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AM数字叙事基础理论框架研究

2022-05-24穆向阳徐文哲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瑞安全息数字

穆向阳,徐文哲(.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数字时代,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Library、Archives、Museum,LAM)的百科全书式的传统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数字叙事作为数字人文中最具活力的一个分支,其根本特征就是“互动”,这与文化机构数字时代的服务转型目标不谋而合,因此LAM等典型的文化机构纷纷开展了数字叙事方面的研究与实践。LAM数字叙事并非“LAM+数字叙事”的简单组合,两者的结合会产生全新的人文价值和用户体验,但也会带来新的理论问题。目前,LAM数字叙事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研究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深度有待加强。因而,研究LAM数字叙事理论框架,有利于从宏观上对LAM数字叙事服务的开展提供指引,进一步挖掘LAM数字叙事服务的内在价值。

1 数字叙事发展现状

1.1 数字叙事理论

从口头到文字,人类叙事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而叙事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文学领域[1]。数字叙事(Digital narrative)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叙事学相结合的产物,其概念最早出现在布伦达·劳雷尔的博士学位论文《走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互动幻想系统设计》中,属于后经典叙事学理论范畴[2]。学界对数字叙事进行了不断的理论探索。后结构主义者克里斯蒂娃用“互文性”来解释数字叙事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3]。罗兰·巴特重视读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引人写作之文”为后来的数字叙事理论发展提供了指导[4]。除此之外,乔治·兰道、珍妮特·默里等奠定了数字叙事的基础理论,特别是珍妮特·默里比较全面地研究了数字叙事理论,包括叙事作品的形式、数字叙事的发展方向以及数字叙事体验等。玛丽—劳尔·瑞安在数字叙事研究方面成果丰富,她认为“互动性”是数字叙事区别于传统叙事的最主要特征,这一点与LAM数字服务的典型特征不谋而合,故本文尝试基于玛丽—劳尔·瑞安的叙事理论构建LAM数字叙事理论的基本框架。

1.2 LAM数字叙事

数字叙事为文化机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展现与挖掘其人文精神与文化价值的方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文化机构的数字叙事能力与水平。对这些新技术的渴望与尝试让LAM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紧密,并逐步开展了数字叙事实践工作。2000年,美国Maxis公司开发的仿真“游戏”《模拟人生》(The Sims)可谓互动数字叙事代表性产品[5];Story Map网站通过独特的接口设计让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叙事路径,向用户展现了一个开放的故事世界[6];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借助VR、全息显示等技术推出以林肯总统为主题的数字叙事服务,增加用户与数字资源的互动,优化用户参与体验[7]。目前,数字叙事这种多元参与式的服务方式在文化机构中正蓬勃发展,它以强劲的感染力、深度的互动性和丰富的体验感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给LAM等文化机构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LAM数字叙事理论方面,Yannis Ioannidis等探讨将数字叙事引入到文化机构的理论可行性[8];Nicole Basaraba利用交互数字叙事理论搭建文化遗产传播模型[9];张斌等构建了数字叙事驱动型馆藏利用模式[10]。总体来说,国内外针对LAM数字叙事方面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LAM数字叙事特征、机制、逻辑、规律等基本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2 玛丽—劳尔·瑞安数字叙事的理论

