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新媒体的公共应急健康教育创新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2-05-24王睆琳杜春霖谭明英李景宇

重庆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华西大讲堂正确率

王睆琳,杜春霖,谭明英,李景宇,唐 正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部,成都 610041)

健康教育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推广卫生防疫知识和及时预警和干预的作用。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能够提升公众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恐慌和社会秩序紊乱[1-2]。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初发期公众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情况,本院通过对四川省公众关于新冠肺炎知、信、行现状进行前期摸底,根据疫情期间大众健康知识获取来源特点、科普知识需求和掌握情况,依托“华西健康大讲堂”科普平台,运用微信新媒体技术,开展了新冠肺炎应急健康教育微信线上科普专场直播讲座,有效实现健康科普讲座的实时直播、在线回放和互动交流等功能。本研究的应急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利用移动客户端的普及和网络的便捷性扩大健康教育的受众面和惠及面,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接收疫情相关的健康知识,避免人员聚集造成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也提高了大型公立医院健康教育宣传的服务效能,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健康促进和健康宣传引领作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提供一种健康教育宣传思路,为建立更符合公众需求的线上健康教育服务策略和构建区域健康教育平台示范基地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分为前后两阶段。前阶段以四川省居民作为抽样单位,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收集2020年2月4~11日,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四川公众关于“新冠肺炎知、信、行现状”的调查结果,为开展后期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后阶段选取2020年2月15-22日在线观看“华西健康大讲堂”健康科普视频的观众为调查对象,收集观众对“微信新媒体应急健康教育模式满意度”的调查问卷,来评价本次应急健康教育策略的效果。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其中“新冠肺炎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一般人口学特征;(2)新冠疫情期间关注的信息、获取途径、科普需求;(3)新冠肺炎相关认知和行为;(4)应对新冠肺炎的心理状态。“新冠肺炎微信线上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以下2个方面:(1)一般人口学特征;(2)满意度情况,包括对培训课程内容设置、授课老师教学水平、培训方式、教学效果4个维度,共9个条目,采用Likert评分法设为5级。统计描述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四川公众对新冠肺炎相关知信行结果

2.1.1基本情况

收回有效问卷506份。调查对象中的男女比例为1∶2.36,以中青年为主(91.7%),来自四川的调查对象占93.3%,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1.2信息获取情况

在疫情期间,调查对象最关注的是防疫知识(92.7%),其次为疫情数据(88.7%),主要的信息获取途径为手机应用(社交、短视频、新闻资讯类软件)和电视广播,分别占比82.4%、80.8%。大众的科普需求排前3位的分别为:个人防护、病毒流行病学(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疾病诊疗,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的疫情信息获取情况

2.1.3新冠肺炎认知水平和行为评价

调查对象对新冠肺炎的整体认知正确率为83.0%,仅70.0%的调查对象能够正确认知新冠肺炎症状。调查对象在防疫期间的整体行为正确率为86.1%。性别方面,女性对于新冠肺炎症状(Z-Q2)和防护措施(Z-Q4)的知晓率较男性更高,并且在密切接触者自我管理(X-Q2)、户外防范(X-Q3)方面也做得更好。不同职业人群在所有认知和行为条目上的正确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表现为医务人员最高,单位或企业人员次之,务农人员最低,见表3。将人群按年龄段、文化程度划分后,采用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人群间认知和行为正确率,发现新冠肺炎症状(Z-Q2)的认知和口罩使用(X-Q1)的正确率均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所有认知和行为条目的正确率都表现出随学历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见表4。

表3 不同性别、居住地和职业人群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和行为正确率比较(%)

表4 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人群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和行为正确率比较(%)

2.2 公众对微信线上新冠肺炎应急健康教育模式满意度情况

公众对微信线上华西健康大讲堂(新冠专场)培训总体满意度为96.56%,见表5。公众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运用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分类下人群满意度差异。结果显示,影响公众对微信线上培训的满意度因素中,文化程度和职业背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5 线上华西健康大讲堂(新冠专场)培训后满意度分布情况

