稿近3万条,点击量6亿人次。羊城晚报社“两微一端”发稿量8万多条,点击量46亿人次。影响力远远高于平面媒体。[2]

二、媒体融合使新闻图片备受关注

媒体融合给新闻图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展示平台。受众只需要一部智能终端,就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关注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从信息传播的数量看,新闻图片信息量的多寡依赖于附加文字资料的多少,传统纸媒在这点上受篇幅和版面限制,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而融媒体则突破了版面桎梏,可以铺天盖地地输送信息到受众手中的终端。因此,比起传统媒体时代数量有限的图片,受众更喜欢看融媒时代的新闻图片。

对摄影记者而言,每次提交的不再仅仅是几张图片,而是十几甚至几十张图片,必须在一次新闻摄影工作中提供一组甚至是全程跟踪拍摄的新闻图片,这往往比报纸长篇累牍的文字更能让受众明白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网络的超大容量,让受众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人们看到的新闻图片越多,对图片的认识和要求也就越高。如果不是优秀亮眼的图片,往往会被受众随手滑过,更不会让他们“点赞”。

媒体融合让受众和媒体无缝连接。媒体在微信、微博、客户端、B站、小红书等各个互联网端口无一例外地开设有对话窗口,受众不仅从被动地接收信息变为主动地获得信息,还可以和记者编辑对话及时反馈阅读新闻图片的感受,从而对新闻图片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媒体融合对新闻摄影的冲击

(一)受众不再被动接受媒体传递的信息

媒体融合时代,受众已经不像传统媒体时代那样被动、单向地接收信息,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定制阅读内容,看到不喜欢的图片便一滑而过。从媒体内容生产端看,编辑运用大数据可以准确知道受众的喜好,实现精准的“投其所好”。如果受众只能看到编辑“精准”推送的內容,就可能导致优秀的新闻图片无法及时传递给出去。

由此可见,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图片“市场”是根据受众本身的喜好而形成的,不再由图片生产者主观而定。摄影记者费尽心思拍出一张新闻图片,如果不被纳入受众的喜好范围内,只会成为网络上毫无意义的一则代码。

(二)摄影记者的生存状态日益窘迫

媒体融合时代还需不需要摄影记者?这是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摄影记者的疑问。从笔者接触到的情况看,媒体摄影记者的生存状态日益窘迫。放眼国内,有的报社“变相”解散摄影部,将摄影记者分到各专业部当文字记者用。有的文字记者遇到好的题材也不通知摄影记者,而是自己拍摄新闻图片,从而挤占了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2016年,河南《大河报》摄影部主任陈晓东曾感叹,摄影记者使用几万元的摄影器材生产的一张新闻图片,卖给网站仅仅只能换来20元左右的稿费,传统媒体的摄影记者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三)新闻摄影门槛逐步降低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1964年著的《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的观点。随着信息通信和电子成像技术的发展,新闻摄影门槛逐步降低,摄影已不再是小众行业。能拍2000万像素的智能手机比比皆是,小米有一款手机甚至能拍摄出1亿像素的图片。受此挤压,传统数码相机厂商佳能和尼康甚至逐步关闭消费级相机生产车间,专注于专业相机。

我国5G网络迅速铺开,给信息传播插上了翅膀。2022年3月8日,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介绍,我国5G网络是世界最领先、最大规模的网络建设。5G实际连接的用户超过5亿,基站总数已经超过了142.5万座,今年力争超过200万座。[3]方便的拍摄方式加上飞快的网速,受众通过移动终端便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图片。比如,2022年2月底,俄罗斯派出军队进入乌克兰执行特别军事行动,在摄影记者无法抵达现场情况下,许多当地居民拍摄的照片就被媒体采用为新闻图片发布。

四、新时代新闻摄影必须自我革命

如前所述,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给新闻摄影开拓了新的生长空间,拍摄手法和展示方式更为多样,摄影观念和叙事手法也产生了更多的变革。星光不问赶路人,新闻摄影别无选择,必须“以百变应万变”,必须自我革命。

(一)跟上时代,转变思路

媒体融合虽然已经推进多年,但部分新闻摄影记者在思想认识上,对转型和融合重视不足。有些人还沉迷在纸媒的“黄金年代”里,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缺乏应对,甚至有的认为所在媒体经费有财政兜底,“干好干坏一个样”,面对巨变无动于衷。摄影记者需要彻底抛弃纸媒时代“我拍什么图,读者就必须看什么图”的固有思维,转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思维,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正能量,站在广大用户的视角思考、选择、制作、传播内容。