玛丽—劳尔·瑞安(以下简称“瑞安”)对从基础理论到用户体验的理论都有所涉及,其数字叙事理论的一般性和广泛性成为LAM数字叙事理论构建的基础。

2.1 玛丽—劳尔·瑞安数字叙事的理论基础

瑞安并没有给“叙事”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她创造性地用“叙事性”来模糊这一概念的边界,提出了叙事的八个核心条件:空间维度、时间维度、非习惯性物理事件、心理维度、有目的的行动、导向封闭的因果链、故事世界中被断言的事实、传达的某种意义[11]。可见,瑞安并未将媒介作为核心条件之一,除了文字,其他媒介如图像、音视频等都具有讲述故事的潜能,只是每种媒介的优势不尽相同。瑞安将媒介分为语言、视觉、听觉三大家族,并深入分析了各种媒介的叙事表征特点,认为人不是通过一种感官来感受世界,三大媒体家族具有感官和认知上的互补性。除借助媒介外,数字叙事的展开还需要构建一个可能世界。可能世界理论也是瑞安数字叙事理论的一个重要根基,瑞安认为,“世界”具有四个特征,即“有关系的系列事物和人、居住环境、对外界观察者来说是可理解的整体,其成员的活动空间”[12]。受可能世界理论的影响[13],瑞安从两个维度解读“世界”一词,即“故事世界”和“虚构世界”,这两方面的理解对于LAM数字叙事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故事世界所蕴含的背景时空及其自洽的历史一致性;虚拟世界所蕴含的动态世界的自生性等。总之,瑞安的数字叙事理论基础完全可以作为LAM数字叙事的理论基础,但需要注意LAM这一特定领域内的数字叙事理论必须体现其特定的结构、形式、目标及意义。

2.2 数字叙事的主要类型和逻辑架构

2.3 数字叙事体验

瑞安一直将互动性和沉浸性作为数字叙事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沉浸体验方面,瑞安将沉浸分为叙事沉浸和游戏沉浸。数字叙事沉浸与传统叙事沉浸体验存在共通内容,如空间沉浸、时间沉浸、情感沉浸,此外,瑞安还强调了游戏方面的认知沉浸。空间沉浸是对空间感的认可程度,具有高空间沉浸强度的体验可以让用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单纯地通过一种媒介来营造,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共同营造;时间沉浸是知情渴望的一种体验,一般包括两个维度,即故事讲述时间和故事发展时间,完成阅读的满足感和跟随情节节奏的沉浸状态都属于时间沉浸;情感沉浸是指读者在数字叙事过程中获得的情感反映状态,包括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及获得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两个方面,对故事人物的主观评价和阅读中自身的情感属于前者,对他人感受的感同身受属于后者。数字叙事体验建立在读者和故事之间互动性的基础上,传统叙事的互动模式是单一的,只包含心理互动,而数字叙事的互动除了心理互动外还包括身体和物质互动。数字叙事中,读者可以成为故事的创作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是多元的。将互动和沉浸两个概念结合起来是瑞安最具启发性的创新之一,她摒弃了将互动与沉浸看作矛盾的观点,进而提出互动式沉浸这一创新性概念,并指出互动式沉浸是数字叙事体验的最终指向。

3 LAM数字叙事理论的基本框架

瑞安的数字叙事理论具有全面性、深刻性、逻辑性强等特征,前文对可以指引LAM数字叙事的内容部分进行了提取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可以较为全面系统地构建LAM等文化机构的数字叙事理论框架。LAM数字叙事理论并非瑞安数字叙事理论在LAM等文化机构中的简单应用,而是一种互有裨益的扩展和深化。

为了构建LAM数字叙事理论的基本框架,图1将瑞安数字叙事理论划分为三个部分。①基础理论部分。基础理论部分主要用于确立LAM数字叙事的基本类型、原则、方向及方式,如,结合叙事性核心条件和LAM数字资源内在禀赋、定义LAM数字叙事的基本特征和使命、可能世界理论如何应用于LAM数字资源叙事、媒介的综合运用等。②叙事类型、叙事情节逻辑和互动模式之间形成具体叙事的三个维度,三个维度分别用T、L、I表示,那么每个具体的数字叙事就可以用(T,L,I)三元组勾勒其基本特征。本文建立三维矩阵探索三个维度上的所有组合并探索LAM数字叙事应着重发展的类型。③瑞安的数字叙事体验分为三个维度,LAM数字叙事服务应如何在这三个维度上满足用户沉浸体验,又如何向着互动式沉浸发展等。

图1 瑞安数字叙事理论框架

图1对瑞安理论三个部分的划分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目标指向,这也符合LAM数字叙事理论构建的内在逻辑。本文基于瑞安的理论和LAM具体特征得出LAM数字叙事理论,主要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基础理论部分、数字叙事理论部分、服务理论部分,三者之间既存在区别又具有联系。