表6 公众对线上华西健康大讲堂(新冠专场)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

2.3 研究结果

公众对新冠肺炎知、信、行方面的调查显示:(1)四川公众对防疫知识的关注度高,科普需求强,其中以个人防护技能、病毒流行病学、疾病诊疗最为迫切;手机应用是公众获得疫情信息的首要途径。(2)公众面对疫情大都具有恐惧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亲友或邻居感染、口罩供应紧张感到害怕。(3)女性在认知水平和行为评价上整体优于男性,而男性的恐惧程度要低于女性。(4)医务人员的认知和行为表现整体最优,务农人员最差,高龄和低学历人群是防疫知识匮乏的主要群体。(6)公众对微信线上培训模式和内容设置总体满意度高(96.56%)。新冠肺炎专题讲座培训当天微信直播观看人数9.17万人次,线上互动交流评论600余条,点赞人次1.49万次,截至2020年12月20日,该视频总播放量高达12.47万人次。

3 讨 论

3.1 根据需求制订合理的健康教育科普主题和内容

需求评估是策划一场完整健康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健康教育计划设计的依据。本次研究正是前期通过对公众进行“新冠肺炎知、信、行”现状调查分析,为后期开展“华西大讲堂”应急健康科普微信线上直播培训提供理论依据和部分先验信息。根据前期调查结果,针对公众防疫知识的薄弱点及不正确的防疫生活习惯入手,设计健康科普内容的重点辅导方向,并在课程中增设“疫情心理应对”的相关内容,给予公众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辅导,避免公众心理问题的加剧。考虑重点人群不同人口学特征,科普内容方面,设置的通俗易懂,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因此,一场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需要进行科学的需求评估、计划制订、计划实施和效果评价等工作步骤,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找出与目标人群交流的重点信息和渠道[3]。

3.2 借助新媒体充分发挥健康宣教工作的服务效能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网络化时代改变了传统健康教育的宣教模式,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也在逐渐改变[4]。本次“华西健康大讲堂”正是基于前期科学评估,结合公众获取知识途径特点的调查结果,选定了疫情下合适的宣传媒介——微信新媒体,运用微信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交流便捷、互动参与性强、宣传成本低等特点,有效实现了健康科普宣传的在线直播、在线回放和互动交流等功能,改变传统健康宣教的单向传播模式,保证受众群体不被时间和区域所限制,增强了健康教育信息的时效性和传播速度,扩大了健康教育的受众面和惠及面,提高了健康宣教工作的服务效能。

3.3 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构建区域健康教育平台示范基地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首要任务[5]。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前言阵地,不单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更是健康促进的主阵营和健康教育的大讲堂[6]。本院紧跟党中央“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思想,将传统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步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华西健康大讲堂”公益科普项目正是其中之一。2020年全年共开讲“华西健康大讲堂”15期,微信直播及回放总量超过160万人次,其效果显著,影响力广泛,为广大群众搭建了一个吸纳健康知识的互动交流平台,体现了大型公立医院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7]。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植入,提高了大型综合医院健康教育宣传的服务效能,发挥区域医疗中心健康促进和健康宣传引领作用,构建区域内健康教育平台示范基地,形成一种成熟的推广模式[8]。为打造省级、国家级健康教育平台基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4 展 望

从2003年SARS的暴发,到2004年禽流感的流行,再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这些急性传染病的出现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同时也留给人类一个警示:新、老传染病将长期与人类共存[9]。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普及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整体健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政府部门常抓不懈地努力。健康教育促进工作的主体不仅需要卫生机构,同时也需要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它强调个体、家庭、社区和各个机构有组织地参与[2],需要政府部门和大众传媒的密切合作。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健康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建立合理的监督考核标准,促进健康科普的有效落实[10],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健康知识的需求,从而提高社会群众的健康素养。

猜你喜欢

华西大讲堂正确率
瞎闹腾大讲堂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别样”履职大讲堂
生意
生意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
快乐大讲堂
没有吴仁宝的华西村
没有吴仁宝的华西村