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的语言”
—— 丝网印刷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与表现探究

2022-05-24陈文辉

陶瓷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陶艺家丝网陶艺

陈文辉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403)

1 .丝网印刷的起源与发展

1.1 丝网印刷的起源

传统的丝网印刷最早起源于我国,发展于西方,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丝网印刷又称孔板印刷,并与平、凸、凹印等三种印刷方式并称为四大印刷方法。据史料记载,在我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夹颉印花法,到东汉时期夹缬蜡染方法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并且应用于各个领域。至隋大业年间,夹颉印花法在工艺上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绷有绢网的木框进行印花、夹缬,并且在唐朝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宫廷精美的服饰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所印制而成(图1)。宋代,其印刷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使用淀粉成胶,即将染料改良成浆料,在各种染料里添加淀粉类的胶粉代替油性涂料,从而使丝网印制的产品达到色彩更加绚丽的目的。在这个时期所发明的印花法便是今天我们所谈及、运用最广的丝网印刷的最初的雏形。

图1 蓝地团花纹夹缬 唐代

1.2 丝网印刷的发展

现代丝网印刷发源于美国,丝网印刷的先驱为哈瑞·莱瑞·海特(Harry Larry Haitter)和爱德华·欧文斯(Edward Owens)。在20世纪初欧洲和日本的技术革新的影响下,感光制版的技术的普及,丝网印刷技术在众多领域内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网版画、陶瓷生产以及现代陶艺的创作中。60年代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个人丝网版画作品《玛丽莲·梦露》(图2)和《伊丽莎白·泰勒》等系列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掀起了波普艺术的狂潮,把丝网艺术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内外的陶瓷生产中,丝印陶瓷贴花纸以其产量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迅速发展,被诸如德国麦森(Meissen)、罗森塔尔(Rosenthal)等陶瓷品牌大量应用于生产。丝网印刷又以其材料的特殊性、图像的转换性以及印刷的重复性等特点,成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陶艺家们纷纷投身于以丝网印刷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陶艺创作之中。如日本的陶艺家荒木高子(Takako Araki)、三岛喜美代(Kumi Mishima)以及美国陶艺家理查德·肖(Richard Shaw)和苏维亚·海曼(Suvia Hyman)等。

2 丝网印刷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表现

现代陶艺是一种将陶瓷传统技艺方式和现代艺术观念相结合的新型的艺术形式。现代陶艺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首先在美国和日本得到兴起。由美国的彼得·沃克斯(Peter Vaux)掀起的“奥蒂斯陶艺革命”和日本的八木一夫(Kazuki Yagi)等人发起的“走泥社陶泥革命”是现代陶艺发展的两座里程碑。在现代陶艺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丝网印刷技术更以其材料的独特性优势,俘获了陶艺家们创作的心。说其独特,意在丝印的过程中,艺术家可以根据自身创作的需求及作品的视觉效果来选择承印物的材质。若承印物为粘土,则可使用各式各样的化妆土来进行印刷,从而营造一种图像模糊但又富有肌理变化的效果。若承印物为烧成的瓷或陶,则可利用不同色彩的油墨,或是贴花纸,通过转印、贴花等方式来呈现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文字、图像信息等。这种印刷在陶瓷表面的图像信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仅能够彰显陶艺家的个性、审美,还能够传达出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及艺术理念。

图2《玛丽莲·梦露》安迪·沃霍尔美国 1962年

2.1 “自述”之永恒的记忆

“自述”指的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物的语言和形式所传达出的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它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亦或是一件陶艺作品。《光系列——日常》(图3)是陶艺家李蓓的艺术作品,其用陶瓷泥片成型的工艺将作品制作得轻薄脆弱,以表现其陶瓷胶片形态的作品承载着的记忆也一样的脆弱。她运用丝网印刷的技术将自身生活经验中的记忆转换到陶瓷上,再通过火的艺术将瞬间变成永恒。记忆每一次在大脑中的再次出现都是一次关于时间的感悟,她通过丝网印刷定格了发生在周围的一切事物使之成为永恒。李蓓将自己特殊的体验展示给观众,把对当下的凝视和往昔的记忆进行并置,引发人的惆怅以及对往昔时光的心理重构。其作品也表达了对这个时代的人文关怀,以胶片的形式捕捉时间,再放置零散琐碎的记忆片段,让人深刻的感受到时代下支离破碎的生活记忆。身处信息化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聚时的热闹喧嚣,独处时的安静亦然,所以回想起曾经的零星点点,记忆才显得如此的弥足珍贵。

图3 《光系列——日常》李蓓 中国

苏维娅·海曼(Suvia Hyman)是美国的超级写实主义陶艺家,她的作品《主要信件》(图4)主要采用瓷土制作而成,题材有信件、乐谱、文件夹、书籍、纸板箱、竹编篓等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容易勾起回忆的日常生活用品。她的创作就像是一幅幅具有三度空间的静物画,给人带来一种恬静的生活情趣。她曾自述道:“目前,以及在过去的十年……在这些作品中,我不仅关注作品的实际表面,比如说旧箱子、装满书的篮子、纸卷、信函和包裹之类的东西,我更多的是去捕捉它们的本质。通常我都会选择一些有深刻内涵的主题或者能够传达各种信息,有时候,我会反复琢磨一个主题,以一个不寻常的方式来把这些东西组合一起,这种方式既幽默,又令人深思。”她的作品在形式上以信件、书籍为载体,并结合丝网印刷的装饰工艺,从而传达出其内心对日常生活中美好的记忆的一种怀旧情感。

