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式心理韧性量表在寄宿制学校青少年中的信效度及测量等值性

2022-05-24刘馨泽

教育观察 2022年14期
关键词:等值寄宿制韧性

刘馨泽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一、研究背景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指个体遭受创伤、压力、逆境、威胁或重大压力时的适应能力或恢复特质,又称为心理弹性、心理复原力等。[1]即便个体未经历挫折或逆境,心理韧性依旧具有保持极佳心理状态和提升幸福感的积极作用。在面对逆境和压力时,心理韧性较强的个体的恢复力较好且能妥善处理因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负面情绪。相比正常青少年,心理韧性较弱的青少年的人际冲突较高且学习成绩差。[2]寄宿制是既能够满足父母无时间照顾子女,又能够有效满足青少年因家庭与学校距离较远、上学不便等产生的教育需求的特殊体制。[3]寄宿制学校(Boarding schools)是指统一为学生提供较佳学习环境、安全保障、饮食和住宿等生活安排的学校。[4]作为较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由于与家庭分离且长期在学校生活,寄宿制学校青少年个体心理韧性偏低,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卑、情绪创伤、抑郁和焦虑等。[5-6]

Connor和Davidson修订简式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25)用于测量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该量表由25道题目组成,分为5个因子,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在不同地区和样本中,CD-RISC-25显示出不同因子结构,如中国普通样本、土耳其地震幸存者、印度大学生、韩国临床与非临床样本、中国男性新员工。[7-11]为解决CD-RISC-25因子结构的地域差异和样本差异,Campbell Sills和Stein修订了简式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得到CD-RISC-10这一量表。[12]虽然CD-RISC-10在中国各群体中显示出稳定的单维结构和良好的信效度[13-14],但尚未有利用简式CD-RISC-10对寄宿制学校青少年群体进行测量的信效度检验。

已有研究指出,男性心理韧性高于女性[15],性别可以有效预测寄宿制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韧性性别差异可能是性别间存在的真实差异,也可能是量表的测量不等值导致的。[16]为了检验CD-RISC-10在寄宿制学校青少年性别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且可以解释的,本研究需要先确定CD-RISC-10是否具有跨性别的测量等值性。跨性别测量等值性是比较男生和女生在CD-RISC-10上得分差异的前提条件。[16]尽管CD-RISC-10在中国香港青少年和内地大学生、澳大利亚长跑运动员的测量中显示均支持性别测量等值性[17-19],但尚不清楚其在寄宿制学校青少年群体中是否具有跨性别测量等值性。

综上所述,心理韧性对提升寄宿制学校青少年适应力和保护其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检验CD-RISC-10在寄宿制学校青少年群体中的信效度,为寄宿制学校青少年心理韧性评估提供有效测量工具;检验CD-RISC-10在寄宿制学校青少年的性别测量等值性,为后续寄宿制学校男生和女生心理韧性水平比较提供证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选取贵州省某市3所寄宿制中学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在心理健康课上进行团体施测,并告知被试阅读和签署知情同意书。考虑到初三与高三处于备考阶段,本研究仅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进行调查,共收集了612份问卷。删除无效问卷12份后,有效问卷为600份,有效率为98%。其中,初一101人(16.8%),初二129人(21.5%),高一190人(31.7%),高二180人(30.0%);男生349人(58.2%),女生251人(41.8%)。被试年龄在11—19岁,平均年龄为14.85±3.15。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利用Campbell Sills等编制的简式心理韧性量表(CD-RISC-10),该量表共10个单维结构条目[12],如表1所示。依据面对挫折与困境时的实际感受,寄宿制学校青少年作答时选“从来没有”计1分,选“偶尔这样”计2分,选“有时这样”计3分,选“常常这样”计4分,选“总是这样”计5分。总分越高,个体心理韧性水平越高。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7。

表1 CD-RISC-10题目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5.0进行项目分析、结构效度、信度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运用Mplus 8.3进行单组验证性因子分析与测量等值性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项目分析