(二)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一专多能

互联网上各类新闻图片尽管层出不穷,但多而不精,优质新闻图片依然是“香饽饽”。摄影记者必须做到一专多能,在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受众的口味越来越刁钻。媒体融合时代,摄影记者需要转型为全媒体记者,才能适应产品从新闻图片到文、图、音视频、动漫和VR等多种表现形式的需要,尤其在现场只有一名记者的情况下,必须熟练地运用各种形式向后方传送素材,供编辑调配与制作出一道道新闻“盛宴”回馈受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客户端用新闻图片结合图表数据、动画、三维建模和VR等新技术推出了许多叫好叫座的画册产品,如抗疫摄影集《去时暖江城,归时江城暖》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摄影记者还是要牢牢守好新闻摄影这块主阵地,除了变成新闻报道的“全能战士”,更要努力当好图片新闻的“单项冠军”。

(三)加强图片新闻的策划

有的摄影记者对图片新闻的策划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完成工作量往往“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媒体融合时代,如果记者不对图片新闻加以策划,拍摄出有分量的拳头产品,想留住读者的目光是很困难的。图片新闻的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摄影记者甚至摄影专业部门对某一个新闻事件的各要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采访拍摄的流程做出有针对性的计划。

“整合”是策划的一个关键词。2018年,为了直观地反映广西“赶超跨越”过程中的气势与成就,《广西日报》摄影部以新闻图片报道方式,推出《发现新广西——大建设大发展大景象图志》专栏,记者带着发现的眼光,深入全区生产生活的一线,用镜头报道广西各重大建设项目,同步在报纸和微博、微信、客户端推出200多张高质量的图片,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总之,在工业、农业、财经、民生类等这些常规报道当中,只要事前做好细致策划,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做好全新“包装”,想不出好照片都难。

(四)以制度倒逼摄影记者“转型升级”

笔者注意到,许多报社的摄影记者年龄普遍是30多岁至50多岁,他们的摄影水平无可厚非,但想让他们掌握最新的多媒体技术,把创作工具由台式电脑转到移动端上来,确实有一定难度。不少摄影记者对管理考核机制方面颇有微词,比如,给新媒体部门供图得到的考评分太低;由于版面有限,给报纸供图则难以见报。因此,媒体单位需要在管理考核制度内加入更多媒体融合的内容,倒逼记者学习新技术,多向新媒体部门供图,激活记者的创作积极性。

2022年1月起,广西日报社实行全新的管理考核制度,将记者的考核重点向新媒体倾斜,明确稿件“先端(广西云客户端)后报”的发布顺序,还加入了视频稿件的考核,对客户端稿件发布的时效性也提出要求,旨在通过此种方式加快记者的“转型升级”。

文汇报社为推动图片、H5和音视频产品的质量,将原有的摄影美术部和新媒体中心的视频、美编有关人员打散重组成为“融媒体视频聚合部”,不仅促进了采编人员能力水平的提升,还提高了融媒体产品的质量。陕西日报社出台了《陕西日报新媒体考核管理办法》等媒体融合评价标准;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则增加了新媒体的考核占比,2020年底已经达到传统媒体部门考核分的两成。[4]

(五)加强與融媒体部门的沟通合作

在传统媒体中,摄影记者将图片上传到采编后台后工作就结束了,很少参与到版面安排和设计的工作。而媒体融合的产品普遍要经过“整体策划、一次采访、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等过程,参与的部门和环节更多,摄影记者还需要与融媒体部门有更多的沟通,充分发挥新闻图片的优势。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制造媒体融合的产品最大的痛点在于事先的沟通协调环节,各工种的理解不一样,导致采访拍摄的照片如果不符合融媒体的要求,又得返回现场拍摄。还有的摄影记者觉得新闻图片只是融媒体的“配菜”而非“主食”,在参与制作的时候不提意见,这些都需沟通协调。

笔者认为,新闻图片是融媒产品当之无愧的“主菜”。缺乏亮眼新闻图片的融媒产品就像没有放盐的宴席一样,食之无味。重要融媒体产品应当成一个项目来做,成立跨部门的项目组,将产品的点击率和新闻图片的数量和质量等纳入摄影记者个人绩效考核,从而增加参与者与项目的黏性。

五、结语

媒体融合时代,给新闻摄影带来的不仅仅是冲击,更是一次凤凰涅槃的大好机会。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不应该怨天尤人,应当利用好新时代新技术的赋能,提高自身素质,推动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央视网.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EB/OL].[2019-01-25].www.cnr.cn.

[2][4]北京市新闻工协会,梅宁华,支庭荣. 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3]新华社.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部长通道”回应制造业、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等相关热点问题[EB/OL].[2022-03-08].www.miit.gov.cn.

作者简介   梁凯昌,《广西日报》摄影部记者

猜你喜欢

新闻摄影媒体融合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新闻摄影应用于公安宣传工作路径探析
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新发展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