3.1 LAM数字叙事基础理论部分

瑞安的叙事性概念解放了LAM数字叙事的约束,拓展了LAM数字叙事的范畴,并肯定所有媒介在讲述故事上的能力和作用,因而不同媒介之间的关系并非相互竞争与排斥,而是优势互补,集各种媒体的优势呈现更丰富的故事世界。当前,LAM等文化机构都在积极尝试VR、AR、3D全息显示等种种可利用的信息媒介向用户传达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含义,为用户展示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

瑞安可能世界理论对LAM数字叙事基本定位的影响最为深远。瑞安将世界分为故事世界和虚构世界,而故事世界暗含了“时空背景”,并且瑞安在强调可能世界通达性的同时提到了“历史一致性”条件。从这样的视角出发,可以导出LAM数字叙事的可能世界理论。

LAM数字资源属于严格加工的结构化信息资源,如博物馆的文物、档案馆的历史档案、图书馆的经典书籍等。这些资源本身来源于真实历史,所以这些历史的“记忆碎片”能够还原历史的真实。总体而言,LAM三馆数字资源的共同特征包括:权威性、文化性、历史性、客观性等[14],这些特征也意味着LAM数字叙事的特有魅力在于叙事背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其认为可能世界并非虚构,而是“真实的历史”。LAM数字叙事更多的是虚构和真实的结合,很大程度上LAM Narrative=Made-up Story+Real background。

故事情节可以是虚构的,它赋予了故事创作者以主观能动性,但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真实的,LAM数字叙事始终发生在真实与创作之间。于是,可以得出几个合理推论。

(1)LAM数字叙事所依托的叙事场。故事的发生需要一定的背景,叙事场是指实体的物质空间以及无形的精神空间,如社会伦理、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叙事场是故事世界得以展开得更为深远的文化及社会背景,如何还原历史故事的真实叙事场,特别是精神空间部分,是LAM数字叙事需要研究的重点之一。

(2)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全息甲板。全息甲板是一种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数字环境,用户可以直接进入其中。LAM数字叙事所依赖的背景空间需要真实的历史场景,因此LAM数字叙事的全息甲板建设需要最大程度地还原故事所需要的真实历史空间,如唐代的宫廷、宋代的宅院、某个名人的居室,都需要用最客观的方式去构建。正因LAM全息甲板追求真实性,所以其虚拟场景可以作为多个数字叙事的背景,可以当成一种虚拟的数字基础设施。另外,LAM全息甲板可以是模块化的,这样通过主题间的共享可以组合成特定故事需要的空间。

(3)需要依托超知识网络。LAM数字叙事可能世界的客观性与严谨性及所依赖的更为宏大和底层的叙事场,都需要不同文化机构携起手来发挥资源集中优势,深入挖掘资源深处的价值和意义,这样LAM数字叙事就需要依托LAM超知识网络。超知识网络是一种跨节点类型的网络,它不再局限于某种具体类型(如人、知识)网络的限制,而是能够将不同类型的节点结合在一起,知识网络的这一特点显然是与LAM数字叙事及其宏大叙事场相适应的。另外,超知识网络具有自组织和开放性等特点,能够满足LAM大规模协同编辑的要求。

3.2 LAM数字叙事的主要类型和逻辑架构

LAM数字叙事的创作离不开具体的类型(T)、互动模式(I)和逻辑机构(L)。需要指出的是,瑞安数字叙事的类型在本文中被压缩成一个维度,因为其理论中的类型更多地意味着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而LAM数字叙事的类型则是一个至少囊括了T、I、L三个维度的概念。逻辑上,LAM数字叙事类型是(T,I,L)三元组,三者的组合包含了所有数字叙事,但有些数字叙事类型并不适合LAM数字叙事,有些则是LAM数字叙事的重点类型,因此需要对那些适用于LAM数字叙事的类型进行重点识别。

瑞安的数字类型(T)包括:互动小说、超文本、网络叙事、互动戏剧、包含叙事的电子游戏;互动模式(I)包括:内在本体型、内在探索型、外在本体型、外在探索型;数字叙事可能世界故事情节的展开逻辑(L)包括:树形逻辑、流程图形和迷宫型。瑞安数字叙事(T,I,L)三元组合共包括60种,但这些数字叙事的种类并非完全适用于LAM数字叙事,这意味着有些种类是LAM数字叙事的重点,同时也为LAM数字人文项目指明了方向。