使用Kolomogorov-Smirnov检验可知,若峰度值和偏度值均呈不显著(p>0.001),表示数据正态分布,可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maximum likelihood,ML)[20],对CD-RISC-10的总分与各题目分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根据皮尔逊相关分析,不相关时,r=0—0.30;弱相关时,r=0.30—0.50;中等相关时,r=0.50—0.70;强相关时,r=0.70—0.90;高度相关时,r=0.90—1.00。总分与各题目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在0.651—0.922,p<0.001,表明CD-RISC-10具有良好的项目鉴别力。

(二)结构效度

本研究随机选取“大约50%”,采用样本1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越接近1,表示题目之间相关性越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中,KMO的值为0.956,Barrtlett球形检验值χ2=4089.326,df=45,p<0.001,表明各题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1个,解释总变异的82.771%,题目因子载荷系数介于0.882—0.940。

本研究采用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209.552,df=35,CFI=0.948,TLI=0.933,拟合指标良好,表明CD-RISC-10单因素模型具有良好结构效度。

(三)信度检验

Cronbach’s α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标准为Cronbach’s α>0.60。[21]CD-RISC-10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为0.967,表明CD-RISC-10整体信度良好。

(四)单组验证性因素分析

单组验证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检验单因子结构在总体、男生和女生样本中模型拟合度,为进行后续测量等值性检验建立良好基线模型。由于卡方检验易受样本量的影响,不适合作为模型拟合主要指标[22-23],因此,本研究对以下指标进行模型检验: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塔克-刘易斯指数(Tucker-Lewis Index, TLI),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RMSEA)及其90%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和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tandardized 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SRMR)。结果显示,CFI>0.90,TLI>0.90,RMSEA<0.10和SRMR<0.08,模型拟合良好。

单因子结构模型在总体样本的RMSEA=0.137,略高于0.10,如表2所示。依据修正指数(Model Modification Indices),如果考虑题目1与题目2误差相关,那么可能减少172.109个卡方单位和1个自由度;如果考虑题目3与题目4误差相关,那么可能减少50.401个卡方单位和1个自由度。

表2 CD-RISC-10的单因子结构模型拟合指数

(五)测量等值检验

本研究采用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Multi-group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MCFA)检验CD-RISC-10在男生组和女生组测量等值性。4个模型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检验:形态等值(Configural invariance)→弱等值(Weak invariance)→强等值(Strong invariance)→严格等值(Strict invariance)。形态等值模型检验潜变量构成是否相同,设定各种参数在不同组间自由估计;弱等值模型在形态等值上设定因子负荷跨组相等;强等值模型在弱等值模型基础上加设观测变量截距跨组相等;基于强等值模型,严格等值模型增设残差方差跨组相等;必须满足4个等值性模型均成立并进行嵌套模型检验。[24]用模型间CFI、TLI、RMSEA拟合指数差值进行等值性检验,ΔCFI和ΔTLI<0.010满足测量等值性。[25]CFI=0.968,TLI=0.956,RMSEA=0.105,可作为弱等值模型的基线模型。形态等值模型、弱等值模型、强等值模型及严格等值模型嵌套结果均达到标准,即ΔCFI≤0.01,ΔTLI≤0.01,如表3所示。CD-RISC-10在不同性别中满足测量等值性。

表3 验证性因素分析多组比较嵌套模型拟合指数

(六)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检验

本研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男生和女生在CD-RISC-10总分上有无显著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平均值为0.26,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

表4 性别间CD-RISC-10得分比较

四、讨论与分析

对CD-RISC-10进行模型拟合检验,结果显示,两个题目间误差相关可能是由类似的表述、内容或方向性导致。[26]题目1和题目2均表述,无论发生何种事件,青少年均能够及时适应当下变化。题目3和题目4均表述,在遇到压力时,青少年主动看到幽默的一面并且变得更坚强。两个题目内容相似,设定误差相关。重新对模型进行检验后确定模型拟合良好,并且在测量等值性中模型无需跨组相等[27],表明CD-RISC-10可以用于后续测量等值模型检验。