图4 《主要信件》苏维娅·海曼 美国

2.2 “自述”之心像的内化

“心像的内化”即指艺术家不仅透过艺术作品来表现美的方式,而且更注重于传达、流露出其内心的精神世界、审美感知和生活感悟。俗话说:“美”是“诚”的外化,是“心”的内化。故而有“风格即人”之称,表明艺术是内窥自我心像之真。作品《蓝色的梦》是袁乐辉早年创作的一组有关情色主题思想的陶艺作品。该作品以女性饱满圆润的乳房为造型,并选取数十张裸露色情的女性照片,采用丝网印刷的技法将其题材图式印刷在作品的造型上。其画面以色彩基调为蓝色,营造了一种充满着欲望、弥漫、忧伤的视觉感受。这件陶艺作品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对图像形式的再现来传达出作者内心深处对情与色的自我理解和诠释。

作品《镜——蓝色的梦》(图5)是其在2009-2010年创作的又一组有关情色主题思想的陶艺作品。作品在形态空间上运用抽象圆形的镜子形态与泥土堆贴切割的方体组合,注重陶瓷质地的粗糙细腻、泥性的厚重拙劣、肌理的自然随意传达。并借助圆形镜子的形态,采用各种丝网印刷形式下图像转换的妩媚裸露女性的姿态,以局部特写图像形式融入镜子内,弱化了画面人物的赤裸色情氛围,有效地传达画面视觉的联想力、窥视感,还增强画面图像的故事叙述性与片段记录性,营造审美的含蓄化、意境化。这两件情色主题思想系列作品都以丝网印刷为媒介,通过对图像的转换再现于陶瓷材质上,并结合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和符号,来传达出作者对当今信息化社会下物欲横流、情色弥漫的背景下,所引发的功利价值观、情色生活观和传统伦理道德观的一种审视和思考,即作者自我心像的内化。

图5 《镜——蓝色的梦》袁乐辉 中国

荒木高子(Takako Araki)是日本著名的陶艺家,70年代,她发明了一种使用丝网印刷工艺将图像印制在陶瓷表面的方法。随着她的发现,她利用了丝网上密布的小孔来追求一种彩色的表达方式,将诗歌与音乐剧这类意象转移到她的陶瓷作品上。其绝大部分作品都是采用丝网印刷的技术制作而成,并以《圣经》为主题,意在表达其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和对人类信仰的探索。作品《沙子圣经》是其“圣书”系列的出发点,这件作品在材料上运用了耐火粘土并结合了当地异常洁白的花岗石,用金色釉药在每一页薄如纸片的瓷土上进行文字丝印,经900℃烧成,从而形成一种圣经与花岗岩石共生的一种视觉效果。她的《圣经系列》作品,所表现出的荒凉与美丽,以及她所掌握的作品表现技法,都是对日本传统美学中“侘寂”思想的欣赏呈现。艺术家本人说过这样的话:“对我而言,创作《圣经系列》以及成为了一种途径,尝试回答我自己究竟是谁、又是什么。”这番坦率而充满感情的话解释了《圣经系列》是如何随着被时代、文化以及人类与物质对象的关系影响着欣赏者们不同的视角而呈现出不同的映像。这种对自我存在的反思和对内心精神世界的探索,都通过其丝网印刷的陶艺作品由内而外的所表现出来,也是其“心像的内化”的自我剖析。

2.3 “自述”之重复的力量

“重复的力量”指的是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对单一形态的造型、符号、图案等的重复组合或是累积叠加,所产生的一种给人在精神上和视觉上以愉悦、舒适、震撼的感受。日本的超写实主义陶艺家三岛喜美代(Kumi Mishima),其创作的大多数作品诸如《报纸》、《信息垃圾》(图6)等都是通过用易碎的陶瓷来表达其内心对“被淹没在信息爆炸中的恐惧”和“对现代化快消社会产生的垃圾的焦虑感”。其作品充分体现了现代陶艺创作是反直观性、说教性的前卫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

图6 《信息垃圾》 三岛喜美代 日本

她的作品将丝网印刷和陶瓷技法进行组合运用,把贴花纸黏贴到粘土表面,形成天然纸张的褶皱和纹路。而后将其以单一的形态进行设计组合,重复叠加并加以展示,从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强大的震撼,同时作品巨大的尺寸给人以心灵上的对快速更替的信息和大量垃圾的恐惧和反思,这即是重复的力量。凡是看过三岛喜美代作品展览的人,都会为那巨大的场面所震撼。折叠、揉团的报纸和卡通画册,印刷品包裹着大量的酒瓶,各种包装纸箱,废弃的水泥柱,压成方块处理的垃圾,贴满印刷品的方砖,巨型的岩石和各种层岩结构的标本等等,都让人在视觉上和心灵上受到冲击。

3 结语

传统的丝网印刷起源于我国,发展于西方,并在20世纪初先后在丝网版画艺术,陶瓷生产以及现代陶艺创作中得到了发展。作为艺术表现的媒介和载体,以其材料的特殊性,表现形式的平面性以及印刷的快捷性和重复性,丰富了现代陶艺创作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样式,增强了陶艺家在艺术创作中通过图像内容表达自身情感和传达艺术理念的直接性,彰显了现代陶艺创作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丝网印刷工艺及其设备也在不断地进步、更新,并且应用范围也日益宽广。将来势必能够继续推动现代陶艺在材料、表现形式上的发展和创新。

猜你喜欢

陶艺家丝网陶艺
《最后一抹红》
《见证·壹》
《城市之声》
“疯狂”的陶艺
基于PLC的丝网印刷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当代陶艺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
陈烈汉陶艺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