(1)LAM数字叙事本身就是媒体综合运用的结果,互动戏剧和包含叙事的电子游戏是与之最适应的叙事种类。LAM间合作的优势在于通过多媒体的有机组合展示LAM资源整合与价值深化的巨大优势,那么T维度中的互动戏剧和包含叙事的电子游戏就是最适合LAM数字叙事的类型,因为两者所依托的叙事场和全息甲板都需要借助图像、声音、3D场景等多媒体展示,而这与LAM可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客观真实的历史时空背景是相适应的。实际上,很多博物馆已经开展了3D场景的虚拟展示,如数字故宫、数字敦煌等项目。另外,博物馆为了提高用户的参与度推出数字互动游戏,如南京博物院的数字展厅,但目前博物馆的互动游戏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开发宏大背景的数字叙事游戏,并增强数字叙事的沉浸体验。①LAM互动戏剧。LAM互动戏剧以躯体叙事为主要特征,用户化身成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与故事程序中的其他人物或事件互动,用户可以通过交互的具体内容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不同的是,LAM互动戏剧场景由那些可作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全息甲板提供,用户除专注于故事情节本身的趣味性外还会得到全息甲板带来的时间、空间、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多重沉浸体验。②LAM电子游戏。LAM电子游戏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典型方式,它能够结合叙事性和娱乐性,让用户在游戏的过程中习得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游戏可以设置与叙事场相关的历史文化题目,注重娱乐体验的同时,将文化与知识信息传递给用户。需要指出的是,LAM互动戏剧和LAM电子游戏是最能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和媒体融合的服务方式,能够将LAM资源整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为开拓LAM数字人文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全新疆域。但是,并不是说LAM数字叙事只应包括上述两种类型,其他接近传统叙事的方式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2)四种互动模式中,探索型交互模式更适合于LAM数字叙事。本体型互动包括内在型和外在型两种,其主要特点是用户所扮演的人物会对故事情节有很大影响,外在本体型和内在本体型用户的每一次行为都可能产生新的故事,这需要开发者提前进行大规模的编程,而LAM数字资源的特点及传递文化知识信息的根本目标并不需要把重点放在故事的趣味性和选择的丰富性上,因而探索型交互模式更适合LAM数字叙事。探索型互动分为内在探索型和外在探索型,两者都不会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影响,两者的区别在于用户是否处于故事的内层次中,内在探索型读者扮演的角色处于故事内层次,外在探索型用户不参与故事进程而在故事之外。LAM数字叙事资源本身具有学术严肃性,使得用户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影响较小,它更加重视资源本身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展示以及历史信息的渗透与传播。

(3)LAM数字叙事的情节逻辑。相对于故事展开的形式及互动模式,LAM数字叙事的情节逻辑相对独立,但并不意味着它不受LAM数字叙事所依托的叙事场及全息甲板的影响。LAM数字叙事的独特魅力体现在知识的严谨性和创作的艺术性的结合,以超知识网络为依托的叙事场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定故事情节展开的可能性,但也为用户带来了知识和文化方面的学习与提升。本文提出的可作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全息甲板理念提倡用户按照一定的标准与规范进行模块化创作,并通过全息甲板“拼接”为LAM数字叙事提供更为广阔的虚拟场景,这样的场景能够为LAM数字叙事的各种情节展开方式提供便利。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严谨的学术性的影响下,LAM数字叙事更支持情节分支不多的流程型和迷宫型情节展开逻辑。

综上所述,数字叙事(T,I,L)三个维度上各自只有两个更适合LAM数字叙事的选项,也就是说LAM数字叙事重点应该在8个LAM(T,I,L)组合上展现自身的优势。当然,LAM数字叙事种类并非仅限于此,只是上述八种组合更能够发挥LAM跨资源跨媒体的优势,还能为LAM数字人文实践开拓新的空间。