对CD-RISC-10进行测量等值性检验后才可以有效比较不同群组的心理韧性得分。形态等值模型支持表明,不同性别间具有相同因子数目和模式[28-29],是随后等值性检验的前提条件。弱等值模型支持说明,在不同性别组间观测项目与潜在因素含义相同。[30]强等值模型支持表明,其组间差异可以反映潜变量组间差异。[31-32]严格等值模型支持表明,各题目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相同单位和参照点。CD-RISC-10具有跨性别测量等值性,测量等值性的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25-26],表明可直接采用该量表得分进行性别间心理韧性差异比较。

利用CD-RISC-10进行心理韧性测量,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且无显著性别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2,15,33-34]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使寄宿制学校女生获得的人际支持程度较低,抗挫折能力也比寄宿制学校男生的低。

五、教育建议

(一)采用内外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寄宿制学校女生心理韧性

寄宿制学校女生的心理韧性低于寄宿制学校男生,这可能是因为虽然寄宿制学校青少年大部分时间离开家庭,但当独自面对问题时,由于情绪卷入程度和适应能力不同,其应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受到影响。此外,寄宿制学校青少年家庭人际支持的感受程度显著低于非寄宿制学校青少年[35],而人际支持是显著提升寄宿制学校青少年适应性的外部环境保护性因素,能有效提升寄宿制学校青少年心理韧性。对内,女生需增强人际支持,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降低消极情绪的卷入程度;对外,父母与教师需要对女生倾注更多的关注,并且推动其积极与同伴交往,提高女生的外界支持系统,使女生积极应对危机或消极事件并及时求助。

(二)提升寄宿制学校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良好心理素质是提升寄宿制学校青少年心理韧性的关键因素,可促使青少年主动适应寄宿制学校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为培养寄宿制学校青少年乐观、情绪稳定、高抗挫折能力、积极应对问题等优秀人格品质,父母和教师可通过赞美、肯定和激励的方式,启发寄宿制学校青少年发现自身优势、建立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坚强人格品质。不良情绪作为遭遇压力和挫折时的外部表现形式,会打破寄宿制学校青少年的心理平衡状态。对此,寄宿制学校青少年需要提升辨别能力,敏锐觉察自身不良情绪,通过自我教育和情绪调节辅导,有效发现和排解不良情绪,提升情绪调节能力。此外,强化抗挫折能力也可以使寄宿制学校青少年积极面对困难和逆境,减少不良内心的体验并提升适应能力。寄宿制学校青少年应积极看待寄宿制学校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减少消极事件对自己的影响,降低负性思维的内部指向;积极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展示自身优势以获得他人认可,与家长、教师和同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升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良好的家庭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学校适应能力,为此,父母可以采用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积极关注青少年心理需要并与之携手渡过逆境。具体如下:关注青少年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且探讨解决方式;满足青少年尊重和关爱等心理需要,让青少年对未来抱有乐观态度,形成自信与坚强的心理品质;走进青少年的内心,尊重和支持青少年,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或压力时能主动求助;有意识地增加亲子沟通,并定时推动亲子间的人际接触。

(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随着自我意识持续发展和独立意识的提高,青少年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容易与现实情况出现偏差,导致人际矛盾冲突。对此,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培养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青少年的学校适应: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优秀同学演讲等,改变青少年的认知偏差,使青少年用正性眼光看待生活和学习;通过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增加青少年表现自己的机会,使青少年学会沟通与解决问题;借助主题团体辅导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并获得人际交往情感体验,学会人际交往技巧。此外,家长需要创设舒畅的人际沟通空间,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学会合理求助。总之,提升寄宿制学校青少年同伴间的亲密度,有利于青少年适应环境、融入群体。

猜你喜欢

等值寄宿制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异步电动机等值负载研究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电网单点等值下等效谐波参数计算
基于注入电流模型的等值法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