表1 更能体现LAM数字叙事优势的LAM(T,I,L)组合

3.3 LAM数字叙事服务

LAM数字叙事服务是用户和资源之间沟通的桥梁,是用户参与数字叙事的接口,因而LAM数字服务的模式设计将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瑞安将数字叙事体验分为沉浸和互动两类,从后现代的自反性角度思考,互动性是叙事沉浸的有益补充。不过由于媒介手段等的限制,历史上对于沉浸的研究要早于互动研究,19世纪时文学领域的沉浸理想达到了顶峰,而由于结构主义等理念导致的20世纪中期的语言学转向,互动性才得以发展。沉浸意味着用户和作品之间的亲近与交融,互动意味着用户和作者之间保持距离,两者表面上仿佛存在一定的矛盾,然而,瑞安认为叙事的终极目标是数字叙事沉浸性体验和互动性体验的有机结合,这种有机结合被称为互动式的沉浸理想。瑞安的这一观点特别适用于LAM数字叙事,因为没有互动用户就无法参与LAM数字叙事,而没有沉浸性LAM数字叙事将会变得索然无味。因而,LAM数字叙事服务设计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追求互动性和沉浸性的有机融合。瑞安将沉浸分为空间沉浸、时间沉浸、情感沉浸等,可以从这三个主要方面出发探索LAM数字叙事服务的相关内容。

(1)空间沉浸。前文提出了LAM数字叙事场及全息甲板的特点,为了符合LAM数字叙事的固有特征及高品质要求,LAM全息甲板构建需要满足特定的标准,如严谨性、客观性、真实性等。除此之外,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好的空间体验感,LAM全息甲板还需要考虑虚拟世界的艺术效果、资源品质等,如细节处理水平、分辨率水平、场景的视觉渲染等。因而,LAM应联合起来共同制定全息甲板的相关技术标准,通过全息甲板模块化设计,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统一的标准要求下为LAM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与空间沉浸相适配的互动性要求,主要是指用户进行虚拟世界游览或与虚拟世界互动时互动手段本身的透明性,以及交互方式本身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等,VR、3D全息显示、体感交互、脑波交互等新技术都可用于空间沉浸体验之中。

(2)时间沉浸。与LAM数字叙事时间沉浸体验最为相关的是故事情节本身的趣味性,特别是能够给读者带来知情渴望的悬念。根据瑞安的理论,悬念可以分为:What型悬念、How型悬念、Who型悬念和元悬念。LAM数字叙事可以将所有类型的悬念应用于自身,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为悬念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来源,悬念可以穿插在整个LAM互动戏剧和游戏过程之中。LAM数字叙事中的悬念更多地与知识本身相关,与人文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直接相关,这些知识点被设置到戏剧或者游戏的环节之中,也就是说用户在故事的情节展开中不仅能够感受趣味性、艺术性,还能够在悬念的知情渴望推动下学到有用的知识,从而达到文化传递及寓教于乐的目的。

(3)情感沉浸。LAM数字叙事服务的情感设计目的在于改变传统LAM百科全书式的枯燥感,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增加用户对LAM的情感依赖。情感沉浸主要是指用户在LAM数字叙事体验过程中对故事情节、人物、事件、场景等产生的情感反映,包括面向自我的情感及面向他人的情感。情感沉浸要求与LAM数字叙事本身所追求的高品质一致,LAM数字资源本身的严谨性意味着其内容本身是精益求精的产物,而只有这样的资源及基于这些资源的数字叙事才能真正产生持久而真挚的感染力,为用户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需要指出的是,互动和沉浸在LAM数字叙事中是不存在矛盾的。一方面,数字叙事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互动性,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互动,LAM数字叙事就不会产生;另一方面,LAM数字叙事的强大表现力和知识联结能力的最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用户体验,而沉浸正是用户体验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与效果。不同的是,LAM数字叙事体验给用户带来乐趣的同时还能够给用户带来丰富的知识,这将是关注用户终身学习的重要社会服务之一。

综上所述,笔者从玛丽—劳尔·瑞安数字叙事理论出发,结合LAM数字资源及服务的目标与特征,利用逻辑推理及综合分析等方法得到了LAM数字叙事理论的基本框架(见图2),该框架能够对未来LAM数字叙事服务的发展及相关基础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图2 LAM数字叙事理论框架

猜你喜欢

瑞安全息数字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全息投影"
风筝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快乐农场
荡秋千
答数字
我的生日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